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要好好的
导演: 刘雪松
编剧: 王伊
主演: 刘涛 / 杨烁 / 金晨 / 刘端端 / 张艺瀚 / 程琤 / 蔡子伦 / 王若雪 / 任丽 等
拉倒吧,丧偶式家庭。
贩卖焦虑,没痛点。
少儿不宜成尴尬噱头。
哪里能看 芒果TV、北京卫视
播出日期 2019-5-8
近期反应社会问题的现实题材影片越来越多,但能成功引起观众共鸣的并不多见。
之前火爆全国的《都挺好》就把“原生家庭”问题,赤裸裸的撕给了观众,并引发社会讨论。
这就是一部好剧作拥有的能力。
一流作品创造流量,引领社会反响;三流作品蹭流量,消费社会共有认知。
没错,我说的就是这部刘涛、杨烁的新剧《我们都要好好的》。
先看看这名字,确定不是《都挺好》热播后改的?
再看看这宣传,还蹭上了《欢乐颂》安迪小包总续集的热度。
只要能擦上点边的热播剧,通通拿来消费,当然这还不是这部剧最要命的地方。
来看看这部剧播出后上的第一个热搜话题“丧偶式婚姻”。
也许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个题材很好,现实意义很强啊!
不过只要你看过剧集,你就会发现所谓的现实意义不过是种噱头,并会忍不住的大骂这什么玩意儿?
说到噱头,这部剧集最博人眼球的,就是开篇上演的众多少儿不宜的镜头了。
在一艘公海游轮,女二号艾丽莎(金晨饰)通过偷拍的方式,在自己的订婚派对上,直播了一段劈腿未婚夫与第三者“为爱鼓掌”的影片。
这场戏份中,不仅给了出轨男女的正面镜头,竟还展现了他们“为爱鼓掌”的部分细节。
要知道作为一个在卫视播出的剧集,很多电视剧都是一家老小一起观看的啊,这样的镜头,这样恶俗的情节并不适合出现。
这还没完,一段在表现刘涛杨烁这对问题夫妻身上的问题时,“蓝(wei)药(ge)片”居然就这样出现在镜头中。
这大大的特写画面,让那些面对孩子疑问的家长情何以堪?
《我们都要好好的》居然为了博出位,制造的噱头,直接挑战起观众的审美底线。
而该剧为了蹭热度,社会话题也没放过。
“丧偶式婚姻”就是剧集中需要的另一个噱头。
前几集的剧情要点很简单,刘涛饰演的寻找,是名家庭主妇,因与丈夫向前聚少离多,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
杨烁饰演的向前,是位普通工人家庭出身的金融才俊,为了给书香门第出身的老婆带来更好地物质生活,他常年不着家,一心扑在工作上。
这天,向前在参加公司的颁奖会,他被公司授予2017 年最杰出贡献奖,并任命他为大中华区执行总裁。
就当向前上台发表声情并茂的获奖感言时,却接到了老婆寻找z杀的电话。
可向前刚回程就遇到一个极其严峻的项目,感觉很紧急样子,总之比自杀躺在医院的老婆急多了。
所以男主就很自然的放弃了去医院陪妻子的计划,前去谈判。
因为向前醉心于工作,生活上就有了缺失。
除了对妻子的漠不关心,就连自己儿子(好汉)对百合花过敏,也毫不知情。
向前在婚姻角色的缺席状态,直接导致了妻子寻找的抑郁病发。
这里必须要承认刘涛的演技还是不错的,眼神的涣散,痛苦的挣扎,情绪的传达,都能让观众感受到角色的痛。
但问题是这些痛来的没缘由啊,剧情的表面化根本无法戳中观众的痛点。
孩子懂事,又没有婆媳关系困扰,难道仅仅因为丈夫不回家,就会患上如此严重的抑郁症?
没有妻子性格的阐述,没有患病过程中的丰富事件做铺垫,寻找的病情发作完全沦为神经质的表现。
剧情中设置的背景故事造成的结果,根本不可信。
因为寻找并不是无路可走,主人公如何形成这样难以挽回的局面,一句话不讲。
各种挽救措施通通不尝试,剧中只表现具有强烈冲突的情节。
编剧以为观众就吃那套狗血的剧情,殊不知,却把整部剧集带进了假大空的怪圈。
因为没有强大的故事背景做基础,强烈的戏剧冲突也会沦为俗套,而这却是现实题材剧最应该避免的一点。
相反,来看看同类型日剧的剧本创作——《坡道途中的家》。
同样是“丧偶式婚姻”题材,女主角的人物性格成为剧作首要确立的。
因为在这种题材中,女主的情绪变化与感受才是最能戳中观众的。
再来是“丧偶式婚姻”家庭中,女性遭遇的一切:
你可能曾经作为职业女性,比老公挣得多,但因为照顾家庭,自愿做出牺牲,成为家庭主妇。
你可能为了教育不听话的孩子,略施惩戒,却被不了解孩子的丈夫婆婆误解虐待儿童。
你可能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把家务做到100分,深受丈夫诟病。
你还可能因为接受了婆婆的帮助,被街坊邻居吐槽,成为全职妈妈都做不好的无能者。
压倒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而是积累了无数的失望和难过。
还有婚姻中男性扮演的角色:
短短的几句台词,几个行为就可以让观众恨得牙痒痒。
当他们发现妻子不正常时,一句轻描淡写的“我当时觉得事情没有那么严重,没让她去接受心理治疗。”
当母亲提议工作忙就去酒店开房,保证充足睡眠不要回家面对妻子时,他们欣然同意。
当不满意妻子的时候,竟然向自己的初恋女友抱怨,并寻求教育儿良方。
进一步断定妻子的无能。
能使观众有共鸣点的,从来不是空洞洞的口号式主题,只有这些具体的细节和事件,才最能打动人心。
要知道一味的找噱头,靠制造狗血情节来抓住观众,早已成为剧本创作的过去式。
而想要打响社会话题,更不能把观众当傻子,贩卖焦虑。
只有在剧本创作阶段,就对内容上走心,才是创作出杰出剧作的根本啊。
最后不要忘记点击【在看】【转发】哟~
责任编辑:洋洋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商务合作请联系QQ:157757269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头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头条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