一、社融逐步回暖 宽信用效应显现
社融增速在经历2月季节性影响的下滑后,在3月强势反弹,宽货币向宽信用传导逐步改善,融资环境向好。4月12日,央行发布2019年3月及一季度金融数据显示,3月新增社融2.86万亿,1季度新增社融合计8.18万亿,相较于去年同期5.83万亿的水平,同比多增2.32万亿元。
从结构看,前期结构失衡的现象在3月得到改善,无论是期限还是部门均有所好转。3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96万亿,优于2月的0.76万亿以及去年同期的1.14万亿元,其中,居民贷款增加8908亿元,较2月份增加9614亿元,居民贷款中,短期贷款爆发式新增4294亿元,同比增长111%,中长期贷款4605亿元,同比增长22.1%,3月居民户短期、长期融资结构迎来齐头并进的局面,消费意愿的增强以及地产行业的抬头或是居民贷款增长的主要原因。企业贷款3月短期新增3101亿元,中长期则增加6573亿元,长期贷款的增长也印证了市场信心的修复、企业活力的增强。票据融资增加978亿元,表明银行发放贷款形式开始倾向于从短期票据形式转为中长期贷款,侧面反映企业对经济前景的乐观预期。
货币供应量方面,M1在3月跳涨至4.6%,自1月见底后,反弹趋势明显。表明融资环境的回暖以及行业景气程度改善,企业现金流好转,投资意愿增强。数据显示,3月M2同比增速从2月的8.0%反弹至8.6%, M1在3月出现飞跃式的增长,达到4.6%。从整体趋势上看,M1在2016年高点回落后,在2019年1月触底,呈稳步回升的态势。
综上,3月社融数据反弹趋势明显,结合1季度整体来看,社融呈逐步回暖的趋势,宽信用效应逐步显现。在国家减税降费计划、科创板注册制改革、中美贸易谈判取得积极进展等一系列政策红利和外部形势向好下,宽货币向宽信用的阻碍正一步步瓦解。
二、集合信托规模上涨 信托市场持续回暖
3月集合信托产品规模较2月出现明显反弹,发行规模上涨93.7%,成立规模上涨135.4%。从用益信托公布的数据来看,与去年同期相比,3月集合信托市场同样表现优异,发行市场规模同比表现上涨10.8%,优于去年同期,成立市场规模增速则大幅上浮至56.7%。这些数据体现出市场正在持续回暖,逐步恢复活力。进入2019年以来,监管对于中小微企业进一步扶持,货币政策出现边际宽松迹象,在外部央行纷纷转鸽以后,央行货币政策空间加大,市场融资环境改善,对于信托活动的开展形成红利。
3月集合信托平均收益率达到8.29%,较上个月进一步上涨,产品收益区间则变化不大,但收益或将见顶。数据显示,收益率超过8%的产品数量为783款,比重超过70%,值得一提的是产品仍高度集中在8%-10%的收益区间,在该区间的产品有782款。6%-8%区间内的产品有206款,占比达到19.3%,二者涵盖了超过90%的产品。从趋势上看,信托产品的收益率短期或仍保持在高位,但考虑到市场逐步复苏的情况下,收益率或将见顶回落。
资金投向上,基础产业类信托以及房地产类信托依然保持强势,但地产类信托占比有所下滑。在成立和发行市场上,资金投向于各个领域的规模全面上升,相对来说,投向金融类信托的规模增速明显小于其他投向的增速。另一方面,在成立和发行市场上,金融类信托和房地产信托的占比都有小幅度下降,而工商企业类信托和基础产业类信托的占比则有明显上升。造成这一变化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方面,房地产商活动有所增强,但之前体量较大,因此整体增速受限。第二方面,政府鼓励资金流向实体行业,促进实体产业的发展使得工商企业类信托增长。最后则是受益于国家大基建计划发,基础产业类信托持续发展。
从产品流动性来看,信托产品平均期限在3月出现反弹,平均达到1.72年,创3个月以来新高。具体排名来看,3月期限为1年或1年以内的短期产品534款,占比38.01%,期限在1.5至2年内的产品189款,占比13.45%,期限在1至1.5年内的产品524款,占比从2月的14.69%上升至37.3%。年限超过2.5年的产品55款,占比3.91%。2年至2.5年内产品103款,占比7.33%。相较于2月,产品平均期限更加集中在两个区间,一个区间为1年以内的信托产品,另一区间为1.5年至2年的信托产品,1至1.5年的产品占比则下滑较为明显。
综合来看,3月份集合信托产品发行与成立市场表现较2019年前两个月有大幅度的回升,整体表现尚可。从分类看,基础产业类信托爆发式的增长,反映出在国家大力推动下基础设施建设强势复苏;工商企业类信托也有大幅上涨,这和国家助推实体产业发展的政策有一定关系;就收益率看,3月收益率较2月有所上升,信托产品平均期限回升至1.72年,显示投资者对市场行情谨慎看好,但是否对长期产品的偏好已发生转变,尚有待观察。(来源:中融信托 作者:创新研发部)
热点阅读:
信托网(trust-one.com)
长按二维码
看更多资讯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信托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信托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