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3日,青岛及其附近海空域,中国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隆重举行。《面对面》采访了北部战区海军参谋部作战处副处长葛海程,海军西宁舰政治委员公维波,海军海口舰巡航柴油机班长王东,揭秘海上阅兵背后的故事。
精中选精 受阅舰艇要代表海军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4月23日14点30分许,海上阅兵正式开始。海面上,32艘中国海军受阅舰艇编成潜艇群、驱逐舰群、护卫舰群、登陆舰群、辅助舰群和航母群,破浪驶来。天空中,战机梯队呼啸临空。这些舰艇和战机都是精中选精挑选出来的。
北部战区海军参谋部作战处副处长葛海程全程参与了此次海上阅兵的计划、方案、协调等工作。如何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新型装备参加检阅,如何选定承担检阅舰任务的舰艇?在检阅倒计时的这段时间里,葛海程心里的那根弦始终紧绷着。
葛海程:“我们选择舰艇,不光选它的装备,还要选执行过多种任务的。”
记者:“不是谁都能进到我的名单?”
葛海程:“对,我们这次不光它要能来,而且还要代表海军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能够激励官兵,所以我们这次选择的舰艇都是有代表性的。我们的舰艇有的执行过也门撤侨,有的多次执行过亚丁湾护航任务,还有的执行过环球航行,选这种具有历史代表性的舰艇参加我们这次海军七十周年的庆典。”
这次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海上阅兵活动,是新中国第6次海上阅兵,也是葛海程第二次参与海上阅兵。10年前,2009年,也是在青岛,葛海程作为组织者,参加了人民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对比相隔10年的两次检阅,葛海程用“日新月异”和“翻天覆地”来形容,这10年,海军的发展壮大是完全超乎想象的。在选择装备上,葛海程说,10年前突出“全”,这次是突出“精”。
葛海程:“2009年可选择性没有现在这么大,当时展示的很多都是二代的装备。”
记者:“当时什么心情?”
葛海程:“当时还是觉得有些着急,中国海军的发展和我们国家的发展还有些不对称,甚至有些落后于我们国家的发展。”
记者:“如果和10年前相比的话?”
葛海程:“10年前要突出全,现在要突出精,就是要展示我们最好的,而且数量、质量上可选择性都非常大。”
阅兵前 受阅官兵多数“轻度焦虑”
通过各方考量,此次海上阅兵,担负检阅舰任务的是舷号为117的西宁舰。西宁舰是中国自主研制的052D型导弹驱逐舰,于2017年在北海舰队正式入列,代表了中国现役驱逐舰的最高水准,被军迷誉为航母编队的“带刀护卫”、“中华神盾”。对于能够成为主席的阅兵舰,西宁舰政委公维波表示:对全舰官兵都是巨大的荣耀,是一种从里到外,从上到下的全新洗礼。
为了保证任务万无一失,西宁舰对舰上官兵进行了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大多数同志都有轻度焦虑。
记者:“我们每个人在期待一件本行业特别巨大的事情的时候,一定希望这个机会是我的,可是机会真来了,为什么还会轻度焦虑?”
公维波:“唯恐自己干不好,太想干好了。每天晚上熄灯之后,我们出去走一遍,基本上各个部位都是有人的。哪怕一个小的螺丝钉,每个人都在检试。为了确保这次任务圆满,我们提出了一个口号:三个百分之百——人员百分之百过硬,装备百分之百可靠,动作百分之百精准。我们有一位战士,在活动准备过程中不小心把腿磕伤了,造成了肌腱损伤,医生给他上石膏,让他卧床休息一周。他没法参加任务了,很遗憾。但是第三天我到他房间看他的时候,他人不见了,到战位上擦拭装备去了。部门长说,他是主动请缨,虽然不能亮相了,但还是希望做一些幕后工作。”
集结时间只有十几天 却能做到米秒不差 靠什么?
此次阅兵采取舰艇单纵队航行、飞机梯队跟进的方式。葛海程说,以往组织一次出访或者演习活动,可能有很长的准备时间,但是现在基本上就是很短的准备时间,而且比以前更好更精准。这次海上大阅兵,我们看到飞机和舰艇米秒不差的配合,其实舰艇和飞机梯队的集结也不过十几天的时间。
葛海程:“未来战场是瞬息万变的,可能留给你的准备时间不多。你在日常提升你的战备训练水平,那么到了应对的时候就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应对好。我们几十艘舰艇在最短的时间内在极近的距离内,大家要编成一个非常漂亮的编队。”
记者:“它难在什么地方?”
葛海程:“难在就是协同,特别精准。我们飞机的间距要到15米或者20米,危险系数特别高,对于一架每小时飞行几百公里的飞机来讲,这种距离就像我们在路上开车,可能要擦肩而过这种感觉,甚至比那个感觉还要强烈。然后飞机和舰艇都要配合起来,要做到米秒不差。”
葛海程介绍,之所以能够做到米秒不差,是因为部队的信息化提升到更高水平,比如说,我们的北斗二代卫星导航系统就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化系统,可以把大家交联到一起,实现这种大的编队协同。
机舱里坚守数小时 无数普通一兵托举大国战舰驶向深蓝
在驱逐舰群中,舷号为171的海口号驱逐舰排在第五位。海口号驱逐舰是中国海军第一代具备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的防空型导弹驱逐舰。入列十几年,海口舰3次赴亚丁湾护航,多次参加多国联演,航迹不断向远海延伸。在准备和接受检阅的几个小时内,海口舰机电部门柴油机班长王东,一直坚守在发动机机舱内。
王东:“接受到这样的任务,实际每次我都想到甲板上去看一下壮观的场面。”
记者:“能去吗?”
王东:“不能去。”
记者:“你不觉得心理上有点遗憾的地方?”
王东:“那倒没有,因为我感觉在我的战位上保证舰艇动力这一块。只有我的动力保障安全了,舰艇才能完成整个阅兵流程。如果我战位出现一点问题,就会导致舰艇失去动力或者跑偏,所以我认为我的工作还是挺神圣的。”
1994年,抱着要在部队闯出一番天地的想法,初中毕业的王东加入海军,被分到号称“海上铁拳”的某驱逐舰支队,在一艘年龄比他还大的护卫舰上当主机兵。农村出身的王东非常珍惜在海军工作的机会,2003年,他从本专业3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海口舰首批舰员。
16年,王东跟随海口舰执行首批、第十批、第二十七批亚丁湾护航、多国海上联演等任务,航迹遍布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总航程达34万多海里。他本人也先后3次在支队以上专业比武中夺得第一名,多次在演训任务中发现和排除重大故障,荣立了二等功。首次护航时编写的《远海任务中主机使用管理指南》成为后续护航编队的必备手册。虽然只是一名班长,但王东已经成为全军优秀士官,名副其实的“兵专家”。王东说,在他的机舱里,如果哪个地方有一滴水往下滴的声音,都逃不过他的耳朵。
记者:“你把这些东西,比如脑袋顶上这些管道,旁边这些按钮都弄明白都记下来,要花多久?
王东:“两三年时间吧,这个机舱里所有系统我全部用纸跟笔画下来,系统上每个阀门每个法兰螺丝连接部位,它是什么作用,我必须一个阀门一个螺丝都不漏地把它记录下来。这样出现故障的时候,我能迅速准确地判断哪个点或者哪个螺丝连接部位出现了故障。”
有人把像王东这样的士官群体比作舰艇的“龙骨”,虽然处在基层,却支撑着战舰庞大的身躯,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托举着大国战舰向着深蓝!
从1949年4月23日江苏泰州白马庙启航,人民海军走过不平凡的70年。求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从不谋求海上霸权。中国海军走向深蓝,既是对祖国万里海疆的守护,也是对世界和平的维护。
《面对面》视频:海上大阅兵
▌本文来源:《面对面》
更多新闻
监制/杨继红 主编/李浙
编辑/江永韬
©央视新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