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
文:孟维(读史专栏作者)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眼睁睁,把万事全抛。荡悠悠,芳魂销耗。望家乡,路远山高。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呵,须要退步抽身早。
这是《红楼梦》里隐喻贾元春的曲子。
元春华年早逝,似乎天妒红颜,美到完处悲亦来。在《红楼梦》里,贾元春是完美的,完美到全书没有出现一个关于她的负面词,连玩笑都没有。这故然因为她的皇妃身份,但也因为这位贾家大小姐的品貌才华、智慧远识在贾家是完美的,甚至在那个时代都是完美的。
明清时,皇室选秀有着严格的规范。曹公借书中人冷子兴的口说,元春被选中是因为她的“贤孝才德”,而且入宫作女史。说明贾元春入宫前就是品德端庄,才华过人,声名远播了。
第十六回写她“才选凤藻宫”,进位贤德妃。进位的原因当然是容貌美丽,而且还有才和德。书中描述贾政被宣入宫,因不知何事,贾家从贾母起全都“心俱惶惶”,说明贾家地位离皇室已经很远了,皇帝升贾元春为妃是没有贾家因素的,在宫中进位,贾元春完全是靠她自己,而且是她在庇佑着贾家。
在封建社会里,女子体现贤和德的是"礼",就是知礼,尊礼,守礼。"礼"是社会秩序的表现。也只有知礼,尊礼,守礼,才能融于社会,被这个社会推崇。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是《红楼梦》里贾家繁华的顶峰。曹公在这一回也重笔描写了贾元春出众的智慧,品德和才华。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写了她的尊礼。
元春先尊了皇家的礼,这是儒家大秩序的礼,象征皇权至高无上的礼,是那个时代的大礼。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礼"去评判过去的"礼"。过去的合"礼",就是合了“理学”,也合了道理。
贾元春作为皇妃懂这个礼,也尊这个礼,自觉守这个礼。在内室,她才能行亲情的礼。我认为也不必批判贾政的不敢受父女礼,作为儒者,在大"礼"面前是没有小"礼",是需要抑制小"礼"的。
让红学家们认定贾元春不幸福的,是她说的一句话:“当日即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我认为这是正常的一句和母亲、祖母说的实话。那个时代的规矩,皇妃生活中宫中,是不能随便见外人的。何况元春说的是"不得见人",不是"见不得人"。
一入宫门深似海。贾元春未必幸福,但应该没有抱怨,而是平静、安心。所谓“贤”应该是贤淑,所谓"德"应该是尊礼,是从心里的贤淑尊礼,这也符合这位贾家大小姐的性格、智慧和气质。
我们不能以现在人的心去量度那个时代人的心,不能以现在的观念去解说历史。那个时代存在的事和物,合着那个时代的"礼"和“理”,那个时代的人,有着那个时代的"幸福"观。或许贾元春认为,她能给贾家、给父母至亲带去安全,带去荣华就是一种幸福。
这一回也集中表现了贾元春的才华、气质和智慧。
书中写道:贾妃"去舟上與,便见琳宫绰约,桂殿巍峨,石牌坊上写着'天仙宝境'四大字。贾妃命换了'省亲别墅'四字"。
"天仙宝境"太大了,太高了,对于已经"高处不胜寒"的皇妃来说,这种题词太炫耀,太虚幻了。
"省亲别墅"四字,虽然平淡,却是大智慧。省亲,是奉命省亲,尊了礼;省亲,在提醒皇帝、皇家和贾家是亲,保护着贾家。"别墅"是家,别居的家。典雅亲切的四个字,包含了厚重的内容,深层的爱。
接着,"元妃乃命笔砚伺候,亲拂罗笺,题其园之总名曰'大观园',正殿匾额云'顾恩思义'。"
"大观园",大气而朴素,只是"观"而已,住客也是观众。"顾恩思义",是在警醒贾家的亲人,"顾恩"时要思“义”,要行"义"。多行义,则荫庇后人;多行不义,则"恩"不到时,就会自毙。
可是,贾家人,贾家的男人们听懂了吗?有这个智慧吗?会多行义事吗?没有!贾家的男女老少都想躺在贾元春这个大树下,安享富贵,甚至胡作非为。
"美到完处悲亦来"。从八十三回"元妃染恙",到九十五回"元妃薨似",庇佑着贾家的大树倒下了。
关于贾元春的去逝,红学界大都猜测非正常。 曹雪芹的判词和曲也写的凶险,我们不去妄断曹公的原意,但以元春的贤和德,以及高洁的品味,应该不屑于宫廷斗争,应该安于"礼"教。只是她或许体会到了争斗的残酷,放心不下贾家的亲人,托话给他们:"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贾家的人还是没有"抽身退步",而且也已经晚了。"树倒猢狲散",不久即被抄家。最后,"飞鸟各投林","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高鄂续书写贾家的复活,被红学界一致认为是违背了曹雪芹的原意。据说这是和绅的意思。而且即便高鄂的写法,也还是抬出了大小姐皇妃贾元春,所以"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贾元春就是贾府的神,完美的神,可惜可叹,"美到完处悲亦来"。
. End .
精选好书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在看 哦 !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