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为了孩子的一生,请不要再让5+2=0!

作者:育儿宝典 来源:育儿宝典 公众号
分享到:

05-22


家长与老师配合的越好,教育才会越成功。很多人不太重视幼儿园教育,觉得孩子还小,反正也学不了啥,只当是去幼儿园玩的。孰不知,孩子性格养成期的教育其实才是最关键的。幼儿园时期积累的许多软实力对以后的学习、工作甚至一生都影响深远。


5加2为什么等于



先给各位看一个泰国短片《豆芽》,简直是暖哭,当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时,家长应该怎么做?


短片中的妈妈不断地告诉女儿“我们试试”,多一些耐心和鼓励,让家庭教育激发出孩子的潜能,也许就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所谓的5+2=0是指:5天的学校教育颇有成效,但2天的家庭教育没跟上,那么孩子的教育始终会在原地打转。


举个简单的例子:

有不少家长发现,孩子在幼儿园一个样,回到家里又是另外一个样,孩子在幼儿园明明已经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饭了,回到家家长还是端着碗喂,周一回到学校,孩子又要重新学习。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的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家庭的作用远远比学校重要得多。

我们不难发现:在所有的优秀孩子身上,几乎都有他们父母的烙印。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也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专家:家庭教育重要性甚至超过学校教育,家长需要自我提升


“蜜糖”教育和“棍棒”教育是家庭教育的两个极端。在一些家庭里,家长对孩子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对孩子的宠溺导致了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弱,有的甚至丧失了基本的生存能力。而家长的暴力惩罚会让孩子学会通过武力解决问题,经常打孩子会造成孩子的胆怯敏感不自信,不利于阳光向上人格的形成。


西南大学学前教育专家表示:“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重要性甚至超过了学校教育,父母应该给孩子良好的家庭教育,在一定程度上,这影响到孩子将会成长为什么样的人。”


视家庭教育,重庆已走在全国前列,出台相关法律:


2016年9月1日,《重庆市家庭教育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已经实施,将每年5月第三个星期一为重庆市家庭教育日,虽然重庆家庭教育立法在全国尚属首例,但在西方国家已经非常普遍。


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能力。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直接责任主体,依法承担家庭教育的义务。幼儿园要定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与交流活动,父母要积极参加。

今天就为各位家长推荐一些,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们可以对号入座,有这些情况要及时改正啦!


》》居高临下

语言:“你这么做就得挨揍”、“我在你这个年龄时早就……”、“你不听也得听”等等。

分析:如果父母老是“高高在上”,孩子在接受批评时心理就不能平衡,这样即便你批评得百分之百的正确,孩子也会出现“口服心不服”的反应,最后事倍功半。


》》冷嘲热讽

语言:“你以为自己很能干吗?”、“你可是我家的天才”等。

分析:孩子,尤其是幼童,最怕的是出自父母之口的冷嘲热讽。他们很难理解,和自己最亲近的父母怎会说出这种表面是表扬而实质是贬损的“双关话”,即使你说这些话时还带有些许幽默感。


》》绝对否定

语言:“你从来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你总是撒谎”等等。

分析:批评孩子是对的,但如果把话说绝,反过来可能引发孩子的一种逆反心理,从而导致最后拒绝接受批评教育


》》言过其实

语言:“这是我见过的最好玩的玩具”、“你是全世界最美的女孩”等等。

分析: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渐渐分辨出你话中含有水分,于是长大成人后,对他人的评语或称赞也会将信将疑。


》》人身攻击

语言:“你胖得像头猪”、“你蠢得像头驴”等等。

分析:智力再愚钝的孩子也能体会出这类话包含的“恶意”,心灵会受到莫大的伤害。此外,尚年幼的孩子还可能信以为真而自暴自弃,最后丧失自尊自信。


》》威胁恐吓

语言:“若不好好做作业我就关你禁闭”、“你不乖就让你去喂狼”等。

分析:这类虚张声势的威吓和言过其实的表扬一样,同样会让孩子丧失对父母的亲热和信任。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生的第一个学校,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教育、家长的引导,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让5+2≥7!


不知道怎么做?那就从最简单的开始,陪孩子玩玩具、陪孩子读绘本……给自己家也定一个家庭教育日吧,最好的时光,陪孩子一起长大!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QQ:1261756369

 妈妈们都在看 



▼ 点这儿,查看更多育儿资讯

阅读39609
举报0
关注育儿宝典微信号:yebd12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育儿宝典”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育儿宝典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育儿宝典

微信号:yebd123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