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阴道炎老是复发,都怪老公?

作者:医学之声 来源:医学之声 公众号
分享到:

04-26

来源:恩哥聊健康    作者:邹世恩


妇产科医生说出大实话!




小梅33岁,结婚多年,有一个可爱的孩子和爱她的丈夫。然而,从一年多之前开始,每隔两三个月,她就要得一次阴道炎,明显地影响生活和工作。经常为了看病请假,老板都开始意见。

 

第一次发作时,是念珠菌性阴道炎,白带像豆腐渣样,外阴和阴道痒得不得了。医生用药后,很快就好了。但是,两个月后又出现阴道痒,念珠菌性阴道炎复发了,还同时查出细菌性的阴道病。

 

之后就像中了魔咒,每两三月就要发作一次。有几次,医生问到:你丈夫包皮长吗?有没有包茎?说多了,小梅也开始怀疑起来,回家特地抓着丈夫检查了一下,还真是包皮过长!

 

割!必须得割!

 

三十好几的丈夫,只好去了泌尿科。人家医生一句话:你这包皮很容易翻出来,洗干净就行,不用割!

 

男人本来就好面子,加上医生给的勇气。回到家,丈夫就怼了回去:不关我的事儿!你自己注意点卫生!

 

小梅心里别提多委屈,自己每天勤洗澡洗外阴,每天换内裤,也没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凭什么说我不讲卫生!



 

诊室里,听完小梅的叙述,我给她支了几招:

 

预防阴道炎复发,首先是要彻底地规范治疗!

 

阴道炎可以根据感染的病原体进行分类,常见的是有滴虫、念珠菌、细菌或混合感染等。不管何种病原体感染,用药治疗都需要用够天数,再巩固足够疗程。

 

有一些病人,用药两三天,症状消失了,想着抗菌药不能多用,就自己停药。却是不知道,这样恰恰给相对耐药的病菌机会,敏感的病菌死的差不多了,没有竞争对手,耐药病菌就开始疯狂生长,夜夜笙歌。下次再发病,就没那么容易灭菌了。

 

用够天数,症状治愈之后,一般建议连着两个周期,月经干净后复查,必要时还需要用药巩固治疗。

 

阴道炎用药的天数和巩固疗程都是根据病原体特点制定的,这样才能达到彻底治疗的目的。正所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其次,增强自身健康状况

 

人体和病原体既共存,又有对抗!两者之间存在平衡,一旦身体健康状况下降,抵抗力弱了,病菌就会占据上风,继而出现各种感染症状。

 

阴道炎也是如此。正常情况下,阴道里以乳酸菌为主,混杂好多病原体,却可以相安无事,不引起炎症。这都有赖于阴道壁的物理抵御能力以及各类免疫细胞和因子、阴道酸碱度等综合作用。

 

如果这些抵抗的力量减弱了,比如绝经后缺乏雌激素,阴道壁的粘膜变薄,抵抗力就削弱了;如AIDS患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等免疫力低下者;作息紊乱、不运动、营养不良等等,也会让人体的抵抗力下降。

 

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还要去除易感因素

 

阴道微环境的平衡一旦被打破,就可能出现炎症。常见的易感因素有这些:

 

1、 阴道冲洗:好多人把阴道冲洗当做护理常规,时不时来一下。殊不知每次冲洗都打破阴道微环境的平衡,反而增加阴道炎的风险。即使真正阴道炎症,冲洗也不是常规的治疗方法,治疗还是以抗菌药为主。

 

2、 频繁性生活:每次性生活之后,阴道的微环境都会发生改变,当然,阴道也有自己调整的能力。如果频率太多,就可能发炎。这个度可以自己掌握,没有明确规定。每次性生活之后,最好能够及时起来排尿并清洗外阴。

 

3、 孕妇或糖尿病血糖控制不好:会让阴道里糖原增加,改变pH值,所以这两类人群也相对容易患阴道炎。

 

4、 大热天穿牛仔裤、化纤内裤等,容易造成会阴部潮湿,滋长病菌。尽量避免。

 

5、 超重:见过很多胖妹妹,外阴发湿疹,因为容易出汗,会阴部经常潮湿。所以,控制体重也可能解决一部分复发性阴道炎的病人。

 

6、 丈夫包皮过长、包茎:如果能够外翻并每天清洗干净,每次全程戴套,应该会好一点。否则,需要好好治治!

 

7、 贴身内裤或卫生巾出状况:内裤至少每天一换,有条件者3-4月更换新的内裤;卫生巾或棉条根据实际情况数小时一换。但是,每天换下来的内裤可能会沾染各种分泌物和寄生的病菌,即使是洗干净的内裤还含有大量的细菌。我们即将面临梅雨季节,潮湿的空气加上缺乏阳光曝晒,很容易助长病原体的生长。所以,这个季节也是阴道炎高发的时间。



听完这些,小梅意识到自己应该是错怪老公,回去更换内裤,以后做好内裤的清洁和消毒。我叮嘱她,先用药治疗,用药过程及后续还有问题,可以关注“恩哥聊健康”,在公众号后台留言咨询

- END -


/ 相关阅读 /

·别羞羞,谁一辈子还没得过阴道炎呢?


/ 推荐阅读 

·



阅读38959
举报0
关注医学之声微信号:vom120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医学之声”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医学之声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医学之声

微信号:vom120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