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崔宝秋:技术是小米立业之本

作者:InfoQ 来源:InfoQ 公众号
分享到:

05-17

作者 | 陈园园
嘉宾 | 崔宝秋
2019 年 2 月,小米集团对外宣布最新一轮组织架构调整,崔宝秋出任集团副总裁、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这也是他在挂帅技术委员会后首次接受外界采访。本文由极客时间采访整理而成。
这次组织架构调整之后,您会主要负责哪些领域的工作?

崔宝秋:我之后会主要负责集团层面技术委员会相关的工作,包括几个大的方向:一是集团技术方向的选型和决策,未来前沿技术的预研等;二是进一步加强小米的技术文化和工程师文化,比如员工的成就感、荣誉感、归属感等;三是工程师的职业发展,包括技术人才招聘、培养、职级评定、任命和激励等;四是会负责推动小米与高校、政府、企业、等的合作;五是会从整体上梳笼和管理小米的专项技术委员会,比如大数据委员会、开源委员会、安全和隐私委员会,还有最近成立的 AIoT 委员会等。

雷总是技术出身,他一直非常重视技术的重要性和贡献力,所以对技术委员会非常重视,希望能把这件事做得比较实,打造一个真正做实事的、小米特色的技术委员会,这也是我之后的工作重心。

您提到雷总非常重视技术,但外界对小米的技术实力和形象好像依旧有很大的误解,您怎么看?

崔宝秋:是,时至今日,还是有很多人对小米有误解,说我们是一家营销公司,或者只是一家产品公司,严重低估了小米的技术成就和研发投入。实际情况是什么呢?技术可以说是小米的立业之本,对小米来说太重要了,我们也一直没有松懈在技术上的研究和创新。我们一直很明确,长期的竞争还是要靠技术,技术立业是根本。

比如为小米打下江山的 MIUI,就是我们最早的一个核心技术。很多人只看到它在产品层面的价值,却忽略了它背后的技术挑战,以及我们最终取得的技术成果。当时为了打造一个符合中国人使用习惯的手机操作系统,我们在人员和资源上都大力投入,通过种种手段组建了一个非常强的安卓开发团队,基于安卓进行深度的优化、定制、开发,克服了诸多技术难题,最终才研发出了 MIUI。

另外,我 2012 年加入小米后,在雷总的支持下组建了小米云平台团队,后来这个团队因负责的技术领域扩张而更名为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团队。这几年一直在大力推动小米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和实践。今年 2 月的组织结构调整之后,人工智能与云平台部被拆分为三个部门,即人工智能部、大数据部、云平台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 ABC 三部,直接向雷总汇报,可以看到雷总对技术的重视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小米的技术是从底层的云计算开始发展,按 CBA——Cloud Computing、Big Data、AI 的路线,一层叠一层往上推进。比如在云计算底层的存储领域,我们开源的 Pegasus,就是一个自研的分布式 KV 存储系统。

在 Pegasus 之前,小米的分布式存储主要使用的是 HBase。虽然 HBase 比较稳定,功能接口上也较为方便,并且小米还积极参与 HBase 的开源社区,基于自身的业务特点,贡献了不少代码,改进了不少功能与性能,但由于 HBase 设计和实现上的一些问题,始终无法完全满足小米一些对性能有极致要求的业务的需求,在使用上还是会有一些坑,最终我们决定“再造轮子”,自研一套高可用、高性能、强一致和高扩展的分布式 KV 存储系统。后来历时两年多,Pegasus 成功诞生,目前服务了小米内部十多个业务。Pegasus 诞生后,本着回馈社区的理念,我们也将它开源了,反响还是很不错的。

另外在 AI 领域,2016 年,AlphaGo 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李世石后,掀起了人工智能的热潮。但其实在这一波人工智能热潮到来之前,AI 和机器学习已经在小米的很多业务中广泛使用。比如早期米聊中的个性化推荐,就用到了机器学习技术,能根据用户的社交关系和其他数据,为他们推荐潜在好友。还有大家现在都熟悉的小爱同学,背后离不开小米在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技术上的大力投入,以及由此获得的领先研究成果。

总的来说,从云计算到大数据到人工智能,从各种硬件到物联网,小米积累了很多核心技术,技术可以说是保障未来小米长期发展的核武器。具体的我就不再一一列举了,但我可以坚定地说一句,小米就是技术立业,技术是小米的立身之本、发展之基石。

您提到开源,小米在开源上有很多成功经验,能分享一下吗?

崔宝秋:小米一直拥抱开源,而且我们的打法还是比较科学的,包括怎么组建团队,怎么选方向,怎么定开源战略,具体怎么实践等等,走的路还是非常对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是,不要盲目去做开源项目,而是要以公司的业务为主线来进行开源投入,让开源的成果能对业务产生利好。我们之前提到技术立业,但另一个同样重要的是业务为先,这两者是并存的,都非常重要。之前提到的 HBase 就是一个典型例子,它是小米早年底层分布式存储系统的核心。

选型定下 HBase 后,我们就投入大量资源和人力,慢慢组建起了一个几十人的团队,对 HBase 进行研究和优化,并将研究成果无私地提交回馈给社区,再接受社区的反馈,形成一个良性的上升循环。

当时小米的业务发展很快,HBase 原有的设计有点无法跟上小米的步调,我们就根据我们的需求做了很多性能方面的改进,比如有个功能提高了 5 倍性能,刚提交代码的时候,社区还不敢相信,后来被测试证明是可行的。类似的还有很多,我们投入大资源、花了大功夫研究优化出来的东西,都基于拥抱开源的理念,无私地贡献给了社区,举个例子,2018 年,小米为 HBase 贡献了 306 个 patch,占整体 patch 贡献值的 23%,全球其他厂商一共贡献了 1010 个 patch。

同时,我们会着力推动团队成员积极参与社区,成为社区 Committer,最终我们成功推出了八个 Committer,还有一个 PMC 成员。这个数据在 HBase 社区里面也是非常突出的,小米 HBase 团队也成了社区里面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除了这些具体的打法外,技术人融入开源社区其实还有一些小技巧。首先是要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自己正确的观点。在社区里面,当你还没有成绩,没有建立影响力的时候,经常会被质疑,这是很正常的。但我们自己要自信,同时要积极沟通,把自己的想法传达出去,把自己的能力展现出来。

因此,学会清晰的表达自己非常重要。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尤其是口语,很多工程师的能力都会弱一些,那么就可以尽量采用邮件等书面沟通方式,把自己的想法用文字清晰地表达出来。书面语言是一个非常强的沟通工具,它不像对话有即时性,可以让我们有时间梳理完善自己的想法,并将其清晰完整的表达出来。

现在,开源已经是一个广泛被人接受的理念,但有些人可能觉得给开源组织捐了钱就是做了大贡献,并非如此,对于开源来说,真正的贡献在于人力资源的投入,以及由此带来的优质代码的贡献。要做好开源,核心还是在于要有开放、无私、分享的精神。

您担任技术委员会主席,加强小米的技术文化是您的工作重心之一 ,您会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崔宝秋:在小米的核心技术团队里,我会更多的强调技术立业,技术为先的理念,给技术人一定的自由空间,鼓励大家潜心做技术,安心做技术。同时,我会推动大家拥抱开源文化,贯彻开放、共享的精神。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员工是人,他们有自己的职业发展需求、学习需求、收入回报需求等等,我们在工作中要更多的考虑他们的个人长期发展,帮助他们成长。对不同的人,要用不同的方式来激励。

这两年小米的组织架构做了不少调整,我们从去年开始打造了一套自己的职级体系,包括相应的职级评定、晋升标准等。我们技术委员会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这个职级评定晋升变得更加公平合理,为技术人打造一个畅通的向上发展路径。

另外,我们非常鼓励技术人交流,不论是公司内部的,还是对外的,比如给他们提供很多机会去参加国内外的各种技术会议,与世界顶级的技术人进行交流,多走出去看看。我们也非常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不论是发表文章,还是出去演讲。鼓励大家在工作中多思考、多总结,形成一些系统性的、结论性的东西,然后分享出去,这样他们也能获得很多的认可和很高的成就感。

对技术人来说,成就感和荣誉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技术文化一定满足他们在这两点上的需求。

作者介绍

崔宝秋,小米集团副总裁、小米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加入小米前,先后就职于 IBM 硅谷实验室、雅虎和领英,从事数据库、搜索引擎、机器学习、大数据、社交网络等领域的技术研发和管理工作。2012 年 6 月加入小米,组建云平台、人工智能与云平台团队,并担任云平台、人工智能与云平台负责人,对于小米的大数据积累、安全与隐私保护以及人工智能做出了突出贡献。


点个在看少个 bug

阅读38273
技术 
举报0
关注InfoQ微信号:infoqchina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InfoQ”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InfoQ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InfoQ

微信号:infoqchina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