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Q&A
大家注意啦,最近有一个关于证明清理的大招要试点了。近些年随着“简证便民”工作的持续开展,已经有13000余项证明事项被取消清理。但还有些证明是法律法规规定的,不能直接取消。为了让群众、企业面对这些证明时不再多头跑,司法部近日印发通知,将在13个省(市)和5个国务院部门试点开展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这项新政是什么意思,如何方便你办事,政策Q&A用7问7答带你迅速了解——
Q1
什么是证明事项告知承诺制?
指行政机关在办理有关事项时,以书面(含电子文本)形式将法律法规中规定的证明义务和证明内容一次性告知申请人,申请人书面承诺已经符合告知的条件、标准、要求,愿意承担不实承诺的法律责任,行政机关不再索要有关证明而依据书面(含电子文本)承诺办理相关事项。
Q2
什么样的证明适用告知承诺制?
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依法向行政机关或经法律法规授权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以下统称行政机关)申请办理行政许可、行政确认、行政给付等事项时,提供的需要由行政机关或其他机构出具的、用以描述客观事实或表明符合特定条件的有关材料。
ps:
直接涉及国家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直接关系公民人身、重大财产安全的证明事项除外。
除试点单位确定必须实行告知承诺制的证明事项外,申请人可自主选择是否采用告知承诺替代证明。
Q3
所有人都适用告知承诺制吗?
申请人有较严重的不良信用记录或曾作出虚假承诺等情形的,不适用告知承诺制。申请人不愿承诺或无法承诺的,应当提交法律法规要求的证明。
Q4
告知啥?承诺啥?
相关单位会制作告知承诺书格式文本。
书面告知的内容应包括办理事项的名称、设定证明的依据、证明的内容、承诺的方式、虚假承诺的责任等。
书面承诺的内容应包括申请人已知晓告知事项、已符合相关条件、愿意承担虚假承诺的责任以及承诺意思表示真实等。
Q5
承诺的内容如何核查?
相关部门会加强事中事后核查。通过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国家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政府部门内部核查和部门间行政协助等方式对申请人的承诺内容予以核实。
Q6
不遵守承诺会怎样?
对故意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承诺办理有关事项的,依法撤销相关决定、给予行政处罚。对于经查实承诺不实的,要追究有过错的单位或个人的责任。相关单位会加大失信联合惩戒力度,加强跨部门联动响应,完善“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
Q7
哪些省市和部门有试点?
确定在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四川、陕西、甘肃等13个省(市)和公安部、司法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交通运输部等5个国务院部门开展试点。
试点省(市)可以在本地区全面开展试点,也可以选择个别区域作为试点单位进行试点;试点的国务院部门可自行确定具体试点单位。
更多要闻
上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中国政府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中国政府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