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一直备受外界的关注,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进一步拉近与他们的“代际距离”,是当今众多家长所困惑的。湖南卫视全新推出的《放学后》,无论在教育本体,亦或是亲子客体,都进行了多维度的探析,开拓了中国电视教育类节目的全新格局。节目借由具有极致代表性的家庭样本,真实聚焦小学生家庭在放学后6小时的生活,充分利用观察和记录的形式,讨论总结家庭教育经验,在趣味、矛盾等各种真实情境之下,引领观众在观看中完成参照、启迪与思考,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培育新时代的好家风,助推了教育落点的价值升级。
全景式观察引发“镜像”思考 促进家庭教育格局延伸
关于青少年教育的探讨,在当今电视荧屏上从未间断过,如何另辟蹊径,从全新的视角深度聚焦,成为教育类节目突破格局的关键之举。相较于同类型节目,《放学后》打破了以往典型的棚内对话模式,将镜头延伸至真实的家庭场景,没有任何的剪辑与修饰,家长通过观看自己与孩子的“原生态”相处,借由这种直白的镜像反馈,来重识自身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不干预,不设计,不命题”,这是创作团队一直所坚守的。对于拍摄家庭的选择,通过设立报名热线自主参与,并对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家庭进行深入的沟通和走访,最后挑出具有代表性的家庭进行拍摄。而一期20分钟左右的节目,经过7天左右的拍摄周期,有的甚至多次反复拍摄,累计时间超过10天,节目中。所有呈现在荧屏上的内容都未经任何雕琢,正如业内所评价的,《放学后》的创作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观察,抱着真实的创作诉求,扎根到真实的生活情境,让教育本体的格局得以延伸。
涵养和谐家风 让社会价值“落点”升级
取材于生活,反馈于价值,制片人秦明表示,创作《放学后》本身就是依托于要去解答一些真问题的需求。播出至今,节目的“观察”是多元的,从电子产品、全职妈妈、教育分歧、再到二胎教育、隔代教育、作业拖延等等,展现的全是当下教育的热门话题。节目中,当妈妈因为成绩不理想与孩子发生矛盾,针对“孩子情绪低落时,家长应该怎样与其沟通”这一问题,教育专家鼓励父母要善于倾听孩子的感受,再真诚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面对青少年同龄之间关于该如何学会分享,教育专家兰海则建议,其实不妨引导孩子有一种真正成为主人的身份意识,家长不要过多介入、过多评判。节目以最直观的影像记录反馈,解读亲子教育中的核心点,并给出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切实的帮助学龄儿童父母。在节目播出后的回访中,不少家长都感到受益匪浅,表示“孩子在学习中有了很大的改观,自主性提升了不少,自己与孩子的关系又更近了一步。”不仅如此,节目里父母、祖父母用言传身教的方式教会孩子讲道德、明礼仪、怀感恩、行孝道,在展现当代家庭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引导观众在观察中感受真实,在交流中学会思考,在陪伴中助推成长,把价值观教育融入家庭教育,培育新时代的好家风。
用心观察,用爱教育。作为教育类节目的创新之作,《放学后》没有刻意的命题,而是以爱为核心,以观察为途径,以探讨为牵引,为当下众多学龄家长嫁接与亲子交流最恰当的桥梁,所展现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是凸显且深刻的,助推了电视荧屏教育落点的价值升级。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湖南卫视”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湖南卫视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