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的这个小玩意,全世界第一

作者:一条 来源:一条 公众号
分享到:

04-25

每天一条独家原创视频

今年70岁的陈传席,
是国内著名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
他是个大高个,很爱笑,敢讲敢说。


陈传席从小博闻强记,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在 30 岁投身美术史学习和研究之前,
他给人画过像,在煤矿上做过技术员。

46 岁时遇到一场火灾,
积攒下的许多手稿和资料都被烧掉了,
于是转向了美术评论和美术批评领域。
因为敢说敢讲,得罪过不少人。


今年3月,陈传席的新书《紫砂小史》出版,
在这本书里,他率先提出了“品壶六要”,
希望给“什么是好壶,什么是坏壶”确立标准。
这本书梳理了1000多年紫砂的演变,
介绍了61位制壶大师和139件名壶。
“我研究紫砂、书画,都是想说明中国文化值得自信。
在我心里,中国文化世界第一。”

自述   陈传席   编辑   倪楚娇 


1986年在美国堪萨斯大学任研究员

我学工科出身,30岁才开始学中国美术史。陶瓷、雕塑、书画都学过,但一直以来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中国书画。

研究紫砂壶是偶然。我37岁从美国回来后,曾有位朋友抱着一大堆资料来找我。他说:“你研究一下紫砂壶吧。”我一想,中国被西方人称为“China”  , “china”即陶瓷,有陶有瓷,这紫砂艺术值得研究。

一开始在我眼里,几块的、几百块的、上万块钱的紫砂壶都差不多,没有什么区别。研究了一个月之后,我再看那个壶,就完全不一样了,差壶都不想看了。

真正地从学术上研究紫砂壶的,我这还真是第一个。书出版以后,很多人都拿着我的书去买壶。


 “泥土与黄金争价” 

这个紫砂壶啊,从古至今,尤其被文人欣赏。但是一直没有一个评壶的标准,怎么叫好?怎么叫坏?是我第一个树立起来品壶六要的标准:神韵、形态、色泽、意趣、文心、适用。

《紫砂小史》这本书,从历史出发,一个朝代、一个朝代地讲了1000多年紫砂的演变,也介绍了61位制壶大师和100多件著名的壶。


宋 宋徽宗(传)《十八学士卷图》
仆役们在准备点茶

宋朝呢是滥觞期,开始有紫砂壶了。但是最近学术界的人说,宋代没有紫砂壶,他们从实物上没有查到。但我觉得宋代还是有的,因为有很多诗词都写到了紫砂壶,比如说北宋诗人梅尧臣的:“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欧阳修也有:“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明 谢环《杏林雅集图卷》(局部)


明 时鹏 · 水仙花六方壶 

真正的兴起是在明朝。朱元璋是个叫花子出身的。他当家以后,皇家享受的东西他不叫别人享受。他规定商人不准用金用银。商人有钱也没地方花了,但是他们也有办法,你不让我用金,不让我用银,我就把这紫砂壶做得非常精致。

商人出重金买壶,紫砂艺人卖一把壶就够吃一年的,他就细细研究怎么做,他还有资金和当时的文人请教,这个壶就越做越好。一时之间“泥土与黄金争价”,黄金的价钱还不如泥土贵。

另外,在明代中期资本主义萌芽,苏州的丝绸朝外卖钱,商人都很富有。他们可以收藏紫砂壶,这也是紫砂壶达到兴盛期的重要原因。


清 陈曼生、杨彭年·合欢壶

紫砂制壶业在清后期,是一个衰败时期,和战乱有关。鸦片战争后,百姓生活愈加艰难,各种聚众造反达到一百多次。后来洪秀全的“太平军”暴动,清政府建立围困他们的江南大营和江北大营。陶都宜兴就处于江南大营范围,紫砂壶艺人都跑了,产量骤减,甚至停产。

解放后呢,又开始组织起来了。改革开放的时候这个紫砂壶很能赚钱,紫砂壶一厂、二厂、三厂纷纷办起来。做紫砂壶的人是从前的好多倍,也有些鱼龙混杂。



 清 杨彭年(陈曼生设计)瓢壶

 “没文化的人,做不好壶” 

现代人制壶,从技术而言超过了古人,工具也比之前先进,但是总的艺术性来讲呢,还不可能超过。

你看乾隆年间的陈曼生,他设计了很多样式,世称“曼生十八式”。他是个大文人,大书法家,他设计的壶,文人气质非常浓,现在很少有这种气质的文人了。文学修养是最关键的,现在的文人画家都少了,哪有个文人画家?

你做紫砂壶只有技术没有文化,很难成为“家”。“家”是一件有文化的事情。



清 杨彭年(陈曼生设计)半瓢壶

这个紫砂壶最要紧的是神韵,决定你这个壶是实用品还是艺术品最关键的一个标准,那不是靠技术,而是靠学问、靠修养、靠先天身上的一股气。

形态也很有讲究,神韵是靠形态流露的。形态分为筋纹、几何、自然三形。会欣赏壶的还欣赏壶的虚形,比如手柄和壶之间的空间。

什么是文心呢?这就和文人联系在一起了。紫砂壶上可以题诗、铭文、作画、钤印、刻款,文人就一起参与到紫砂壶的制作中。有了文人的参与,这个壶就雅了。

当然,适用也非常重要,毕竟紫砂壶是用来喝水的。你看这个壶嘴、壶口和壶把的上端持平,在一条直线上。古人很讲究这个,叫“三平法”。否则倒茶是不方便的。



 清 黄玉麟 · 仿供春树瘿壶

 三大名家 

要了解紫砂壶,我列三个必须要知道的名家。一个供春,一个时大彬,第三个就是陈鸣远。因为他们代表了创始者、最有名者、做得最好者。

供春原来是一个文人的书童,没事的时候,就跟一个和尚学做壶。大家认为他是紫砂壶的始祖。供春就只有一把壶流传下来,现在在中国历史博物馆。

为了保护这把壶,收藏者储南强也是费了很多精神。他是在一个地摊上偶然发现了这个壶,只花了一块银元就买下了。他后来研究了,说这就是供春的壶。后来日本人打到中国来,就要强行买走这个壶。这个人是一个爱国主义者,为了逃避日本人的迫害,他带着壶逃跑了。解放后,他把这个壶捐献出去了。


明 时大彬 · 僧帽壶

第二个就是时大彬,时大彬是名气最大的一个人,古人讲的:时大彬的壶,王羲之的字,唐伯虎的画。时大彬出身制壶名门,他父亲时鹏是明代制壶“四名家”之一。时大彬的壶很朴实,不花哨,很符合文人的欣赏趣味。



清 陈鸣远 · 蚕桑壶

我觉得这个水平最高的还是陈鸣远,清代的。他继承了明代文人壶的朴素造型,又着重发展了自然形的壶。他有很高的文化素养,他在壶上刻的字,有晋唐之风。有一把蚕桑壶,现藏于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上面有几只蚕在吃叶子,很自然,并不花哨,那个做得精致,真是不可言传。陈鸣远所有的壶都很好,这也是紫砂界公认的。



年轻时候的陈传席

1950年,我出生在山东。父亲是一个知识分子,很早就投奔延安,20多岁就当了县长。我母亲文化水平没有我父亲高,但是我母亲是地下党,资格比我父亲还老,也可以说是一个革命家庭了。

我就喜欢看书。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个地主儿子家里书很多,他几乎一天拿一本给我看。那时候,我看书很快,一天一本。四五百页一本书,我看过一遍,基本上能背出来,后来别人说我过目不忘,我很惊讶:“谁过目能忘了?过目怎么会忘?

像我写几十万字的《中国山水画史》的时候,其中的唐诗、宋词那些资料,我差不多都靠脑子记。


办公室里的陈传席

 从工科生到美术批评家 

我也喜欢画画。小学的图画课,老师总是拿我的画当榜样。长大以后,有一段时间,我就靠给人画像为生。

但我父亲一直反对我画画,他说:“你画画能把国家画富强吗?不能以此为专业。

所以本科的时候,我学的是煤矿机电。我23岁到煤矿工作,干了不少事情,比如发明了用高压气疏通管道的方法。后来我觉得在矿上不自由,不管干什么还需要别人批准。我就在30岁的时候走了,我去考了美术史研究生,就这样改行了。

读书期间就写了一本《六朝画论研究》,现在已经再版17版了,后来写了《中国山水画史》,现在有19版了。在海内外颇有影响力,使我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但是我这个人一生不幸的事情非常多。40多岁的时候,家里遭受一次大火灾,资料都烧光了,钱也全烧光了,收藏也烧光了。

后来别人说:“如果换作是我,不死也得神经病。”我说那已经烧光了,再弄成神经病不是更损失吗?我哈哈一笑就算了。

但是没有资料也没法写了,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写的书稿也给烧了,后来就不想写了。出版社干脆说,这几个事情你给评论评论吧,我说好。所以在我46岁的时候,被动地投入了美术批评。

其实美术批评比美术史更直接,能影响美术的发展方向,这很重要。



陈传席的画 · 四灵 

 “有人给我寄恐吓信” 

我做批评的事情,就学术性来讲不如美术史,但是就贡献来讲,我觉得比美术史更大,实际也是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

我举一个例子,有一段时间大家都画那种小巧玲珑的画,用细细的线条画丰乳肥臀的裸女和扇子,全国都学这个东西,形成一种风气。后来我就提倡阳刚大气,认为阳刚大气才应该是中国的主流。

比如我很早就提出来,王羲之《兰亭序》的艺术水平比不上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最近颜真卿大展,也开始有人说《祭侄文稿》是天下第一行书了。

尤其我评画家,这些画家过世了,但是他的子女、门生还在。有人很恨我,有的就直接托人带信过来说:“准备后事吧。”还有一些恐吓信,我就一笑了之,当然他们也只是逗一下而已。

这也说明我文章起了作用了。我是一个爱国主义者,我是对中国文化负责任的,宣传中国文化,其他的我不带考虑的。


陈传席在自家书房 

 “中国文化,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文化” 

我觉得中国文化全世界第一。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自卑,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

战败之后,中国人开始反思了,一开始是说这个器械不行,要学习别人的科技,然后洋务运动,后来还打败仗,说是中国的制度不行,要立宪。最后说是中国的文化不行,一切都是西方的好。甚至要废除汉字。

后来我就写文章,我说打了败仗,并不能证明文化不行,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都证明这一点。

春秋战国,齐鲁文化最先进了,孔子、孟子、荀子,一大批文人都出在那里面了,结果被文化相对落后的秦给打败了。

世界历史,那希腊文化是最先进的,结果被罗马文化给打败了,罗马文化又被更落后的蛮族文化给打败了。

打败仗不是文化的问题,文化先进反而会打败仗。这是我做了十几年研究得出来的结论。

我两年前写了一本《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后来外国人听了说:“你这样一写,世界艺术史要重写了。”我写的都是事实了,毕加索学齐白石的画学了二十本,梵高学了日本的浮世绘,但浮世绘与中国民间版画之间也有某种联系。那我事实摆在那儿呢,他们也都承认。

我现在研究紫砂、书画等等,都是想说明中国文化值得自信。通过美术史的研究,来弘扬中国文化,宣传道义、正直和骨气。




阅读39524
中国 全世界 
举报0
关注一条微信号:yitiaotv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一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一条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一条

微信号:yitiaotv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