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nand Leger,The gas station
有种说法,宁愿孩子笨一点,能力差一点,这样,他就可以留在自己身边,不会飞走,不然的话,老的时候连孩子都看不到,相当于白养了。
别以为这是玩笑,很多人就是这么操作的。
真这么做的人,不公平、不理智、不现实。
不公平之处在于:孩子的一生,主要是为了实现他的人生,他自己才是他的目的。赡养父母只是他的支线任务之一,将其升格为主线任务,甚至是他人生的唯一目的,那相当于将他当成了奴隶。你变成了对孩子最残忍的人。
不理智之处在于:刻意让孩子能力差,一直留在身边压制他,他们一般就是顺势躺倒,反正有强势的父母解决问题。指望他们在父母衰弱的时候撑起家庭,照顾你,那对不起,一辈子没练过这种技能,无中不会生有。
不现实之处在于:按照现在的人均寿命,一个人真正进入晚年,都快到80年岁了,将来还能更迟,那时候你的孩子也不再年轻,无法亲力亲为照顾你,任务分解外包给市场,是必然的,一个人的老年,将在护工(现在是人,将来是机器)与医生的关照下度过。钱多,养老质量就高一点,而能力弱的孩子,支付不起更多的钱。他将让你陷入双重困境:你除了要攒足自己的养老钱,还得留点钱给他养老。
有能力的孩子,离开父母是必然。父母的爱永不消失,但父母的决定性将退位。
离开父母,也能让孩子的能力更强。独立,照顾并计划好自己的生活,发现陪伴一生的好朋友,只有自由人,能够高质量完成这些任务。
人生的第一次重大远行,就是高中毕业选择大学。这时候的孩子,表面再倔强,见识都极有限,真正起作用的,是父母的眼界与高度,让他们去最好的、更好的地方,即使这些地方是远方,即使将来见面的机会变少。这种时刻,伤感的父母需要更强大的力量推送依旧眷恋的孩子,不过,这不就是父母的责任吗?
有位留言的妈妈做得很好:
家族里,没这位妈妈的意见,孩子就留在天津了,不是说天津不好,可是北京就在天津隔壁,城市级别高很多,连这点地理距离都克服不了,这点心理断奶都做不到,那种畏缩与恐惧,就会成为自己的主要气质,最后就演化成笨孩子、笨家族。
在同等条件下,观念的作用真有致命的区别,就像路标一样,孩子站在路的分岔口,一边是强者之路,一边是弱者之路,那些将来成为强者的孩子,他们的起步并不难,只不过是往强者之路的方向迈步而已。
推荐:
上文: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连岳”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连岳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