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自维小维生素(Weixiaowei6)
01
最近,看房看了几个月,终于找到满意的房子了。
首付要45万,按照我之前的计划,自己攒了15万,公积金15万,3个闺蜜承诺能帮我凑够12万。
嗯,是不够,但是再算上大学同学之前开奶茶店借的3万块钱,一切都很完美。
结果,我就知道,完美背后就是意外。
我真的是低估了人性。
交款前2天,那个借钱的大学同学突然跟我说,家里人生病住院了,3万块钱还不了。
我气得发狂,我的房子啊!要不是看在钱还想回来的份上,立马把她拉黑。
那个借钱不还的人,回想一下的确是不争气的主儿。
她一典型的月光族,1年前说要炒股找我借钱,我没答应。
后来又跟别人合伙捣鼓奶茶店,我勉为其难支持创业借了一笔,不但赔得一塌糊涂,还欠了一屁股债。
每次提到还钱,“家里人生病住院”的借口就会隆重登场,都用了十几次了。
我只是没想到,因为她,我还差点买不上房。
一提到欠钱不还的话题,我们每个人都能写一部辛酸血泪的自传,人生在世,谁还没几个借钱不还的朋友?
02
电影《后会无期》里,王珞丹饰演的苏米说:“借钱,就是骗朋友的钱。”
是的,毁灭友情的方式有许多,最彻底的一种是借钱。
讲一个我自己的故事吧。
读初中时有一个玩得很好的“哥们”,读大学分处两地,也没断了联系。
他打电话找我借过几次钱,原因主要有这几条:
把同学的手机弄丢了,借了800,那时候相当于我一个月的生活费;
考试挂科要补考要重修,借了300吧,直接把钱打过去了;
给女朋友过小型生日会,也来找我借钱,我给了500左右;
最夸张的一次是说女朋友怀孕了要做人流,很急但是没钱,那时刚开始实习的我没有任何收入,还是把攒的1千块借给他了。
天知道,我之后省吃俭用,晚饭连续吃了一个月的杂粮馒头。
零零碎碎,他借的加起来差不多有3千,但是他后来再没联系过我,也没主动开口说要还钱。
过年回家偶然见到他,本来想上前打个招呼,谁知道他径直走了,留我一个人在冬日的寒风中凌乱。
因为3000块钱,葬送了我们十几年的友谊。
这是钱的问题么?不是,是态度。
我不提,不代表你也可以忘记;我不要,不代表你不用还。
借钱看人品,还钱看态度。
有些朋友,自打他开始借钱不还的那刻,就不再是你的朋友。
03
跟我这个哥们相对比的是,我的另一个朋友,父亲被查出食道癌,找我借了1万块钱做手术。
后来手术做了,父亲却因为术后感染去世了。考虑到他心情不好,我从来没提过这事。
1年后,他直接转账给我,10416元,他按照理财APP较高的年化利率给我利息。
有些东西,永远比金钱更难得,比如责任,比如承诺。
对他来说,亲兄弟明算账,借钱就要还钱,不能让朋友吃亏,这是原则问题。至于附加的利息,是他对友谊的肯定。
但是现实是,总有很多人为了面子充大款,他们常说的话是:“咱们这么熟了,还还啥啊?”表面大气十足,内心却在愤恨咒骂。
在昂贵的面子前,廉价的友谊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想起来之前看《圆桌派》,窦文涛讲了一个故事:有这么一个人,他的朋友分别向他借了三回钱,总共是16万,后来俩人在一次饭桌上吃饭提到这回事。
那个朋友说:“对,该还钱了,明天就把15万还给你。”
明明手机转账上写清楚是16万,怎么到朋友这就少了一万?
那人心里有点不是滋味。
他当时就说:“咱们俩可不要因为这一万块钱,影响了咱们俩的朋友关系,我有可能记错了,但是我有底,我回家查查,如果我错了你就还我15万,不还我16万也没关系。”
这人自认为觉得自己很机智交代得很清楚,但窦文涛却觉得这人做的不对,他太认死理,失去了朋友。
窦文涛还说:“凡事,不要闹得太清楚。”
然而,我并不赞成这个观点。
世界上打肿脸充胖子的事情,换一个说法叫做:死要面子。
面子和钱放在一起,不是孰轻孰重的问题,这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基本的“经济契约”。
如果连这种契约都无法成立,那么人际关系之间,就在虚伪的和气中间,摧毁了“公平”、“合理”、“言出必行”。
相比之下,马伊琍就做得很好了。
她从来救急不救穷,劳动所得从不接济不劳而获的人。甚至亲戚间借钱,都要写借条,还要算利息。
在她的世界里面,这叫做“讲原则”。
这种原则到底算什么?
我觉得用经济学家薛兆丰教授的一句话解释最妥:
世界上没有不公平的买卖。
任何买卖,如果不遵循公平原则,就是掠夺或者偷窃了。
04
写在最后:
知乎有一个热门问题:当年欠钱不还的朋友都怎样了?
有一个人是这么回答的:
“知道过得怎样的,都已经还上钱了;
欠钱不还的那些,已经不是朋友了,他们过得怎样与我无关。”
对于那些欠钱不还的人,他们之所以不还钱,原因只有一个:
金钱的价值远远高于二人的友谊。自私的原则已经远远高于经济世界的原则。
然而,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
那些欠钱不还的人,赶紧把钱还了吧,趁你们还没失去那个最好的朋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野史秘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野史秘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