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
观看逐梦者的故事
对普通人来说,
改变世界,究竟是不是一句空话?
每个人都想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但是当他们被问道,你想怎么做?
就会变得支支吾吾起来——
世界太大,人生太复杂,
个人的力量又如此微薄。
我又能改变什么?
视频中的“我”用18年见证了很多变革者,
他们并不是电影里的超级英雄,
也不是一顿午饭价值百万的巨富,
但依然在执地坚持着自己改变世界的梦想。
那些梦想很大,
大到一个人的作用如同灰尘一样渺小。
即便如此,
他们却还是一往无前地去尝试、
去试图移动那些高耸的山。
究竟是什么支撑着他们坚持了下来?
他们强大的内心从何而来?
▼
30年,两代人,荒岛变绿洲
林北水、林大声父子
2012年
“平凡农民的海岛梦”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先锋奖 一等奖
1999年,一场罕见的台风直扑福建,将比邻厦门的小岛鳄鱼屿上的大小树木连根拔起。目睹过去9年的心血全部付之东流,最苦最难的时候都没想过放弃的林北水,一度想去跳海。
鳄鱼屿,一个面积不足0.13平方公里的小岛,绕着岛走上一圈用不了20分钟。九十年代初,林北水和几个同乡承包了这个岛,打算搞些副业。没想到,岛上不仅淡水奇缺、土地盐碱化,而且还有台风和海浪侵袭海岸,种什么都活不下去。
当初一起投资的同乡都放弃了,只有林北水留了下来。如果说最初上岛是为了讨生活,那么,后来留下多半是为了争一口气。
为了这一口气,他开始在岛上种树,因为只有树多了,庄稼才能活。只是没想到,这一种就种了快30年,这一种就种了30万棵树。
很多人问林北水,在荒岛上种这么多树,有意义吗?他从来不掩饰当初种树是为了讨生活,后来就是为了把鳄鱼屿保护好,“你不保护,整个岛是一天一公分、一天一公分,一直损耗掉”。
林北水和儿子林大声
2008年,儿子林大声辞去工作,来到岛上陪老爸种树。林北水嘴上说“恨不得揍他一顿”,心里却是欣慰的。父子俩的生活其实很简单,用林北水的话说——就在岛上,倒下去又再干,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
18年“不计得失的勇气”
“绿色江河”民间环保组织,杨欣
2001年
“保护长江源,爱我大自然系列行动”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 一等奖
2014年
“长江源生态拯救行动”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 一等奖
1998年,绿色江河的创始人杨欣和反偷猎的“野牦牛”巡山队被困无人区,海拔五千米,气温零下39度,没有救援,补给只能维持一天。
巡山队不得不冒险穿越咸水湖冰面,车轮碾过,几乎听得见冰面裂开的声音,一旦落水,必死无疑。
十几公里的冰面,两个多小时,终于开到了地面,所有人长吁一口气,击掌相庆,劫后余生。
这样的经历,于我们而言,是惊心动魄,于杨欣而言,只是十年藏羚羊保护行动中的一个缩影。
2001年,索南达杰保护站建成,从此,成为可可西里巡山队和志愿者们的后勤大本营。
用杨欣自己的话说,绿色江河成立20年间“只是做了两件非常简单的事情”,第一个10年是保护藏羚羊“这样一个小小的物种”,第二个10年是在青藏高原“捡垃圾”。
这些听起来简单的事情,在青藏高原上谈何容易。好在杨欣的队伍在壮大,他发动了沿线的藏民和部队官兵、志愿者、企业……渐渐地,青海格尔木到唐古拉山镇的420公里路段已经建起了6个站点。
如杨欣所说,NGO组织的使命从来不是“纯粹的科学研究”,而是要让人更多一起加入,共同改变。
▼
燃烧自己的激情
换回更多人的信仰
荒野新疆,西锐、丫丫
2016年
“新疆雪豹调查与保护”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传播奖 一等奖
2018年
荒野新疆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年度先锋奖
雪豹,是猫科食肉动物中的旗舰种。1972年,雪豹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是一种比大熊猫更稀有的动物,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天山。
观测和追踪雪豹是保护的基础。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从兴趣爱好出发,听从内心的声音,回归野性的大自然中,去寻找雪豹的踪迹——他们就是荒野新疆。
荒野新疆在实地考察中
杰克·伦敦在《野性的呼唤》中写到“生命的极致在于生命的狂喜”。对于荒野新疆的发起人西锐和丫丫而言,发起荒野新疆的初心,就是希望和更多人分享那种回归野性自然、感受万物之灵的狂喜。
这种力量使得荒野新疆从成立之初,就显得与很多公益组织“不太一样”——荒野新疆是快乐的,尽管这种快乐往往难以言说,但是,它真实地存在,存在于每一次与雪豹的不期而遇,存在于伊犁鼠兔那精灵般的身影,存在于山间的风,还有望远镜里的鹰。
▼
只能装在头脑里的不是真正知识
能说给别人的听的故事才是
野性中国,奚志农
2012年
“中国濒危物种影像计划”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传播奖 二等奖
2015年
“云上的家庭”滇金丝猴纪录片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传播奖 提名奖
“有人用枪瞄准羚羊,而我用镜头。“《国家地理》去年的报道中,这样描述“野性中国”工作室创始人、中国目前最优秀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没有之一”。
自19岁第一次扛起摄像机,已经多了36年。今年55岁的奚志农拍摄过鲜为人知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滇金丝猴,最早报道了藏羚羊被大肆猎杀的危急状况,近年来又在为绿孔雀的生存境况到处奔走,国内外一个野生动物摄影师能拿的权威大奖,几乎都拿遍了。
但真的让摄影师说说自己的工作,他的口气里总有些无力和感慨:“这么多年,野性中国干的事情就是和时间赛跑,拍摄的速度根本赶不上破坏和野生动物消失的速度。”
奚志农拍摄的滇金丝猴
追随他多年的兄弟其实有过怨言:“做个单纯的摄影师不好吗?非要去扛那面大旗?”
但他没想过要放弃,这早就不是兴趣爱好或者一份工作的事了,“这是一个使命,也是一个天职”,因为“没有人在做(野生动物保护),直到现在做的人也很少”。
而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
奚志农拍摄的藏羚羊
奚志农与动物之间有着最朴素的共情。他说他只想用照片呼吁一件事情:“现在的中国,没有谁,需要吃一块野生动物的肉才不会被饿死;没有谁,不穿一件野生动物皮毛的衣服就会被冻死;更没有谁,戴着野生动物的饰品才会过得更好。我们完全没有任何理由消费野生动物制品。”
▼
所有伟大的爱
都不能只是“嘴上说说”
万平
2010年
“保护黑鹳项目”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 自然环境保护 二等奖
2013年
“北京候鸟迁徙项目”
福特汽车环保奖 先锋奖 二等奖
1996年,“知青”万平回到吉林通榆县,看到乡亲们仍住在30多年前的老房子里,决心为通榆县招商引资。然而几年过去了,没有一家企业愿意落户通榆,因为“环境实在太差了”。
2000年,47岁的万平干脆辞去公职,带着26万元积蓄,跑到科尔沁沙地自费治沙。这片土地上,从此少了一个“热电厂环保工程师”,多了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
“整整1年,我没洗过脸,没洗过澡,没刷过牙,每天回来也不想吃饭,一挨床板就睡着了。”
但是老天爷似乎要考验他的诚意——第1年栽下的5000棵杨树和1万棵沙棘,第2年全军覆没,流沙毫不费力地掩埋了年幼的树苗。
好在,这个东北汉子并没有放弃,钻研起治沙技术。万平一边继续栽树,一边大量种植低矮灌木。到第3年,示范区的植被覆盖率就从0恢复到了95%以上。
2002年,万平(中)和妻子(左)女儿(右)的合影
2006年,女儿万晓平辞去工作,回到父亲身边。小万开始说服当地的农民种植有机作物,再通过网络渠道销售,获得的利润再反哺科尔沁沙地的生态恢复。这样一来,农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再依靠放牧,草场进一步得到了保护。只有大家的意识改变了,生态才能真正被改变。
老万说,趁自己还干得动,想再做40个这样的示范区,影响一批人,带动一批人,再影响几代人,让中国不再有沙漠。
▼
再细小的流水
终是大海的一部分
“自然之友”民间环保组织
2011年
“自然之友低碳家庭议题”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先锋奖三等奖
2015年
“大气污染公众行动倡导”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自然环境保护传播奖一等奖
2017年
自然之友
获福特汽车环保奖“年度先锋奖
面对雾霾,我们该怎么做?
有人选择闭门不出,有人选择口罩护体,有人一边转发PM2.5数据一边自我解嘲说“今天没爆表”,有人干脆做“键盘侠”,一“喷”了事。
还有一群人,他们相信,我们不应该只是雾霾的受害者,更应该是应对雾霾的行动者。身处同一个穹顶之下,即使再小的个体,也有能力让改变发生。
中国最早的全国性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注册于1994年,20多年来,自然之友在全国拥有近3万多名会员和24个会员小组,在当地开展环境保护行动。
自然之友最近策划的北京有机农夫市集
从申请环保信息公开,到起诉污染企业,从参与立法听证,到举报违法排污行为,从少开车、多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到多去菜场购买新鲜蔬菜、少吃外卖少用一次性用品......自然之友想用实际行动让更多公众意识到:原来我还可以为我们头顶这片蓝天做这么多。
让改变发生,最难的就是迈出第一步。
为此,自然之友把他们“改变世界”的方式,制作成为一个动画短片,在北京市内所有的公交车上播放半年多,每天都有超过400万人次观看。多一个人的关注就如同多了一条溪流,它们终将汇成汹涌奔腾的大海。
其实视频里的这些主人公们,既是普通人,又不是普通人。他们深耕的领域各不相同,经历也都不一而足,除了一个共同的身份——福特汽车环保奖获得者。
创始于1983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在2000年被引入中国。从资金到资源、从人员到设备的种种支持;从志同道合的伙伴,到并肩作战的战友,福特汽车奖希望能成为这些英雄们前行路上最有力的助推器之一。
在中国走过了18个年头,进入第19年的福特汽车环保奖见证了民间环保力量的开端、崛起和迅速成长:从个人英雄式的奉献与付出,到一群人富有激情地尝试,再到一批组织专业化的推动,民间环保力量的发展已经进入组织化和专业化的新阶段。
2017年,福特汽车环保奖实现了全面升级——支持追求系统性变革、有突出贡献的优秀民间环保力量;奖金可被灵活运用,“福特汽车环保奖”会始终获奖组织的后续发展。做出升级的目的只有一个:尽绵薄之力,尽可能地支持中国的环保事业。
不是所有人生来便是勇者,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在改变和风险面前毫无惧色。
所有看似勇敢的决定,都来自于每天一点一滴的坚持——不断确认自己的信念,不断告诉自己去守护想要守护的重要事物。
他们做着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经年累月地坚持,向前、无畏。他们知道即便成不了传说中的英雄,即便不会被众星捧月,甚至有时候连掌声也依稀不可闻,但他们依然会成为一些人的英雄,被一些人铭记,世界,最终因此改变。
分享下你曾经为环境作出的一些小事吧!
互相鼓励,互相坚持,
终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一些。
广告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点个“好看”,将这份能量传递出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一条”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一条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