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江饭店是上海一家有名的花园式饭店,它的北楼旧时叫做华懋公寓,中楼则旧称峻岭公寓,建筑特色是将欧洲传统风格和现代设施融为一体,都是沪上优秀建筑。TA与新锦江大酒店相距20~30米。1999年7月,修葺一新的北楼重新开业,保留了一些往日的风格,又增添了现代化的设施与装潢。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20世纪30年代,从法国总会网球场(今花园饭店草坪)东望峻岭公寓
20世纪30年代,随着远东第一大都市上海的发展,地价日益提高,为了节省土地,在市内出现了近代高层公寓,这是和花园洋房几乎同时出现的一种高档住宅。这些高层公寓一般在10层以上,每层由若干套间组成,一般以两室户、三室户为主。大楼内有电梯、煤卫、暖气、热水,楼下有小块绿地和停车场。
20世纪30年代,建设中的峻岭公寓
较早在锦江这块地皮上发展的是德籍犹太人安诺德家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们买下了北起今锦江饭店北楼,南到淮海路国泰电影院的一大片黄金地块。但不久生意大亏,只好把地块抵押给沙逊洋行。1926年华懋地产公司在这里先建2幢普通公寓。1928年再投资330万元建13层的华懋公寓,俗称“十三层楼”,也就是现在的锦江饭店北楼。新沙逊洋行随之又在南边不远建了一座更加宏伟的峻岭公寓楼,今称锦江饭店中楼(又称贵宾楼)。
20世纪30年代的蒲石路迈尔西爱路口(今长乐路茂名南路口)东望
华懋公寓1925年动工,1929年与外滩的华懋饭店(沙逊大厦)同年建成,在当时与海关大楼、华懋饭店都是上海滩最高的超过50米的建筑。华懋公寓采用的是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共14层,高57米(一说13层,高65米),建筑面积21202平方米。建筑平面为“一”字形,北面凸出两部分。外观采用褐色面砖间以石料窗框和垂直线条,力求突出高耸的效果。立面不分段,直上直下,很有特点。褐色面砖采用白浆勾线,对比鲜明。最显著的是方格钢窗排列,白色窗框,窗樘外口用錾假石。上下楼共有7部电梯,4部集中在楼下大厅,另设运输梯1部,每层电梯出入口有1个小厅,不致影响走廊交通。一至十层为客房部分,总计384间。各层有12个单间、8个套间,均有单独的冷暖气和卫生设备。顶层为厨房,厨房采光通风较好。内部功能处理明确,设备完善,用自动小电梯运送食物,并有电话联系,这在当时上海高层建筑中是较为突出的。1951年,锦江川菜馆迁入华懋公寓,改华懋公寓名“锦江饭店”。华懋公寓现在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20世纪50年代初的锦江饭店(北楼)
茂名南路59号峻岭公寓也是上海优秀近代建筑,建成于1934年。公寓建筑面积23985平方米,平面成“拱桥”样,即呈五折环形,略带弧状。中部主楼高18层(包括地下1层),东西两部分呈对称阶梯式,从16层、15层、14层、13层逐渐跌落,所以显得整个建筑气势宏伟,像山岳一样厚实端庄。楼高78米。墙面贴上棕色(有人称咖啡色、褐色)面砖,门口入口处部分采用大理石装饰。房间朝南,阳光充足。推窗看去,绿树拥簇,各式洋房收入眼底。该公寓今天是锦江饭店中楼。大楼西边还有6幢3层楼的公寓,建筑面积大约有1万平方米。
1937年,霞飞路(今淮海中路)西望,华懋公寓和峻岭公寓十分醒目
锦江曾接待了100多个国家的近300多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以及众多的国际工商界著名人物。
1989年,建设中的新锦江大酒店与锦江饭店(北楼、中楼)遥相呼应(陆杰 摄)
资料:市地方志办公室@方志上海
视频:市规划资源局、市城建档案馆
编辑:张添翼、陈晨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上海发布”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上海发布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