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讲座 免费听讲
题目
闻香知源——中国白酒源流和山西在中国酿造史上的地位
时间
5月31日(周五)9:30—11:30
网络直播时间
5月31日(周五)9:30开始
平台:一直播 山西晚报
地点
山西日报报业集团一楼多功能厅
(位于太原市迎泽区双塔寺街124号。因市政修路,驾车可由南沙河快速通道由东向西过东岗路到葡萄园巷右拐,直行至山西日报社东门停车场即可)
主讲
张琰光:酒文化研究专家。1963年生于汾阳,1984年毕业于山西大学中文系,从事酒文化传播、研究三十多年,现任山西汾酒集团董事会秘书长。著有随笔集《松林听风》《山涧访樵》,策划和编著《中国白酒文化》等多部酒文化著作,是一名理论紧密结合实践的文化学者。
主办单位
山西晚报 · 文博山西讲坛
特别支持
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入场时间
5月31日9:00
▲汉 青铜蒸馏器
汾酒博物馆藏
“大哉!酒之于世也,礼天地、事鬼神、射乡之饮、《鹿鸣》之歌,宾主百拜、左右秩秩,上至缙绅,下逮闾里,诗人墨客,渔夫樵妇,无一不可缺此。”这是北宋朱肱《北山酒经》中的一段话。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考古学的不断发现佐证着中国人酿酒的悠久历史。1982年发现的杏花村遗址,时代跨越较长,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到商代,出土的器物中,除了大量的陶质罐、盆、瓶、壶等生活用具,还令人惊叹地出现了小口尖底瓮。酿酒专家包启安先生研究后断定,“小口尖底瓮实是酿酒发酵容器。”说明中国人酿酒,至少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遥想5000年前,先人们第一次把蒸熟的谷物装到小口尖底瓮里,酿造出了中国白酒的第一缕清香。历史走到1300年前,中国酿酒技术还处于液态发酵时期,山西杏花村首创的干和酿造工艺,便开启了中国白酒固态发酵的先河。汾酒穿过了几千年岁月一直走到今天,和中华民族的文化如影随形,没有任何一个时间中断,这在中国历史上、在世界历史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诗人元好问曾高呼:“一饮三百杯,谈笑成歌诗。”诗人、画家、书法家萨都刺感叹:“人生百年如寄,且开怀,一饮尽千钟。”政治家刘秉忠写道:“壶中日月,洞里烟霞。春不老,景长嘉。功名眉上锁,富贵眼前花。三杯酒,一觉睡,一瓯茶。”
多少风流,都随一杯酒去!如果有人问: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你不妨这样回答: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
有鸟居丹穴,其名曰凤凰。
九苞应灵瑞,五色成文章。
以上文创品由山西知名文创机构
西堂文化传播提供
▼
图:汾酒博物馆 西堂文化传播
海报设计:山西晚报全媒体编辑 王辰翔
编辑:山西晚报全媒编辑 闫婷
图片版权归原机构或作者所有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山西晚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山西晚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