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心之所向,无问西东

作者:央视新闻 来源:央视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4-29

4月28日,清华大学108周年校庆日每年4月最后一个星期日为校庆日。百年积淀,她拥有无数璀璨的故事;立德立言,无问西东,她是多少学子的向往;她不只是一所学校,也是几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家园。

西山苍苍,东海茫茫,吾校庄严,岿然中央。

东西文化,荟萃一堂,大同爰跻,祖国以光。

莘莘学子来远方,行健不息须自强。

自强,自强,行健不息须自强!

光辉,光辉,学问笃实生光辉!

无穷,无穷,赫赫吾校名无穷!





百年 · 清华



清华大学的前身名为游美肄业馆,她诞生于一段近代中国屈辱史,由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建成。

1909年7月,清政府设立游美学务处,附设游美肄业馆。

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西北郊外的清华园办公,将校名定为“清华学堂”。4月29日,清华学堂正式开学。

△ 1916年建成的清华学校图书馆

1912年10月,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更名为国立清华大学。

清华学堂大楼东北侧,有一组灰砖红瓦坡顶的欧式建筑,曾是清华最早的礼堂。它落成于1911年,但直到1923年成为学校课外训育活动的场所后,这组建筑才被命名为“同方部”。

1914年11月,梁启超曾在此发表题为“君子”的演讲,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激励清华学子。后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被概括成清华大学的校训。

百年来,清华师生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自励自勉,演绎出“行胜于言”的清华校风。

1935年,一二·九学生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由清华大学救国会起草的《告全国民众书》向全国人民喊出“华北之大,已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 的爱国宣言。

我们的胸怀是光明的:要以血肉头颅换取我们的自由!”《告全国民众书》记录了清华学子浓烈的青春,镌刻下他们深沉的热爱,更将他们报国、教书、育人的事业继续传递下去。

△ 催泪视频《告全国民众书》,十三位清华功勋级院士、老师和老校友倾情朗读。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共同组建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1938年,又西迁至昆明,改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即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

在飞机轰炸的险境中,在静坐听雨的茅屋里,师生笃定地追求着学问。

在那段风雨如晦的日子里,战争风云之下,民族存亡之际,条件恶劣,衣食不足,但无惧无畏的清华师生们,只为救国,无问西东,很多人甚至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冒着生命危险上课,赓续文化,弦歌不辍,这个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有着清华人浓重而深沉的一笔。

抗战结束后,清华大学迁回清华园。1946年,8年漂泊在外,清华终于“回家”。

时光流转,百年荣光,她的故事里,字字句句间是成长与担当,篇篇书页写尽家与国的意义。







清华人 · 传承



△ 1949年3月,梁思成、林徽因与女儿梁再冰。

梁思成,1923年毕业于清华学校,著名建筑学家。他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撰写了中国人的第一部建筑史。他参与人民英雄纪念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为保护北京古城墙奔走呼号。




△ 清华大学棒球队员合影,中为沈崇诲。

沈崇诲,1911年生人,1928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系。1937年8月19日,奉命轰炸敌舰,但其飞机在攻击日舰时座机受损,无法顺利返回基地。于是他便破釜沉舟,撞向敌舰,英勇殉国,年仅27岁。




钱伟长,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考取清华大学研究院。他以历史和中文满分进入清华大学,却因立志科学救国,转学物理;抗战后,留美多年的他放弃美国高薪研究岗位,毅然回国教书;就任上海大学校长27年,他不拿学校一分钱工资,也没有自己的房子。他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南仁东,中国天文学家,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无线电系。FAST,我国自主知识产权、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被誉“中国天眼”。24载,8000多个日夜,从壮年到暮年,他成就了中国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项目,让中国在世界天文史上刻下新的高度。他曾说,“如果有一点瑕疵,我们对不起国家。”





清华园 · 精神




查看原文

阅读39271
举报0
关注央视新闻微信号:cctvnewscenter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央视新闻

微信号:cctvnewscenter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