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评论员 西坡
近日有个消息在网上疯传,说是江苏宜兴警方掀起扫黄风暴,凡在被查浴室扫码付款超过600元者,都要去警局报到。与该消息同时流传的,还有一张据称为宜兴市公安局环科园派出所民警所发传唤当事人短信的截图。
4月24日深夜,宜兴警方发布通报称,今年1月31日在某足浴店捣毁一涉嫌组织卖淫犯罪团伙,依法对涉嫌参与卖淫嫖娼的违法人员进行传唤询问。网传“抓获1200余名违法人员、扫码超600元遭传唤”等内容属不实信息。
但是这则通报并未正面回应这次扫黄行动是否有依据扫码付款记录追查嫌疑人的情形。
据北京时间报道,4月24日下午,宜兴市公安局环科园派出所民警向记者证实了传唤当事人的网传短信。记者还从宜兴市公安局获悉,该局确曾要求在被查涉黄浴室扫码付款超过600元者到各派出所报到,但只是传唤其向警方说明情况、配合调查,至于其是否真的存在嫖娼行为,还有待于进一步调查,要根据证据来认定。
将警方通报和媒体报道进行比对,会发现信息有冲突或模糊之处。比如“抓获1200余名违法人员、扫码超600元遭传唤”不实可能是人员规模或扫码金额不实。鉴于此事已经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风波,且舆情还在发酵之中,还是有必要尽快说清楚的。
警察扫黄是职责所在,也并不罕见,嫖客要接受怎样的法律制裁也有明文规定。扫黄不是争议点,嫖客一贯也得不到大众的同情,公众关注的是“二维码抓嫖”这个点。
警方办案需要检查涉案商家、人员的资金往来,这很正常。但是如果径直把二维码收款记录当做“嫌疑人名单”来使用,势必会激起不必要的恐慌。即便先把人传唤来问话再“根据证据来认定”,这种办案方法也值得商榷。
众所周知,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支付方式,许多人出门都不带现金了,到哪儿都扫一扫或被扫一扫。涉黄浴室很可能同时做着合法生意和非法生意,每天开在那里,一个普通消费者不知道它的另一面很正常,毕竟警方还需要“根据群众举报”呢。
假如同时有两个消费者,消费金额相同,一个现金一个扫码。事后这家浴室出事了,用现金的人没事,扫码的人却要被传唤,这是否公平?
一个人因涉黄被传唤到警局,虽然说是“说明情况”,实际也要面临自证清白的难题。因为涉黄,说不定还会影响家庭关系。一个消费者只是因为扫码付款而要承受这一连串的麻烦,不符合法治精神。
这起个案的间接影响或许是更大的,许多人也许想到扫码付款的这种“潜在风险”而用回现金,重新适应带钱包、等找零、徒手验假币的“老日子”。说移动支付遭到“致命一击”或许有些夸大,但至少是无妄之灾吧。
所以当地警方有必要尽快说明,这次办案到底是如何使用二维码这个“新工具”的,以及使用方式是否合理、正当。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