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65年前一场“窝囊仗”深深震撼了人民海军!第二年,人民海军就用一场立体化战役震惊了全世界!

作者:野史秘闻 来源:野史秘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4-23

此图片来自《模型网》设计师 | 董金明

(文中部分图表为作者绘制,其余图片来自网络)

授权自公众号 瞭望智库 (ID:zhczyj)

文 | 戴琦晖 

编辑 | 黄俊峰


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0周年。


近年来,解放军海军舰艇如“下饺子”般下水服役,让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这支队伍,经历过艰苦岁月,也有着光辉战史,如今正在迎来其史上最好的时代。

 

1949年4月23日,华东军区海军(现东海舰队的前身)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成立,张爱萍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人民军队从此有了自己的海军。


众所周知,我军从历史上就擅长以小搏大、以弱胜强,在劣势装备条件下取得胜利,尤其是陆军,可谓“打遍天下无敌手”。但从善打陆战到学会打海空战,从“贫”到“富”、学会打“富裕仗”,其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当年的华东军区海军,就在一次“优势很大”的作战中痛失好局,而人民解放军海军也正是从那一战中汲取教训,在一年后打出了一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翻身战。



01

好机会来了:对手孤舰犯险!


1954年5月16日上午6点左右,在浙江台州东矶列岛以南的海面上,航行着五艘排成一路纵队的军舰。


它们就是逃往台湾的国民党海军驻浙江大陈岛“特种任务舰队”的主力——护航驱逐舰“太康”号和“太和”号、巡逻艇“沱江”号、扫雷舰“永顺”号和“永定”号,清一色的美国制造。


所谓“护航驱逐舰”,是一种介于驱逐舰和护卫舰之间的军舰,和驱逐舰相比体型小、成本低、航速慢、火力弱,但防空和反潜能力毫不逊色,主要执行的任务是为商船护航和猎杀潜艇。


“太和”号是美国二战期间建造的72艘“坎农”级护航驱逐舰中的一艘,原名“托马斯”,1948年援助给中国国民党当局,1949年起在东南沿海执行多项作战任务,参加过上海战役、舟山群岛战役和海南岛战役,是解放军的“老相识”。


虽然护航驱逐舰在美国海军中是小字辈,但是在国民党海军中,它们可是“大舰”。在1955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生效之前,6艘美制护航驱逐舰是国民党海军最强大的军舰。


就在一小时前,它们刚在解放军海军两艘由小型运输船改装的炮舰——“瑞金”号和“兴国”号面前打了退堂鼓。


此时,坐镇“太康”号护航驱逐舰的舰队司令刘广凯正在沉思。前一天夜里,解放军已经在东矶列岛登陆,他本想趁夜色突袭解放军的登陆场,捞一票就走,结果却遇上了解放军的海军。


(图为后来任国民党“海军司令”的刘广凯)


根据情报,他的对手——解放军华东军区海军——拥有“巨型舰”、鱼雷快艇、潜艇和来自宁波机场的空中支援,然而,刚才一战,却只遭遇了两艘改装炮舰。华东军区海军的实力究竟如何?他心中没底。


为了探明对手的实力,他决定进行一次火力侦察。


刘广凯推测,解放军海军的主力应该还蛰伏在东矶列岛和渔山列岛之间的猫头洋海域。于是,他下令“太和”号出列,去猫头洋巡逻,并相机进行火力侦察。其余军舰回大陈岛休整。


“太和”号最高航速为21节(约合39公里/小时),是这支舰队中航速最快的军舰,而且,在刚才的海战中没有中弹,最适合执行火力侦察任务。


(图为“太和”号护航驱逐舰)

 

02

人民海军“硬件”有利?


或许是“余则成”们给敌人提供了假情报,实际上,华东军区海军并没有什么“巨舰”,最大的军舰仅仅是护卫舰,也没有潜艇。


不过,刘广凯的直觉还是很准的,解放军海军主力的确部署在猫头洋,它们是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的四艘护卫舰——“南昌”、“广州”、“长沙”和“开封”。


这四艘护卫舰的来历足以使我们体会到人民海军起家时的艰难。


“南昌”号护卫舰


原本是侵华日本海军扬子江舰队的旗舰“宇治”号,抗战胜利后投降,加入国民党海军,改名“长治”;


1949年9月19日在长江口起义,加入人民海军,改名“八一”;


不久后,因国民党空军数轮轰炸,自沉于南京;


1950年2月打捞出水,不久改名“南昌”,7月修复加入华东军区海军第七舰队,在完成换装苏制装备后,于1951年3月调入第六舰队并担任旗舰。


(图为修复中的“南昌”舰,当时还名为“长治”)


“广州”号护卫舰

原本是加拿大海军“鲍曼维尔”号护卫舰,1946年被卖给中国轮船招商局作为客轮,改名“元培”;


上海解放前夕,因无法逃往台湾,准备自沉,所幸被招商局进步工人及时抢救,随后被解放军改装为军舰,改名“广州”,1950年完成换装苏制装备后,成为华东军区海军火力最强的军舰。


(图为“广州”舰 图源:战舰世界)

“长沙”号护卫舰


原本是日本海军“第118”号海防舰,1947年赔偿给中国,作为商船学校的练习船;


1949年在上海加入解放军,改名“长沙”,1950年改装苏制装备。


(图为“长沙”舰 图源:腾讯网)

“开封”号护卫舰


原本是英国海军“天芥菜”号护卫舰,二战中曾被转让给美国;


1947年出售,在香港被改造为客轮“祥德”号(一作“翔德”);


1950年被贸易部和华东军区海军在香港买下,经过改装苏制装备后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


这四艘军舰与“太和”号的对比如下:


【注:苏制130毫米炮和100毫米炮的最大射程分别是25公里和22公里,但超出上表中有效射程后,命中率会大幅下降。】


可见,第六舰队这四艘军舰都是“小船扛大炮”——体型小、速度慢、火炮数量少,但是主炮的威力大、射程远,和“太和”号一对一难分高下,二打一略占上风,三打一明显占优,四打一更不用提。


“硬件”有利,但是“软件”却有所不利,第六舰队作为老部队,此战前抽调了许多战斗骨干给新部队,自身则补入大批新兵,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战斗力大打折扣。


第六舰队司令员邵震命令:“开封”号在菜花歧以南6海里(约11公里)处巡航,其余三舰在菜花歧附近漂泊。一旦发现敌人,“开封”号诱敌北上,与其余三舰会合后歼灭敌人。当时海面上有雾,能见度大致是五六海里。


(图为开战前形势示意) 


03

诱敌作战,任务失败


10点50分,天气转晴,能见度变好,“开封”号和“太和”号几乎同时发现了对方。


邵震司令员下令:“开封”号诱敌北上,不得开火。


大约上午11点,“太和”号向刘广凯报告,其雷达发现在该舰北方约18公里处有两艘驱逐舰大小的目标,应该就是“南昌”和“广州”两舰。刘广凯下令“太和”号抵近侦查,于是“太和”号加速到15节(约合28公里/小时)向北方驶去。


11点36分到38分之间,“开封”号舰长侯天松两次请示射击“太和”号,均未得到批准。此时,双方距离5.3海里(约10公里)。到了11点48分,双方距离拉大到8.6海里(约16公里)。


“太和”号的最高航速明明比“开封”号快,却越“追”越远,主动拉大双方距离,这说明诱敌已经失败。


其实,这次诱敌行动,想不失败也难。


首先,第六舰队的作战计划只考虑了一种情况——敌人对“开封”号这个诱饵紧追不舍。那么,如果敌人不上钩,该如何行动?


第六舰队的指挥员可能觉得,遭遇的敌人一定是实力强大且求胜心强烈的。事实上,由于大陈岛的保障能力有限,当时整体实力占优的国民党海军在浙江沿海反而居于劣势,情报部门又夸大了解放军海军的实力,国民党指挥员的心理状态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其次,“太和”号执行的是一次火力侦察任务,通过雷达已经大致了解双方实力对比。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明智的指挥员不会全力追逐“开封”号这个诱饵。


第六舰队出动的四艘护卫舰中,除“南昌”号以外,其余三艘当时均安装有美制水面搜索雷达。以己度人,第六舰队的指挥员在制定计划时本应当考虑敌舰也装备有雷达、会提前识破我军诱敌之计的可能性,但在计划中根本没有制定相关对策。


可能会有人疑问为何解放军会装备有美制雷达。这首先来自对国民党装备的缴获,其次也要感谢支援海军建设的民族资本家们。二战结束后,大批军舰转为民用,而水面搜索雷达有助于民用船舶安全航行,所以通常会被保留下来。


退一步讲,即使“太和”号没有雷达,“开封”号奉命不准开火的这一反常举动,也必然引起敌人怀疑。诱敌要诱得像,要让优势之敌以为抓到我军主力,让劣势之敌觉得有机可乘。“开封”号一炮不放,等于把“追我你就上当了”写在了自己脸上。哪怕放几炮之后假装火炮出现故障,都比这种做法强。


最后,解放军已经掌握了这一带的制空权,天气一转晴,敌舰害怕遭到空中轰炸,不敢恋战。


实际上,此战“太和”号对空袭的警惕性并不高,参战的解放军航空兵也很难对它构成威胁。


解放军海军航空兵第2师第6团(装备米格-15比斯战斗机)和第1师第4团第1大队(装备拉-11战斗机)已经进驻宁波,并在5月11日和5月15日取得两场空战胜利,各击落一架敌机。


不过,很可惜,日后在一江山岛战役中建功的几支轰炸机和强击机部队,此时都不归浙东前线指挥部指挥。海军航空兵第1师第1团在上海,空军第20师在南京,空军第11师在蚌埠。虽然前线的米格-15比斯战斗机也能挂载2枚100公斤炸弹,但战斗机飞行员基本没有训练过轰炸。 

04

百发一中,有点尴尬

11点48分,也许是推断敌舰会向东南方的渔山列岛逃跑,邵震司令员命令北上的“开封”号与南下的“长沙”号分别独自向东南方航行。


11点56分,“南昌”和“广州”两舰测得“太和”号位于其东南方7.2海里处(约13公里),航向北偏东30度。但是,根据刘广凯回忆,此时“太和”号航向正北。


测量错误使第六舰队副司令员冯尚贤下达了错误的命令:向东偏北10度航行,准备射击。


11点59分,战斗旗号从“南昌”号的主桅杆上升起,两舰前后主炮齐射,“开封”号也发起了攻击。“长沙”号可能是由于受到“南昌”和“广州”两舰阻挡,一炮未发。


此时海战的态势如下图所示:


 


12点整,“太和”号转向正西,使用前后主炮还击。

没过多久,我军一发炮弹命中“太和”号,在其右舷水线上炸开一个直径约1.5米的洞。

“太和”号立即转向西南逃跑。


冯尚贤下令全队暂停射击,也向西南方转向。这个140度的大转弯不但消耗了很多时间,还降低了舰队的速度。


12点07分,“南昌”和“广州”两舰航向稳定,重新开始射击。但“太和”号已经开始加速,越逃越远。“长沙”号的主炮还在这时出现了故障。


此时海战的态势如下图所示:


 

12点18分,双方距离已经拉大到9.3海里(约17公里),超出“南昌”和“广州”两舰的主炮有效射程,两舰停止射击,海战结束。


(图为敌将刘广凯在回忆录中绘制的此战经过要图)


双方交火19分钟,我方消耗130毫米炮弹149发、100毫米炮弹26发,仅命中1发,可谓“百发一中”。


这个命中率是什么水平呢?若换成美军来打这一仗,命中率会是多少?


使用美国海军军官学校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推演兵棋,估算“南昌”和“广州”两舰上130毫米舰炮的命中率,得到的结果是:在双方第一次交火时(从11:59到12:07),命中率为5%;在双方第二次交火时(从12:07到12:18),命中率为3%。


也就是说,按美军的历次演习与实战经验的平均水平,这149发130毫米炮弹里,能打中4到7发。


这是巨大的差距。

 

05

四打一的“富裕仗”搞砸了

四打一的“富裕仗”打成了“窝囊仗”,华东军区海军第六舰队既放跑了敌舰,又让敌人完成了侦察任务。


这也导致浙东前线的高级指挥员对第六舰队的战斗力失去了信心。此后,第六舰队的主要任务转变为炮击海岸目标,支援登陆作战,击沉敌舰的重任交给了新组建的鱼雷快艇部队。


半年后的11月14日,鱼雷快艇部队以击沉“太平”号护航驱逐舰的战果,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此战究竟为什么错失良机?


解放军战史研究者的主流观点认为,此战不利的主要原因在于,在首次取得命中后,冯尚贤副司令员下令暂停射击并转向,失去了继续命中敌舰的良机。


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第六舰队主观臆断敌舰将向东南方逃跑,没有考虑到敌舰会向西南方逃跑。而这一错判,也是最初瞭望哨观测敌舰航向出现失误,把正北测成北偏东,从而误导指挥员的连锁反应。在这种情况下,这次下令转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此外,此战我军战术不够灵活,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火力优势。诱敌的“开封”号舰长在敌舰刚刚进入主炮有效射程后,两次请求射击,竟然不被批准。如果当时“开封”号争取击伤敌舰,使其减速,为其余三舰赶来后消灭敌舰创造机会,战局可能会完全不同。


海战史上有这样的先例。


1943年12月26日,在挪威附近爆发的北角海战中,航速较慢的英国战列舰“约克公爵”号率多艘巡洋舰和驱逐舰,追杀航速较快的德国战列舰“沙恩霍斯特”号。就在德舰即将逃出英舰的主炮射程时,“约克公爵”号打出的一发356毫米炮弹的弹片划破了德舰锅炉舱的高温蒸汽管道,使其航速大幅下降。


这一块弹片决定了“沙恩霍斯特”号被击沉的命运。


英军此战取胜固然有运气成分,但只要有取胜的机会,哪怕再渺茫他们也要抓住,这种行为是值得肯定的。


(图为英国“约克公爵”号战列舰,最高航速28节)


(图为德国“沙恩霍斯特”号战列舰,最高航速31节)


另外,战前抽调许多战斗骨干、补入大批新兵,造成第六舰队的战斗力严重下降,前有航向判断失误,后有炮击百发一中。

哪怕再多命中一两发,“太和”号很可能就会因进水过多而不得不降低航速,给我军创造歼敌机会。

 

06

值了!解放军解锁全新作战样式

这一战反映的问题,还不只是这些。


前面已经说到,“太和”号执行的是火力侦察任务,而非谋求与我军对战,因此即便第六舰队克服了以上问题,想要抓住敌舰、取得战果,也是不容易的。


那么,有什么好办法吗?


有!那就是采用当时解放军尚未实践过的多军种协同的立体化作战。


假使“开封”号在10点50分发现敌舰之后立即用无线电呼叫驻上海的海军航空兵第1师第1团派图-2轰炸机来,从距离战场约260公里的上海虹桥机场到达需要大约42分钟。


(图为我军轰炸机群)


为飞机装弹、飞行员布置任务,到飞抵战场,我海军航空兵能够在11点42分进入到“太和”号美制SA对空雷达(可以在40海里的距离上发现轰炸机)的搜索范围,于11点56分发起空袭,在12点整击沉敌舰完成任务。


【注:以上战局系通过前述美军教学推演兵棋估算结果。


当然,这只是假想的一种理想战况,实现它需要保障诸多条件,比如通信畅通、部队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最好海军航空兵还能派出协调员驻在军舰上,空中部队不发生偏航或机械故障返航,等等。


这样的三军协同作战,对于1954年的人民解放军而言,或许是个太新颖的概念。他们还需要时间,才能打这种“八辈子没有打过的富裕仗”。


(图为电视剧《亮剑》片段)


1954年的“学费”没有白交。很快,1955年,在一江山岛战役中,我们实现了这种“脱胎换骨”。(1955年的一江山岛战役,库叔也曾进行过专门解读,请看第二条推送。


如果说装备水平决定了一支部队战斗力的“上限”,人的素质则决定了一支部队战斗力的“下限”。装备是否熟悉?战法是否精通?协同是否熟练?只有把这一系列问题在训练场、演习场上回答好了,到战场上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本文系与王正兴合作作品。

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这才是战争 微信ID:xiaoxiongchumo123


阅读39970
全世界 
举报0
关注野史秘闻微信号:gh_cd28a62c329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