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美丽的初夏,教育部2019年“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四站来到天津,聚焦“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此站发布采访活动还赶上了一个重要会议——“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启动大会。
今天的这场发布会可以说“料”很足,快来,跟随教育小微去现场瞧瞧吧~~~
时间:2019年4月29日
坐标:天津
事件:教育部“落实全教会 奋进迎华诞”1+1系列发布采访活动第四场新闻发布会
来,先听教育小微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场发布会:
关注本科教育,关注人才培养。本场发布会向大家介绍了“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结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介绍“双万计划”“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思路和实施方案,天津大学党委书记李家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校长吴普特、浙江省教育厅厅长陈根芳介绍相关思路和举措。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听着是不是很高大上?先看长图,为你揭秘↓↓↓
发布会现场更多内容
马上送上↓↓↓
4月29日,。为什么要启动“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卓越拔尖计划实施以来取得了哪些成绩?一起听吴岩司长的解读↓↓↓
计划2.0标志着高等教育
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
启动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将原先的单个计划变成系列计划的组合,由“单兵作战”转向“集体发力”,标志着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走向成型成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从跟随跟跑转到并跑领跑。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规模扩张全面转向内涵式发展,要强化担当意识、战略思维、创新精神、质量效果,打好组合拳、打造生力军、打开突破口,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奋进感,全面实施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创造高等教育中国经验、中国标准、中国方案,书写好高等教育奋进之笔,交出让人民满意的得意之作。
卓越拔尖计划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卓越拔尖计划实施已整整十年,从2009年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以来,教育部先后联合13个部门实施了一系列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各地各高校积极行动、深入推进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培养了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医生、法治人才、农林人才、教师、新闻传播人才和基础学科拔尖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才智力支撑。
教育部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具体如何落实推进?一起来看↓↓↓
2019年-2021年,教育部将分三年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这个计划可以概括为一个总体部署、三项核心任务、一次质量革命。
一个总体部署
一个总体部署是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全面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提高高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新工科是主动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先手棋”,要着眼“新的工科”和“工科的新要求”,加强战略急需人才培养,提升国家硬实力。
新医科是构筑健康中国的重要基础,要聚焦大国计、大民生,不断推进理念创新、制度创新和实践创新,实现从治疗为主到生命全周期、健康全过程的全覆盖,提升全民健康力。
新农科是高等教育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抓手,要贯彻“两山”理念,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升级涉农专业,助力打造天蓝水净、食品安全、生活恬静的美丽中国,服务百姓的幸福生活,提升生态成长力。
新文科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载体,要把握好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新要求,推动哲学社会科学与新科技革命交叉融合,培养新时代的哲学社会科学家,创造光耀时代、光耀世界的中华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是“四新”建设的总抓手,“四新”建设是“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总目标,通过计划2.0的实施,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引导高校全面优化专业结构,深化专业综合改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潜能,让学生忙起来、让教学活起来、让管理严起来,全面振兴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项核心任务
三项核心任务是面向所有高校、所有专业,全面实施一流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建设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建金专、建金课、建高地。
一是实施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专建设计划。建设10000个左右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点和10000个左右省级一流本科专业点。面向全体高校、全部专业,鼓励分类发展、特色发展,在不同类型高校建设一流本科专业。高校报送的专业第一步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教育部组织进行专业认证,通过后确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中央地方分“赛道”建设,给地方高校留足发展空间。
二是实施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也就是金课建设计划。建设10000门左右国家级一流课程和10000门左右省级一流课程,包括具有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线下、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和社会实践各类型课程。具体任务是,建设3000门左右线上“金课”(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7000门左右线上线下混合式“金课”和线下“金课”、1000项左右虚拟仿真“金课”(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1000门左右社会实践“金课”。在已完成工作的基础上,按有关文件要求继续实施。
三是建设260个左右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一流基地,也就是高地建设计划。在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科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地理科学、大气科学、海洋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心理学、基础医学、哲学、经济学、中国语言文学、历史学等17个学科建设。2019年-2021年,建设约60个左右文科基地、200个左右理科和医科基地,分年度实施。
一次质量革命
一次质量革命是通过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在全国高校掀起一场“质量革命”,形成覆盖高等教育全领域的“质量中国”品牌,全面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不是单一的改革项目,这是对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机制的综合改革,是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重新定位和全面提升。高校参与“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必须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这些基本条件包括四个方面内容:
一是必须全面落实“以本为本、四个回归”。坚持立德树人,切实巩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和本科教学基础地位,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着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是积极推进“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紧扣国家发展需求,主动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及健康中国、生态文明、乡村振兴、文化传承创新的新形势新要求,着力调整优化高等学校专业建设,积极发展新兴专业和大力推进专业建设的新要求,开展课堂革命,引领人才培养方向。
三是不断完善协同育人和实践教学机制。积极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推进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强化实践教学,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的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四是努力培育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质量文化。坚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基本理念,建立健全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并持续有效实施,将对质量的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为。
学校必须具备上述条件,方可参与计划的实施。因此,如果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1.0更多具有“试验田”的性质,计划2.0则是新时代高校全面落实“两个根本”、实施综合改革的“大田耕作”。目标是到2021年建设布点完成的时候,我国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基础平台将完全形成,“两个根本”将有效落实。希望金专金课在高校随处可见,水专水课水师无处安身。
落实“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有何好思路好举措?一起来看↓↓↓
天津大学
新工科:“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跨越之桥
建立“1234+X”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新模式,该模式自嵌范式转型的内生动力,有力推动了新工科建设。新工科是立足当前的主动作为,是面向未来的主动谋划。天津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十年改革实践,藉新工科实现由1.0向2.0的跨越。天津大学坚持“应对变化、塑造未来”的新工科建设理念,推动形成以毕业生培养质量与教育模式可复制性为核心追求的“天大新工科教育价值观”。围绕“天大行动六问”,实施全体系、全类型、全层次的新工科教育,坚持“问”中“行”,推动“老”生“新”,实施“产”联“学”,推进“跨”中“融”,构建起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共同体。
下一步,天津大学将以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推动形成工程教育创新发展新路。一是构建新工科“学校-天津市-全国-世界”四级实施体系。二是全面实施“新工科建设天大方案-CCII”。三是深入推进新工科教育综合改革。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新农科:服务国家战略 培养卓越农林人才
瞄准未来农业发展需要,重新确立了一流农业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结合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农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调整优化了专业结构;开辟农林学科卓越人才培养实验区,设立创新实验学院,实施“2+X”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着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重构课程体系,重塑课程内容,实行了“千门课程上网工程”,发起成立了“卓越农林在线课程联盟”;建立健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依托学校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建立241个合作实践基地、38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按照科研项目引领、学生自主参与的方式,建立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
下一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将在新农科背景下,全力推进卓越农林人才培养。在人才培养体系上改革探索;大力推进专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面向未来农业,建设具有农科特色“大国三农”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以及交叉融合、复合贯通的新农科知识体系;大力提升教师教学能力;积极发挥场站育人功能;在培养新时代“新农人”上再创新路。
浙江省教育厅
培养支撑浙江高质量发展的卓越拔尖人才
一是强谋划,构建四级实施体系。加强顶层设计,计划成立由分管省领导牵头的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领导小组。
二是强协同,破除培养机制壁垒。坚持协同办学,整合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资源,联合举办一批高水平特色学院或混合所有制学院。
三是强创新,深化培养模式改革。培育新动能,争取引进20所左右国内外著名高校和一批高水平科研院所来浙办学,聚全省之力支持西湖大学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打造一批高水平应用型学院,加大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
四是强支撑,构建质量保障体系。提升人才竞争力,五年内至少引进2000名海外优秀高层次人才,培养50个高水平创新团队、200名创新领军人才、400名高层次拔尖人才。
怎么样,这场发布会的料够足吧?接下来,还有采访团的一线报道呢,敬请期待!
转载请按以下格式注明来源↓↓↓
教育部政务新媒体“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微言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微言教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