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我们提到性能二字时,大部分人通常想到的都是欧洲的AMG、M POWER、AUDI SPORT RS以及众多超跑品牌,仿佛完全忽视了在现阶段以家用、稳定和省油著称的日系厂商。
在很多年轻的车迷朋友看来,性能就要看欧洲,虽然还有大批日系粉的存在,但那些狂热的日系性能粉貌似也只会“想当年”,要不就是把当初名震天下的“东瀛法拉利”NSX和“升功率之王”S2000等往事重提,要不就是没完没了的红头B16B、K20A等。
诚然,现在日系动力总成的代表为省油的“两田”混动,严苛的环保法规让日系厂商不再把过多的精力投入到性能领域,但之所以现在还有众多忠诚的日系粉,是因为法规虽严苛,但性能之心依旧未死。来看市面上这几款犹存的日系性能机器!
1、日产 VR38DETT
引擎规格:3.8L V6 双涡轮
动力数据:652牛米 600马力
2007年,日产正式发布了GTR R35,之前出现在R32,R33和R34上的RB26DETT被VR38DETT所取代。它的出现,让各大超跑厂商狂冒冷汗,因为VR38DETT的存在让R35不仅在数据上宰了不少以性能著称的跑车,同时还狂刷赛道时间。所以至今,它都被称为是超跑杀手!
目前,两种调校方式的VR38DETT分别搭载在GTR和GTR Nismo上,而对于Nismo上的这台VR38DETT,日产的工程师并没有选择三菱重工的涡轮,而是选择换装两颗更大尺寸的IHI涡轮来压榨动力,并且还采用了各气缸分别控制的点火正时系统,从而使这台VR38DETT发动机最大功率由555马力提升至600马力,峰值扭矩达到652牛米。同时等离子喷涂气缸内径、对称独立进排气歧管系统、二次空气管理系统、干式油底壳等技术也得以保留。除此之外冷却系统也进行了强化,比如储液罐就换成了耐高压部件等。
另外,由于每一台VR38DETT都是由位于日本横滨工厂手工打造,所以,每一台VR38DETT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每一台的动力参数都会有些许的不同。
2、本田 PGM-FI(Di)
引擎规格:3.5L V6双涡轮增压
动力数据:550牛米 500马力
提到性能自然不能忽略本田,这台3.5L V6发动机就是搭载到现款讴歌NSX上的那款。
而之所以把它拿出来单说,并不仅仅是因为它在上一代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涡轮拥有了更强的动力数据,单说发动机,它自然不如初代NSX上所搭载的C30A那么让人震撼,要知道,当初本田是将其在F1赛场上积累的大量经验和技术投入到NSX的研发上面,NSX上所搭载的代号为C30A的3.0L V6自然吸气发动机所拥有钛合金曲轴、锻造活塞等便是源自与F1的技术。
如今再看NSX,它的发动机早没有了让人惊叹的魅力,而把它拿出来单说,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电气化,与这款发动机相匹配的还有三台电机,三个电机,一台位于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另外两台位于前轴,三个电机加一台发动机,使NSX的综合功率达到了573马力,综合扭矩645牛米!
3、丰田2UR-GSE
引擎规格:5.0L V8自然吸气
动力数据:530牛米 477马力
丰田有个传统,就是将自己旗下性能取向的发动机统统交由雅马哈来打造(除了V10的1LR-GUE),这其中就包括2UR-GSE。
2UR-GSE发动机采用了94 mm × 89.5 mm的短冲程设定,气缸盖由雅马哈设计,搭载有锻造连杆,D4S缸内直喷技术以及双VVTI(可变气门正时)和VVTIE(可变气门升程),32个气门采用了钛合金打造,最高转速设定在7300转,动力最大输出为477马力和530牛米。即便是性能取向的发动机,丰田也还在考虑燃油经济性,在巡航状态,发动机会由奥托循环切换为阿特金森循环,进气门关闭角延后30°,使得部分进入气缸的空气回流至进气歧管,减小泵气损失提高热效率以寻求更好的燃油经济性!
也许,这是丰田自吸最后的荣光,因为…往下看。
4、丰田V35A-FTS
引擎规格:3.5L V6双涡轮增压
动力数据:600牛米 415马力
在高性能发动机领域,丰田已不仅仅局限于自然吸气的研发。
V35A-FTS并不是丰田集团第一个双涡轮发动机,但应该是这几年雷克萨斯和丰田最大的爆点。V35A-FTS是一款24阀门双凸轮轴双涡轮增压发动机,并且有双可变气门技术,进气口为 VVT-iE ,排气口为 VVT-i,并且包含了缸内直喷技术。在气门方面,原厂为了让气门的抗腐蚀,抗热以及抗氧化更好,因此还启用了一个全新的技术叫做Laser Cladded Valve Seat,用激光将一个特殊的材质镀到了气门上达到了预计的效果。
最后这台发动机的动力数据被定格在最大马力415 马力,峰值扭矩600 牛米。
对于V35A-FTS的使用丰田目前还是比较吝啬,V35A-FTS唯一搭载的车型为海外版的雷克萨斯LS,国内的LS并没有引入V35A-FTS,采用的依然是3.5L自吸的8GR-FXS。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早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早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