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这部华语电影里,有我最温暖的记忆

作者:桃桃淘电影 来源:桃桃淘电影 公众号
分享到:

05-19

年初第四届迷影精神赏揭晓结果的时候,年度推荐影片颁给了霍猛导演的《过昭关》。



记得当时留言里很多人都提到,希望能够看到这部电影。


现在,《过昭关》终于定档,并且即将在5月20日,也就是明天正式登陆全国院线。



其实早在迷影精神赏之前,影片就在去年平遥影展上,斩获了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和最佳男演员两项重要大奖。


这样一部成本仅有40万人民币的独立电影,能够接连受到奖项的肯定,自然也印证了作品本身的水准。


而在好莱坞和外片扎堆的5月院线,它也算得上是非常独特的存在,是值得影迷更多关注的国产佳作之一。


所以,一直想看,却一直没有机会看到影片的朋友们,这一次真的不要再错过了。



就像海报里写到的“2019年最温暖的华语电影”,《过昭关》的故事在平淡朴实之中,孕育着温暖与感动:


77岁的爷爷李福长偶然间得到一位老朋友的联系方式,为了能在对方去世前实现老友重聚,他决定带上来农村老家过暑假的7岁小孙子宁宁,骑着三轮车去往千里之外的三门峡,探望朋友。



这部时长一个半小时的电影,笔触细腻平实,不存在过多戏剧化的情节冲突,反而拥有更多日常生活化的细节描写。


如同迷影精神赏给出的评价,影片虽然“朴素、悠然、气定神闲”,虽然在“主题和手法上朴实无华”,却能给人们“带来意外的感动与思考”,“讲述这个时代稀缺的善意”。


是的,《过昭关》在看似平淡简单的情节中,其实拥有许多可供解读的故事维度,而它在现实主义的风格下,也蕴含着对人生与人世间通透和充满灵性的感悟。



作为一部乡村题材的公路电影,《过昭关》的故事,乍一看很像大卫·林奇导演的《史崔特先生的故事》和北野武导演的《菊次郎的夏天》的结合体。


电影中李福长老爷子像史崔特先生一样,因为一个想要见到病重的故友的驱动力,开着一辆看上去不合时宜的交通工具,启程去往远方。


《史崔特先生的故事》


一路上,旅人餐风饮露、和衣而眠,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为漫长单调的行程,增添了情节上的变奏。


相遇、告别,留下、离开,一直是公路电影的故事元素,而「治愈」,则是公路电影一贯的故事风格:主人公总是在一段段偶遇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又或者是默默影响着路人。



《过昭关》也是一样,李福长因为年岁与阅历,用平浅的言语传达着朴质的人生智慧和哲思,感染并提点着周围的人们。


而通过这段旅途中遇到的不同陌生人,我们可以看到导演霍猛在描绘残酷世界时的欲言又止:


创业失败的年轻人,心怀戾气的卡车司机,遭遇人生变故的失语老人……


种种角色以及他们背后的经历,都构成了故事对家国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微妙触碰。



只是导演并不想要批判或者控诉什么,相反,他认为“普通人之间微薄的善意之举,才是支撑人在残酷世界中活下来的力量”。


于是影片用浪漫包裹住了残酷,就像电影中的李福长老爷子,总是选择用善意与温柔,去化解与包容世间的绝望、消极、厌戾与仇恨。



电影“过昭关”的片名,来自伍子胥过昭关的典故。


伍子胥被奸人陷害逃离楚国追杀,一路来到重兵把守的昭关。后来在东皋公易容打扮,才混过了昭关进到了吴国。


影片里李福长几次提到这个故事,也是因为在过往的人生中,他与出逃的伍子胥遭遇着相似的落魄绝望的境遇。



事实上,老爷子的人生,并不平坦舒适。


透过台词中的只言片语,我们可是大概描画出他经历过的波折与变故,然而当他回望人生,一切的潦倒和失意,却在生活与时间的长河中,渐渐被磨平称为释然与解脱。



即使在面对死亡这个严肃的主题,《过昭关》仍然是浪漫的。


它不吝于表达死亡的凝重与悲伤:


当故友离去后,老爷子用彩色水笔在老照片中在朋友的面孔上画下一个标记——


而照片中的四个人,唯一没有被画上标记的,只剩下他一个人了。


即便死亡意味着不舍与唏嘘,但接到通知老友去世的电话时,老爷子却依旧保持着平淡的语气:


“人总要经历这一关的,好好办后事。”


这一刻,死亡被处理得无比慎重,却又无比轻盈。



如同李福长老爷子在电影里对失语的养蜂老人所说的:


“过完昭关还有潼关,然而关关难过关关过”——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


通达与豁然的人生真谛与处世哲学,在这个平凡无奇的老人身上,被诠释得极其真挚。



然而,《过昭关》的旅途,却也不像史崔特先生那样孤独。


电影中,李福长老爷子带着7岁的小孙子宁宁一起踏上寻找故友的路程。一老一少的公路之旅,自然让人联想到了《菊次郎的夏天》。


那后者中,不着调的中年人和孤僻的少年,在充满意外的可爱旅行中从陌生到熟悉,在相伴中弥合了各自的亲情缺口。


《菊次郎的夏天》


《过昭关》里的李福长与宁宁也遵循着相似的人物公式,宁宁作为一个生长在城市中的孩子,为整个故事提供了一种稚嫩的外来视角。


而祖孙俩因为年纪与地域的差距造成的生疏,也随着路途而慢慢化解。



亲情,是整部影片中最细腻的一部分,细腻到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能从中望到自己的历史。


是的,或许很多观众会想我一样,之所以喜欢这部电影,或者为之而感动,是因为在这其中,有着属于我们各自的最温暖的记忆。


特别是电影里爷爷与孙子之间的相处与交流,勾起了我曾经与祖父母相伴成长的童年回忆。



故事里的每一处细节,都是过往回忆的触发点。


影片前半段,爷爷为小孙子耐心擦脸,为他放洗澡水,还不忘仔细地问一句,“烫不烫”?


碰到孙子闹脾气,爷爷不知道有什么其他办法,只能一遍遍地把他认为好吃的面包塞到孩子手里。


孩子一次次拒绝、推开,最后他把面包安静地放到了孩子坐的椅子上。



摘西瓜时,他陪孙子一起玩着“定时”的小游戏。


抱着西瓜的瘦长身躯,伴随着孩子的指令瞬间顿住,迎接对方脸上绽出的笑容。


最后他在送别孩子时,守着面包车一点一点地离去、缩小,直到消失在道路的尽头,在最终转身走开。



这些情节如同再现了我们小时候与祖父母相处的片段,家里的老人和电影里的爷爷一样不善言辞,可是与孙辈之间的每一个简单日常的动作,都在传达着爱的温度。


只是当时年少的我们,也像电影里的宁宁,读不太懂爷爷奶奶的关护与宠爱。而直到长大后,才渐渐懂得理解与珍惜。可是再看到他们脸上任凭时间留下的痕迹,总觉得是岁月和我们开了一个玩笑。



《过昭关》讲述的是祖孙两代人的旅程,但故事却在隐藏的情感线索中,却勾勒出了爷爷、父亲与孙子三代人的亲情纹理。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场戏,是在李福长的儿子开车到三门峡,带着老人和孩子坐上面包车回家的那一幕。


爷爷有意无意地问起儿子小时候的事情,爸爸有一搭没一搭地接着话。


父子俩很快就丧失了话头,陷入了沉默。



爷爷似乎为曾经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抱有歉意,却在顾左右而言他的言语中,始终没有办法直白地说出抱歉与爱。


然而在这些闲篇以及这片沉默中,父子间过往的间隙与隔阂,却慢慢地实现了和解。


这种含蓄而丰富的情感表达,不也是我们在现实中与亲人之间,熟悉并且擅长的相处方式吗?


龃龉会淡化成唠叨,误解会沉淀成包容,而大部分时候,再多的不满与怨念都会消弭成割舍不掉的亲情羁绊。



有趣的是,电影中的祖孙三人构成了亲情的回环。


爷爷与爸爸之间曾经的相处方式,以及不由言说的父子之爱,如今也正在爸爸与孙子之间上演着。


而生命与情感,也在其中得到了传递与轮回。



就比如,孙子和爷爷一前一后地都掉了牙,一个是长出新牙,一个却是丢了老牙;


又或者,爷爷的处世理念与态度,在漫长的旅途中慢慢渗透到了孩子的心中:


他和爷爷一起在大卡车的后视镜旁别上彩色的风车,偷偷地递给失去爸爸的男孩一块泡泡糖。



或许,人的生命与记忆会消逝,但人与人之间的爱与善意,却会一直继续传递下去。


正是因为这样的人文视野与人情温度,我们才会想要在《过昭关》5月20日上映之际,再一次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大家。


期待在这部饱含人生广度与厚度的作品中,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感动。

阅读37697
电影 
举报0
关注桃桃淘电影微信号:ttfilm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桃桃淘电影”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桃桃淘电影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桃桃淘电影

微信号:ttfilm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