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哪怕是在管理有序的动物园,也不能擅闯野生动物的地盘。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在危险边缘试探,进行自拍等花式作死行为。
在2016年,山东威海市就发生了一起惨案。一名游客在野生动物园里参观海象时,一边开玩笑一边自拍。不料他口中的“大家伙”将他紧紧抱住并拖下了水,一旁的饲养员没能救下他,还赔上了自己的性命。
近年来,日本奈良鹿攻击游客的事件逐渐增加。据统计,从去年4月到今年1月共有200多人受伤。| Christopher Honeycutt/YouTube
类似事件时有发生,且频频登上新闻头条:就在去年,一名醉汉跳进印度某家动物园的老虎区,只为近距离打量这只野生大猫。而前不久,美国凤凰城的一位女士则闯进了野生动物园的美洲豹区,被其扯住毛衣并抓伤。还有人硬闯野生动物的活动区域,例如美国黄石公园内,就有多名游客太过靠近野牛,为了拍照而被顶伤。
这些人究竟是着了什么魔,冒险做出这种傻事呢?
如此作死,究竟为何?
不要靠近可能会伤害人类的野生动物,这是常识。动物园都建有护栏,有时甚至是多道围墙,目的是将游客和野生动物隔离开。随处可见的标语更是在提醒大家:千万别把手伸进动物笼子里。但是,想要近距离接触野生动物的冲动,有时候会战胜理智。
在立陶宛的一间动物园里,狮子们正在自己的地盘里酣睡,一名女游客拍了下这样的镜头。电视和社交媒体充斥着人们触摸“大猫”的镜头,而这些颇具争议的行为,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大型的食肉动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 | JO-ANNE MCARTHUR
心理学与环境研究教授苏珊·克雷顿(Susan Clayton)表示:“对于我们来说,野生动物已经没有从前那么陌生了。 ”因为我们常在人工管理的环境里(如动物园)见到来自全球各地的动物们。克雷顿教授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动物就像是动物园里的道具一样。而那些冒死接近野生动物的人们,明显没有三思而后行。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不再认为野生动物是危险的。
这些作死行为的背后,有着一系列的文化原因。一方面,媒体时常将人们和危险动物的接触“正常化”。电视节目及视频网站上那些关于冒险者大战野生动物的视频,试图描绘驯服野兽的场景。换言之,经常看着“狮语者”凯文·理查森(Kevin Richardson)和狮子、美洲豹以及鬣狗的“相爱相杀”,可能会让人误以为这些动物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危险。理查森在YouTube上有接近一百万的粉丝,但他也受到了部分动物保育组织的批评。这些组织认为,理查森的视频是在鼓励人类接近狮子,这种行为是不负责任的。(2017年,在理查森工作的其中一个保育区内,一位女士被狮子咬死。)
凯文·理查森是一名南非的动物园管理员,他经常出现在电影、纪录片和广告中。| Kevin Richardson
各种社交网站上,也充斥着用户与各种野生动物的自拍合影。全球各地的许多动物园、公园及探险团都为游客提供各种近距离体验,像是“与狮同行”、“与虎同框”、“与鲨同游”等等,这些体验可能会对人类及动物福利带来负面影响。
“作死”是为了自拍?
各种寻求刺激的作死行为层出不穷,社交网络可能为此贡献了一份力量,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心理学博士后艾琳·沃格尔(Erin Vogel)说。她表示,获得许多点赞和留言会给我们带来即时满足,已经有研究发现,当我们在社交网站上发帖时,我们的自尊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加强。
为了保持这种感觉——即使这是在潜意识下进行的,人们会想尽办法展现自己最精彩刺激的一面。沃格尔还提到,隔着笼子或峡谷为一只迷人又危险的动物拍张照片,这可能不足以满足心理需求了。近距离和动物自拍,才能显示自己融入了这种体验。
法国一间动物园内,一名女子正隔着玻璃拍摄白虎。图中的警示标语写着,“请勿触摸”。| JO-ANNE MCARTHUR
除了接触危险的动物,人们为了自拍可谓花式作死:靠近行驶中的列车,在悬崖边上晃荡,或者把上了膛的真枪当拍摄道具……结果往往以悲剧告终。一项2018年发表的研究发现,2011年—2017年期间,全世界共有259例记录在案的“自拍致死”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涉及冒险行为,而死者也多为20岁出头的男性。
沃格尔表示,“人们总喜欢以身试险”,在社交网络还没出现时就这样了。“不过,我们也发现,有些人在社交网络上,会做一些平时不敢尝试的事情。”这种冲动,和你在度假或是跟朋友玩时感受到的冲动一模一样:你忙着拍照发朋友圈,那么事实上,你并没有全身心享受那一刻。
“如果你关注的是发自拍,便无法注意到眼前的野生动物是危险的,”沃格尔说。这种狂热的自拍欲望,会催生冲动的决策判断。
人类作死祸及无辜动物
擅自靠近野生动物,这种冲动的决定可能威胁到动物。为了保护擅闯动物活动区域的游客,动物园里的动物们通常会被杀死。2015年,在美国辛辛那提动物园,为了保护一名掉进大猩猩活动区的小男孩,工作人员只能将一只名叫哈然比的17岁大猩猩杀死。
印度醉酒男子跳进动物园,迎面遇上狮子。 | The Hindu
这些猎奇者们自身通常也会威胁到动物们的生命。近日,一段视频记录下了这样的镜头:一名男子从观海平台跳下,骑到一只野生鹈鹕的背上。在这段视频里,鹈鹕拼命想要摆脱这名男子,围观群众则在大笑。2015年,也有一个类似的爆红视频:一头雌性加拿大马鹿正在游过湖泊,一名男子竟然一跃而起,爬上了它的背。
这些事件的共同之处在于,人们并不尊重动物的感知。“动物园环境会让人们觉得这些动物是为了我们而准备的,”沃格尔说。
人们通常在小时候就能学到如何对待动物——物化动物或是尊重它们,这与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有关。在动物园里,一名家长可能会指着一头熊并大笑着说,“他的样子是不是很蠢啊?”或者他也可以借由参观动物园,教育孩子去尊重动物。
而关于那些危险的“自拍冲动”,沃格尔提醒大家:当你靠近一个老虎笼子时,务必抵制冲动,别为了一张自拍就去做傻事。“一张自拍而已,不值得你这么拼命。”
本文由National Geographic授权果壳编译。
作者:Natasha Daly
编译:Olli
编辑:EON、odette
编译来源: National Geographic, Why people risk their lives for the ultimate animal selfie
译文版权属于果壳,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有需要请联系sns@guokr.com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果壳
ID:Guokr42
果壳整天都在科普些啥啊!
吓得我二维码都歪了!
为啥这样的二维码也能扫?
扫码发送【二维码】告诉你原理~
喜欢就点个“在看”呗~↘
DALY ['deili] 详细X
基本翻译
n. (Daly)人名;(英)戴利;(西、葡、阿拉伯)达利
abbr. Disability Adjusted of Life Years,伤残调整生命年
网络释义
Herman Daly: 赫尔曼·达利
Glyn Daly: 格林·戴里
Daly Street: 达利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果壳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果壳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