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发布会
为更好地介绍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情况,自治区政府新闻办于2019年4月29日(星期一)上午9时30分,在广西新闻发布厅举行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新闻发布会。会上精彩内容都有哪些,赶紧跟着日报哥一起来了解吧——
火龙果成为大石山区农民增收的“良方”。 广西新闻网通讯员 廖根梅 罗勇强/摄
广西石漠化治理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推进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自治区党委、政府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石漠化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采取综合措施,加大资金投入,取得了明显的治理成效。
2018年12月13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中国·岩溶地区石漠化状况公报》显示,与2011年第二次石漠化监测结果相比,广西石漠化土地净减38.72万公顷,减少率20.2%,净减面积超过1/5,治理成效继续稳居全国第一。
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显示,截至2016年底,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总面积为153.29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6.5%,涉及河池、百色、桂林、崇左、南宁、来宾、柳州、贺州、贵港等9市76县(市、区)。广西石漠化土地相对集中于河池和百色两个市,面积分别为57.91万公顷和35.07万公顷,分别占全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的37.8%和22.9%。
全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将石漠化综合治理作为林业重点生态工程着力推进。通过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珠江防护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林业重点生态工程项目,岩溶地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在治理过程中,各地探索出“竹子+任豆”、“任豆+金银花”等10多种混交造林模式,提高治理科技含量。全区积极推广石漠化治理林业建设“六字”方针,即“封”(封山育林)“造”(人工造林)“退”(退耕还林)“管”(林木管护)“沼”(建沼气池)“补”(生态补偿),建立了100多个治理示范点,辐射带动治理工作全面推进。
大化瑶族自治县瑶族群众在开山修建水渠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答记者问
1
全区岩溶地区在石漠化治理的过程中,还有哪些脱贫致富的典型?
答:在石漠化综合治理过程中,全区林业部门始终坚持生态治理与发展林业产业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岩溶地区有限的土地资源,特别是特有的小气候优势,突出发展和壮大规模化、专业化的石漠化林业特色产业。河池整市推进核桃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60万亩,发展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核桃产业基地。
2018年,河池市核桃投产面积8万多亩,产量4000多吨,产值1.6亿元,核桃主产区人均核桃收入2000元以上,1万多贫困户因种植核桃顺利脱贫摘帽。全市初步建成“万千百”(县级万亩、乡级千亩、村级百亩)核桃示范基地999个共33.7万亩,打造了金城江区、凤山县两个高效核桃示范区,走出了一条既能恢复生态、治理石漠化,又能使大石山区脱贫致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百色市右江区修建的进村道路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2
记者注意到广西的宾阳县、环江县成立石漠公园,请问成立石漠公园有何意义?
2017年12月,宾阳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和环江国家石漠公园成为广西首批国家石漠公园。
石漠公园以石漠景观为主体,以保护荒漠生态系统、合理利用石漠化资源为目的,在促进石漠化防治和维护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开展公众游憩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宣传和教育活动。宾阳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将沿游步道开展点上利用,划为生态保育、参与体验、宣教展示、管理服务4个功能区。其中,参与体验区将按照弄(谷、沟)域农林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建设神农药草植物园、林下花谷、林谷观猴、七彩花田、萤火营地、莲塘荷影等,打造林农旅一体特色产业示范基地。
围绕石漠化综合治理发展特色森林旅游,宾阳八仙岩国家石漠公园并非首例。马山县古零镇弄拉屯在石山搞起了“山顶林、山腰竹、山脚药、平地粮、低洼桑”的立体生态农业,促进了当地森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人均纯收入超过6000多元,入选2015年意大利米兰世博会中国馆农业综合案例展项全程展出。大新县把石山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恢复建设协调起来,将德天瀑布打造为国家特级景点,并成为全国热播电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进一步提高景区知名度,加快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接待游客人数年增长20%以上,成为增加当地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百色市右江区华润小镇的西红柿菜园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3
全国岩溶地区第三次石漠化监测结果广西治理成效全国第一,请问林业部门在其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林业部门是全区治理石漠化的主力军,特别是林业部门开展的人工造林和植被保护,对广西的石漠化顺向演替发挥了主导作用,贡献率达83.4%。多年来,全区林业部门在岩溶地区实施一系列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随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实施退耕还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等政策,有效抑制了人为破坏活动,促进了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的保护和恢复。
第三次监测结果显示,全区岩溶地区林草植被盖度66.3%,较2011年增加了3.9个百分点;改善型土地面积53.19万公顷,退化型土地面积8.29万公顷,改善型土地面积相当于退化型土地面积6.4倍,生态修复程度远远超过生态退化程度,广西岩溶地区石漠化治理后生态状况“稳步向好”。
图为大化瑶族自治县七百弄乡弄腾村弄结屯的水柜。大石山区严重缺水,人畜饮水全靠水柜。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4
从第一次到第三次的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广西的石漠化程度呈现出稳步减轻趋势,植被生态质量持续提升。请问未来林业部门如何确保在石漠化治理上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十三五”期间,全区林业部门将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充分发挥植被恢复措施在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自然修复与人工促进相结合,以植树造林、封山育林为重点,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并举,林、农、牧、沼气统筹,山、水、田、林、路综合,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加大大江大河上游或源头、生态区位特殊地区的石漠化综合治理力度。结合石漠化片区生态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统筹实施新一轮退耕还林,认真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科研攻关,总结推广典型治理模式,在石山坡耕地、宜林地加大营造乡土、珍贵乔木树种和经济林木力度,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实施石漠化重点县石漠化治理,确保到2020年,全区治理石漠化面积43万公顷,岩溶区乔灌植被面积保有量达400万公顷,恢复和重建岩溶地区生态系统,促进农民增收和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
融安县的青蒿种植基地,位于桂北大石山里的融安已是全国青蒿种植面积最大的县。 新华社记者 张爱林/摄
点击下面文字链接关注广西云客户端
了解发布会上更多精彩内容
↓↓↓
石漠化治理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
更与广西深度扶贫的总体目标
息息相关
向每一位投入在
治理一线的同志致敬
你们都是好样的!
来源| 广西日报-广西云客户端记者 张安然 周泉
编辑|梁笑天
责编|唐莉莉
值班主任|黄俪
广西日报新媒体出品
精彩推荐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西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西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