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
信息传播速度远超以往
版权问题随之而来
前不久热炒的视觉中国事件
让许多信息消费者
害怕自己莫名其妙掉入“版权陷阱”
另一边
电视剧《都挺好》
主角苏大强的表情包
迅速在网上流传
这组表情包的版权
究竟属于作者还是演员
也在网上吵翻天
如何营造更好的网络版权环境?
来看看广西有关部门是怎么做的
聚焦发布会
为了庆祝第19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宣传和介绍2018年以来广西版权工作,普及版权知识,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4月25日(星期四)上午9时30分,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广西版权工作新闻发布会。
据了解,2017年自治区版权局印发《关于加强新闻作品转载秩序管理的通知》,明确著作权法律法规中涉及作品转载的几个重要问题,引导新闻单位加强内部版权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版权秩序。出台此类文件,我区是全国各省份中的第一个,获得国家版权局通报表扬。此次发布会内容都有哪些,赶紧跟着日报哥一起来了解吧——
广西版权工作
近年来,自治区党委、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高度重视我区版权工作。在自治区党委常委会年度工作要点、自治区政府年度工作报告中,均对版权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自治区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均召开全体会议或联络员会议,加强对版权工作的统一领导,并对落实《广西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做出总体部署。广西版权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版权工作“十三五”规划,围绕我区建设特色型知识产权强区的目标,履职尽责,主动作为,抓好各项版权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成效亮点
1
打击侵权盗版
全区版权部门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印发的《关于加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实施意见》,以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为重点任务,狠抓版权执法,规范网络传播版权秩序,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2017年自治区版权局印发《关于加强新闻作品转载秩序管理的通知》,明确著作权法律法规中涉及作品转载的几个重要问题,引导新闻单位加强内部版权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规范版权秩序。出台此类文件,我区是全国各省份中的第一个,获得国家版权局通报表扬。
全区版权部门积极开展“剑网2018”专项行动,共查办各类侵权盗版案件156起,当年办结125起。其中,网络侵权盗版案件33起,较2017年增长37.5%。收缴各类侵权盗版制品50余万件,捣毁制售侵权盗版制品窝点6个,删除侵权链接165条,关闭网站7家,有力地打击了各类侵犯他人著作权的行为。
2018年全区6家单位和5名个人获得国家版权局奖励。
2
加强软件知识产权保护
自治区版权局按照自治区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要求,健全工作机制,推进全区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每年印发广西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年度计划,2017年制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考核办法》,建立常态化的工作考核机制;2018年出台《广西推进企事业单位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规划》,力争到2023年底前大幅提升我区企事业单位软件正版化水平。
自治区版权局通过加强使用正版软件工作“回头看”,落实工作主体责任,巩固工作成果。2018年共检查各级党政机关、国有企业321家,抽查计算机6500余台;举办工作培训班37次,1500余家单位、3100多人次参加培训。
目前,自治区党委宣传部正在和各有关单位协商,调整自治区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领导小组,制定《2019年广西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计划》,保持机构改革后工作的平稳过渡和连续推进。2019年3月15日,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组织召开了区直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会议,部署区直机关2019年使用正版软件工作,提出工作要求。
3
做好版权服务社会工作
自治区版权局积极提升版权服务社会能力,促进我区版权产业发展。
一是作品登记量增长迅速。自治区版权局落实《广西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积极推进著作权等文化类无形资产登记工作。2017年在广西民族大学和桂林市另外设立两处作品登记工作站,2018年全区作品登记量大幅增长,同比增幅超100%,增长速度列全国第三位。
二是发挥版权工作先进单位引领示范作用。2018年进行了首次全区版权保护优秀单位评选,评出广西日报社、接力出版社、广西民族大学等10家全区版权保护优秀单位。南宁峰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经自治区版权局推荐,参加中国版权协会的评选,被授予“2018年度中国版权新锐企业”称号,这是我区企业首次获此殊荣。
三是积极发展版权贸易。2017年,全区出版单位共输出图书版权413种,引进图书版权495种,版权贸易逆差得以缩小。2018年共输出图书版权503种,引进图书版权368种,是我区多年来难得的输出图书品种数量超过引进数量的年份。
2019年及今后一段时期,广西版权部门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要求,深入推进我区版权工作——
一是加大网络和出版物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巡查力度,加强版权执法能力建设,促进版权执法工作;
二是加强部署规划和政策指导,完善工作长效机制,通过考核督查落实工作主体责任,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
三是持续推进作品登记工作和版权贸易,开展形式多样的版权宣传,做好版权产业政策指引,提升版权服务社会工作。
典型案例
在2018年的版权执法工作中,广西查办了一批案件,有力地打击了侵权盗版行为。我区2018年以来的版权执法工作呈现出六大特点,以下是一些值得介绍的典型案例:
一是开展网络转载版权专项整治。比如,南宁市横县2019年3月办结的微信公众号“横县大小事”擅自转载他人新闻作品案,该微信公众号被处罚款1万元。
二是开展知识分享平台版权专项整治。比如柳州市在办的一起案件。该案中,某网站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培训题上传到自己的题库,下载量达70多万次。该案目前已移送司法机关,并被国家版权局等四部门列为2019年挂牌督办案件。有关部门也在把该案列为自治区挂牌督办案件。
三是规范网络传播版权秩序。比如桂林市阳朔县查办的“微口网”案,廖某滔利用互联网擅自传播2018央视春晚节目,被处罚款5000元。桂林市查办的“恒言中文网”案,该网站擅自传播他人的小说,被处罚款8000元。
四是通过版权执法维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环境。比如,贵港市查办的盗版教辅图书案。张某潮往贵港市江南中学销售盗版教辅图书3000余册,被版权部门查获后移送司法机关。2018年12月张某潮被判犯侵犯著作权罪。
五是通过版权执法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比如南宁市查办的“五谷渔粉”系列图片被侵权案。李某某餐饮店、黄某某米粉店使用他人的“五谷渔粉”系列图片,南宁市版权部门责令其停止侵权行为。这些案件案值不大,但市场主体使用盗版作品,是侵权行为和不正当竞争行为。版权部门通过查办这些小案件,促进我区营商环境的改善。
六是重视“两法”衔接。我区加强版权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对侵犯他人著作权情节严重的案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加大打击侵权盗版力度。前面提到的贵港市江南中学盗版图书案,以及柳州市在办的那起案件,都体现了这个特点。
发布会答记者问(摘选)
问:我区版权执法工作还存在哪些不足?对这些不足,有关部门将采取什么措施加以改进?
答:
和先进地区相比,广西版权执法工作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工作的力度不够。在个别市县,思想上对版权执法工作重视不够,推进工作的力度不足。
二是办理网络版权案件经验不足,能力欠缺。有的市县查办网络版权案件,在发现和追踪线索、提取和固定证据、查找违法行为人等方面有困难。
三是办案数量偏少。线上和线下版权执法巡查力度不够,发现侵权盗版线索的途径有限,转化为版权案件并成功查办的数量不多。
四是部门间协调不够顺畅。查办版权案件,特别是网络版权案件,需要版权部门、网络监管部门、通信管理部门、公安部门等多方参与,我区在多部门协调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针对这些不足,我区一是要加强培训和交流,向先进地区学习,扭转一些对版权执法的认识偏差,提高办案能力,不断积累经验。二是要建立完善工作制度,用制度把工作管好。三是要进一步加强部门间协作,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衔接,形成协调顺畅、高效联动的局面。四是要提高办案人员积极性,加强主动巡查,发动全社会举报侵权盗版线索。
问:在版权案件方面,除了事后的案件查办工作,自治区版权部门认为应该如何从源头上规范新闻作品转载秩序?
答:
近些年,对新闻作品的版权问题,社会各界很关注,存在一些争议,也达成一些共识。我们认为,要更好地保护新闻作品的版权,有一套规范告诉大家应该怎么做,可以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2017年广西版权局就印发了《关于加强新闻作品转载秩序管理的通知》,对进一步规范我区各媒体新闻作品转载秩序起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除了单纯报道事实消息的时事新闻可以自由转载,其他各类新闻作品,比如时评、社论、通讯、深度报道、追踪报道等,均受著作权法律法规保护,转载这些新闻作品,应当取得著作权人许可,注明作品名称、来源和作者姓名,支付报酬。这是基本的原则。
问:2018年广西作品登记量大幅增长,这和自治区版权局2017年的创新,在南宁和桂林设立两个作品登记工作站,有很大关系。那么,2019年在作品登记工作中,自治区版权局有什么新的举措吗?
答:
自2019年1月1日起,自治区版权局对全区范围内的作品实行免费登记,目的是进一步加大我区著作权保护力度,进一步提高版权服务社会能力,改善营商环境,便民利民,促进优秀作品的创作。实行免费登记几个月以来,办理登记的著作权人反响热烈。这项工作,自治区版权局委托广西版权保护协会具体实施。该协会的办公地点在南宁市望园路13号自治区新闻出版局综合办公楼302室,电话是5346956。欢迎记者朋友们登记自己的作品,办理作品登记证,获取有法律效力的著作权归属证明,加强对自己作品著作权的保护。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西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