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5月1日后实施机动车尾气新标准,汽车年检更难了?

作者:沧州吧 来源:沧州吧 公众号
分享到:

04-30

早在去年11月,国家生态环境部发布了《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GB 18285-2018)等三项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并将于2019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为了响应“年检新标准”,全国各地的车辆检测站进行了设备升级、系统优化以及加强人员培训等,确保各环节达到要求。截止目前,我国检测站“年检标准”仍采用2005年版《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放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检测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标准,面对参差不齐的车辆状况,旧标准早已不再适用。

另外,从2019年7月1日起,全国多地将正式实行国六排放标准,同时还推出最新的国三车型报废补贴标准,这套“组合拳”也被外界解读为“治污强心剂”,换言之,汽车年检或将更加严苛。

新标准究竟新在哪?

以大家比较关心的《汽油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双怠速法及简易工况法)》为例,主要修订了如下内容(新生产汽车、进口车、注册登记和在用汽车在标准上有所不同、以下简称为“四大类”):

①增加外观检验、OBD检查、燃油蒸发检测等内容

该项规定最为抢眼的就在于外观检验和OBD检查,按照以往的惯例,检测人员对外观进行初步校验后就可以开始尾气检查,但在新规实施后,“外观检验”这一项将被赋予更多的含义,按照原文件所说的,车辆烧机油、冒黑烟等异常状况都不能给予上线检查,对于未搭载OBD诊断系统的车辆也将不给予年检。

②增加检验项目和检验流程

增加检验项目主要囊括了外观检测、车载诊断系统(OBD)检测、排放污染物检测以及燃油蒸发检测。而在检验流程方面,“四大类”都增加了OBD检测,而该项被放置在外观检验之后,如车辆存在故障码,那么也将无法进行随后的检查,只有待复检合格后才能进行其它项目。

③增加检测记录项目和检测软件要求

通过计算机软件系统,对检验车辆的基础信息、环境参数、检测信息、检测过程数据、检测结果、检测设备等进行记录,实时向当地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报送。

④明确环保监督抽测内容和方法

相关部门将加大日常的监管力度,按照科学、有效的方法查询社会车辆的检测信息。

⑤调整污染物排放限值

新规实施后,对于注册登记车辆和在用汽车,其CO、NC、NO等污染排放物质的临界参数有所降低,严控车辆排放污染,并分设限值A和限值B。

专家:想通过年检,没那么简单!

早前,某机动车检测秘书长介绍道:“原先的机动车环保通过率在70%~80%,预测新标准实施后通过率会有所下降”。另外,也有环保专家表示:“新规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环境,提高车主的环保意识”。虽然相关人员的说法引来不少争议,但广大车主能做的只有接受。

“取消年检”在现阶段并不现实

笔者从广州市普安机动车检测站了解到,站内工作人员并未收到任何“取消年检”的文件,我国在机动车尾气检测及安全检查方面未曾松懈,反而随着技术的不断升级,对检测站的管理和设备要求更为严苛,因此对于网上“取消年检”的说法并非靠谱,预计在未来10年内难以落实。

如何提高年检通过率?

面对“年检新标准”的到来,车主理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来“保住”自己的爱车,以“一次通过”为目标,提高年检效率。

对于车龄超过6年的车辆,每年都需要进行1或2次年检(车龄达到15年,每年2次)。年检前,建议车主时刻留意车辆的状况、提前检查发动机、底盘、轮胎、制动器、灯光、三角警示牌、OBD故障码等;车辆存在烧机油、渗油的问题,应视情况更换发动机室盖垫、添加合适机油、清理积碳等;提前处理车辆违章记录,避免审核不通过。

在年检前的1-2天,自行检查车辆是否有加装件及改装件(如压尾、侧门进气装饰、轮毂、前铲、车顶行李架等),一定要恢复至“素车”状态;建议暂时添加高标号汽油,也可在油箱中添加三元催化清洗剂;验车前一小时,可行驶至高速路段,发动机内部的高速气流可减缓三元催化器上的污物;在进入检测站前,保持“热车”,让三元催化器处于高温工作状态。

年检新规的到来必然会加速老旧汽车的淘汰,这完全顺应了治理污染的目的。当然,每次谈到“年检”时,车主心目中总有一些不太愉快的回忆,甚至会引发广泛热议。回归现实,无论政策如何改变,大家都应该保持良好的情绪,按要求进行车辆年检最后,希望您的爱车能够永葆活力!


来源:12缸汽车网

                                                                                        

打开支付宝首页搜索“510293170” 立即领红包


阅读40008
机动车 汽车 年检 
举报0
关注沧州吧微信号:gh_c0723d6513e9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沧州吧”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沧州吧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