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是一条通往未知的路,没有人知道,将去往何方。唯一可知的是,你没有退路可言。
26岁的虾农林振烔,早早地明白了这个道理。读大学被调剂至水产专业,考研又因一分之差落榜,偶然“遇到”澳洲淡水龙虾,从此走上养虾路,一发不可收拾。
视频
↓↓
【南都N视频】视频:李琳 董梓浩 实习生 洪逸青 编辑:陈蓓蕾
入门
被调剂至水产专业
考研因一分之差落榜
2012年参加高考,他心仪的专业是广告摄影。早在中学时代,他已经获得好几个摄影奖项,同班同学里,没人相信,他会走上一条摄影以外的路。
命运却调皮地开起了玩笑。那一年,他被调剂至集美大学水产专业。这是一门跟摄影八竿子打不着的冷门专业。
他一心想着,务必争取调换个热门专业,临做决定,却又改变了主意。理由是舍不得水产专业的实验课。
他说,实验课的乐趣,并不在做实验,而是做完之后对实验品的处置环节。
大一时做鱼类解剖,每个人发了一条鱼,解剖完后,整个班的同学提着鱼直接去了烤鱼摊。那顿晚餐的烤鱼香味,让他至今津津乐道。
没过多久,该解剖牛蛙了;再过一阵,又有螃蟹;再后来,买食材的同学有经验了,专门到菜市场挑石斑鱼、多宝鱼,因为适合清蒸……
这一次,林振烔认了命,他觉得,自己入了行,就得好好学。
大四,他准备考研了,每天挑灯夜战,希望在水产行业钻研一番。
他甚至谋划好了将来的路。等研究生毕业,在诸如厦门或者广州这样的城市,谋一份研究所的工作,朝九晚五,买一套小房子,过普通平淡的生活。
谁知道呢,命运的方向盘有没有握在自己手上。这次,他差了一分,就那么一分,落榜了。
他很沮丧,自己的科研梦碎了,对未来的规划也乱了。
林振烔。
入坑
哥哥凑钱,舅舅借鱼塘
父母帮打理
他没有消沉下去。他说,命运把自己推上了高速公路,不能调头,不能停车,只能往前走。
“走一步看一步吧”,他打算先完成本科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的选题是螃蟹育苗。一天,趴在池子边研究完螃蟹,起身时,他发现了隔壁池内的小龙虾。
好奇心作祟,他捞了几只瞧一瞧,竟然发现,这些小龙虾跟平时餐馆吃的大不一样。
这是澳洲淡水龙虾,跟普通小龙虾相比,个头大出很多;但比起酒店的北美大龙虾,价格却又便宜得多。
这里有巨大的商机,出生于商贾之地广东潮汕的他,对市场有着敏锐的嗅觉。他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接下来的20多天,他走访在养殖户和水产市场之间,确认了这一信息。
因为种苗来源和养殖技术影响,在国内,澳洲淡水龙虾极少养殖成功。水产专业科班出身,让他有了傍身的底气。
林振烔决定,回家创业,养殖这种龙虾。
家人给了他极大支持。
父亲和哥哥给他凑了10万元启动资金,舅舅把老家的4亩池塘借给了他,父母干脆跟他回到农村,一同打理池塘。
看到大学毕业的林振烔在池塘劳作,乡邻有些不解。在潮汕沿海,从事水产养殖的,都是中老年农民。“你一个大学生,怎么回来养虾呢,不需要这么高的学问啊。”
他不说话,只是笑笑。
入困
首批虾苗不断死去
他欲转行被父亲制止
2016年9月,从台湾买回的第一批虾苗到货,一只3.2元,一共两万只。
林振烔的心情是愉悦的。他算了一笔账,每只虾苗养到2两,每斤卖80元,第一笔毛利就有20多万,想想都觉得开心。“我甚至想到了自己数钱的样子”,他说。
然而,现实很快来打脸了。虾苗放下去,第二天,有些浮了起来。第三天,越来越多。
看着死虾不断,他心里发怵,是传染病,还是虾有问题?急急忙忙联系批发商,对方却也不知所措。
回到养殖的池塘,他和父亲继续捞死虾,顶着正午的烈日,一直捞到半夜,第二天早起,继续捞。
捞起来的死虾发臭了,需要挖坑深埋。那几天,生活都弥漫在腐虾的臭味中,他的心情也糟糕透顶。
“好像越捞越多,非常可怕。”他压力很大,觉得自己几近崩溃,半夜的时候,一个人偷偷抹眼泪。
研究一番才得知,从台湾到潮汕,长途奔波,加之生活环境的改变,水土不服,导致死虾。
问题纷至沓来。没过多久,又死虾了。这次他吸取教训,赶紧找原因。原来,新租池塘系以前的牛蛙养殖池,里面的水质抗生素存在超标,他赶紧抽干池水重新更换。
林振烔在池塘边搭了个小房子,伴着这些宝贝龙虾,吃喝拉撒都在这里解决。
在户外,时常会有一些突如其来的惊吓。一次骑着摩托车准备出门,面前不知从哪冒出一条3米多的眼镜蛇。各种毒蛇、虫子,以至于晚上都会做噩梦。
他不是没有怀疑过自己。“同学们都在舒适的办公室里上班,我为什么要在这里玩污水泥巴。”
他想转行,立马被父亲制止住了。“才做半年就转行?不行,老老实实做下去”。
于是,硬着头皮继续。
林振烔在龙虾养殖池塘边忙碌。
入道
养植规模达250亩
上央视做节目
度日如年,半年熬过去了,第一批成虾出炉,销售不如预期般门庭若市。
林振烔不急于清空池塘。他保留了一部分,尝试自己育苗。2017年3月,孵化的第一批虾苗出炉,5厘米左右,达到出售规格。按照市价,每只价格至少两元。
他不打算卖掉这批虾苗,而是留作技术探索。他说,自己在起初栽过跟头,不想其他养殖户重蹈覆辙,得想办法尝试提高虾苗成活率。
等到龙虾开始长个,问题又来了。
澳洲淡水龙虾领地意识极强,因为打架,缺胳膊少腿的事时常发生。一旦遇上蜕壳期,毫无防身之力,只能任由其他虾攻击。
他在虾池底种植水草,给它们提供掩护。又把竹子锯成圆筒,放在水底,供龙虾躲避。
夏天到了,龙虾成了餐饮市场主角。与同样1.2两规格的普通小龙虾相比,养殖成本高企的澳洲淡水龙虾没有价格优势,市场售价每斤高出15元。
既然这样,索性继续养。
林振烔把龙虾多养了一个月,每只长到2两左右,远超普通小龙虾个头,拿去推销给高端酒店,按照大龙虾的方式烹饪。这时,每斤售价能到100元。相比之下,他的养殖成本每斤只增加了3元。
冬天,普通小龙虾产量低,售价高企,一些餐馆干脆歇业关门。他又看到了机会。
拿着澳洲龙虾去餐馆推销时,他做了个简单直观的实验——把两只大小接近的虾去壳称重,澳洲淡水龙虾剥出的肉明显要多,重量几乎是普通小龙虾两倍。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把养到1两左右的龙虾推入了市场。
不同季节卖不同的虾,这样一来,销路打开了,他的龙虾供不应求。
林振烔将买回来的虾苗养大,重新培育出新虾苗。
去年,他的龙虾养植规模达到250亩,销往广州、潮州、汕头等地,年销售额500万元。
林振烔得偿所愿,赚钱了,他很开心。“整个人都是飘的,去买章鱼小丸子,也会想,人家要卖多少章鱼小丸子,才能赚到这么多钱。”
他以为自己成功了。这时,父亲过来敲了个警钟,“钱可不是这么容易赚的”。
等他清醒下来,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时,还是苦于钱不够用。
央视《致富经》给他做了期节目,上过电视,知名度提高,遇到不少奇葩事,借钱的,介绍对象的,免费提供种苗,卖身抵押的都找上门来了,他觉得无厘头。
26岁的林振烔,感觉自己经历了很多。他说,创业的路很艰辛,几乎没人能理解,他在精神上的孤独无助。
他感恩,自己大学所学专业,总是在关键时刻救他一把;对一分之差的考研落榜,他已经释然。
命运并没有跟谁开玩笑,如果你一直往前走,就会发现,它正在某个位置,等待你的到来。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采写:南都记者 刘雪 李琳
摄影/视频:南都记者 李琳 董梓浩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
点个“在看”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