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点: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兴胡同73号蜗牛de家咖啡厅
导演: 沃尔克·施隆多夫
编剧: 沃尔克·施隆多夫 / 弗朗茨·塞茨 / 让-克洛德·卡里埃
主演: 马里奥·阿多夫 / 安吉拉·温科勒 / 大卫·本奈特 / 卡特琳娜·塔巴赫 / 达尼尔·奥勒布里斯基 / 蒂娜·恩格尔 / 贝尔塔·德鲁兹 / Roland Teubner / Tadeusz Kunikowski / 安德烈亚·费雷奥尔 / 海因茨·贝能特 / 伊尔莎·帕日 / Werner Rehm / 凯特·耶尼克 / 赫尔穆特·布拉施
旁友们,我们又要见面了。
最近两期活动,都受到大家的热烈反响,条姐很是欣慰。
这不,上周日讨论安哲的《永恒与一日》,群里又收到神仙返图。
条姐就想知道一件事——
怎么大家都长得那么好看呢?!
大概是品味好的人颜值都不会低吧。
本周,继续好品味~
我们将要观看并讨论的是,第32届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棕榈奖、第52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得主——
《铁皮鼓》
电影,很厉害。
原著,更是厉害到不得了。
同名长篇小说《铁皮鼓》,德国作家君特·格拉斯“但泽三部曲”的第一部。
1999年10月,瑞士文学院授予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时这样说:
“《铁皮鼓》是二战之后世界文学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电影,出于种种现实原因,只改编了小说前两章的内容,但已足以让它一举拿下金棕榈和小金人,分量可见一斑。
故事发生在但泽。
这个现名格但斯克(Gdansk)的波兰港口城市,有史以来就是德国和波兰争端之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纳粹德国要"收回"但泽和但泽走廊,波兰则要求归还格但斯克。希特勒以此作为向波兰进攻、发动大战的借口之一。
主人公奥斯卡,一个身高永远维持在三岁的侏儒,就是在这里,目睹了家庭崩溃,亲人死亡,以及战争的爆发。
影片采用第一人称。
从奥斯卡的出生说起,借奥斯卡的故事,回顾了但泽在二战中的历史。
有人说,这是“史上最黑暗的儿童片”。
条姐看来,称它是恐怖片都不为过。
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和美国奥克拉荷马城,《铁皮鼓》中的一些镜头被裁决为“儿童不宜”,或剪或禁。
奥克拉荷马城甚至出动警察,没收了所有图书馆及音像租赁店内的《铁皮鼓》录像带。
为什么?
其中一个原因是,它实在是太分裂了。
它有童真的一面——
奥斯卡拒绝长大,使得他有了永远被当做孩童对待的特权;
永远敲着玩具铁皮鼓唱着《黑厨娘》,连战争都当做游戏;
暗黑起来,别说儿童,成人都不宜——
奥斯卡停止生长的身体里,住着一个比普通成人更成熟的灵魂;
母亲和舅舅的不正常关系,他看在眼里,记在心头;
同龄女孩玛利亚,究竟是他的继母,还是情人?
这,是复杂而欲望横流的成人世界;
它很魔幻——
奥斯卡简直有着超能力,他可以用鼓声将纳粹演讲集会变成舞会,还可以用尖叫声雕刻玻璃;
也很现实——
父亲是狂热的纳粹党人,家中贝多芬的画像被换成希特勒画像,新闻记者用摄像机拍摄了舅舅的死亡,犹太人的玩具商店被打被砸……
影片里,也用最冷静客观的镜头,展现着历史的进程。
孩童、家庭、民族、战争、爱情……
个体的命运,从家庭纽带荡开去,在宏大而荒诞的时代中试图寻找答案。
这,就是《铁皮鼓》。
出演奥斯卡时,年仅11岁的大卫·本奈特,奉献了完全超越年龄的演技。
从他的眼神,《铁皮鼓》的气质便可领略一二。
一方面,是重口慎入的标签。
另一方面,又是特殊时代暴力癫狂的魔幻美学。
老时间,老地点,周日下午一起来聊聊——
1.奥斯卡拒绝长大的原因是?
2.奥斯卡母亲不正常的男女关系代表什么?
3.如何看待奥斯卡的两段感情经历?
4.你偏爱的电影中对战争的表现有哪些?
除了关注《铁皮鼓》电影本身,关于最后一个问题,我们也会做片单推荐。
周日见~~
1、活动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南大兴胡同73号蜗牛de家咖啡厅,近北新桥地铁站、南锣鼓巷
2、活动时间:
周日下午13:30-17:30
3、报名方式:
扫一扫后台回复“铁皮鼓”报名
*空间有限,为了保证最好的观影效果,本次观影只招募30人。为了拿到票的童鞋能够克服懒惰准时观影,每场观影收取¥1.99的门票,用作儿童慈善公益。
责任编辑:洋洋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版权归电影头条(ID:movieiii)所有 转载需授权
商务合作请联系QQ:157757269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电影头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电影头条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