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是我国的玉米主产区之一,今年的玉米春耕也即将展开。往年这个时候,无论是农户还是贸易商,前一年收获的玉米,基本上都已经卖完了。
但是今年,当地贸易商的粮库现在还堆满了玉米。到底咋回事呢?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黑龙江省海伦市景山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于景山做了多年的玉米种植和贸易,现在,每天都会有两三个玉米贸易商上门或者打电话,找他收玉米,但他没有出手的打算。
他还把今年收购来的一万多吨玉米进行倒库,虽然倒库要花费30多万元,他还是想至少留到6月份。
黑龙江省海伦市景山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于景山:现在价格不好,刚刚接近成本价。等一段时间,如果能达到八角六七分、七八分时候,我们就卖。
于景山介绍,去年玉米价格一路走高,10月秋收玉米入市后,价格更是在半个月内从每斤8角1分钱涨到了8角6分钱,这样的涨势,让他和很多贸易商,对于后市很是看好,大量收购玉米,即使11月份的时候价格涨到了每斤9角钱,也没有出售。
但到了12月末,玉米价格就开始一路走低。现在出售根本不赚钱,甚至还要赔钱。于景山打算再扛一阵,但对于很多贷款买玉米的贸易商来说,即使赔钱也不得不卖。
黑龙江省海伦市玉米贸易商 张凤辉:都是集资的,有银行贷款,还有买老百姓粮赊欠的。这老百姓匆匆用钱,不得不卖了,这才开始卖的。
张凤辉说,现在不卖的还是多数。他们都和于景山一样,把机会放在了6月份的国储拍卖上。
黑龙江省海伦市景山玉米种植合作社理事长 于景山:国储量太少,今年说现在是国储是8000万吨,每年的拍卖,国储是1亿多吨,有缺口,我们就堵这缺口,就看6月份拍卖之前能不能价格涨一点。
2018年国储玉米拍卖火爆,累计成交1亿吨,当下国储玉米库存已降至1亿吨以下,贸易商看到缺口惜售待涨,加工企业对于国储拍卖又是怎么打算的呢?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黑龙江省肇东市,一家年消耗玉米21万吨的压片玉米饲料加工企业储存原料的仓库里,还存放着近4万吨的玉米。
黑龙江省隆信锐意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何彦辉:库存建立到5月底、6月上旬,跟国家临储拍卖衔接。
企业负责人坦言,在去年国储玉米拍卖时,他们比往年多竞拍了3万多吨,现在并不担心原料的采购。“今年的收购成本高,我们把临储拍卖量,预备到2019年元月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大概能节约二三百万元。”何彦辉说。
同样,吉林省松原市的一家玉米深加工企业,目前库存量达到15万吨,能满足未来两个多月的生产。
虽然短期库存充裕,但分析人士认为,2018年玉米已经首次出现年度内的产不足需,玉米市场依然处于平衡偏紧的状态。目前,玉米深加工的产能还在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玉米加工总量达到了7800万吨,同比增长6.4%。预计2019年玉米深加工总量将增长500到800万吨。玉米市场供应紧张的矛盾将更加突出。
业内人士分析,因为非洲猪瘟疫情,和对于可能放开玉米进口政策的担忧,会对市场造成冲击,玉米价格还存在不确定性。
光大期货玉米分析师 王娜:预计2019年上半年,玉米市场难有大涨表现。预计2019年末,国内生猪存栏还是维持低存栏的情况,预计新玉米上市后,价格将有50-100元/吨左右的涨幅空间。
近年来,随着调减玉米,扩大大豆种植,我国种植结构趋向合理。仅在黑龙江省海伦市,今年大豆种植面积将至少增加55万亩,而玉米面积则会调减65万亩。不过,还有一些农民,却依然选择种植玉米。
△央视财经《经济信息联播》栏目视频
在黑龙江省海伦市,付正武经营着一家合作社,今年他已经为流转的4200亩耕地,都备好了玉米种子。
黑龙江省海伦市前进镇自新村种植大户 付正武:去年苞米是一垧地(约合15亩),能卖到跟黄豆收益差不多。但今年黄豆面积大,玉米面积小,感觉玉米价能好一点。
去年,付正武种的4000多亩大豆,从收完开始卖,价钱一路走低,因此,他不看好今年种植面积增加后的大豆价格。
尽管凭着自己的判断调整了种植结构,但付正武也不确定,今年改种的玉米会不会比大豆收益更高。
除了价格的不确定性,自然灾害也是农民面临的风险之一。曹文学在黑龙江省巴彦县种植了2350亩玉米,去年的旱灾对玉米生长极为不利,不过,他的收益却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红光乡建新村种植户 曹文学:去年保费总共花了44000元,因为旱灾,理赔了317000元,基本收益得到保证。
和曹文学一样,不少农民都通过保险+期货的方式,降低了种地风险。除了收入保险,购买价格保险,还让他们以稳定的销售渠道,和不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粮,降低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带来的损失。
大连商品交易所产业拓展部总监助理 李华:做好收入保险和价格保险的匹配,引入龙头企业、以及相关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帮助农民利用期货市场,把粮食卖出去。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ID:cctvyscj)
本文编辑:刘丽珂
觉得好看,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