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小伙伴们!临近高考了,很多小可爱后台留言说需要这些大事的作文素材,今天给大家分享比较全面的几次大事件素材,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五四运动100周年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从而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广义的五四运动则是指自1915年中日签订《二十一条》至1926年北伐战争之间,中国知识界和青年学生反思中国传统文化,追随“德先生”(民主)与“赛先生”(科学),探索强国之路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五四运动直接影响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注意这里的"封建"一词是泛化的封建观),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五四爱国运动的口号:
1.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最具代表性)
2.取消“二十一条”。
3.反对在对德“合约”上签字。
4.惩办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5.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事件经过:
1919年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的5月4日,是一场发生于中国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的学生运动,以及包括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广泛参与的一次示威游行、请愿、罢课、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形式的爱国运动。
事件起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完结后举行的巴黎和会中,列强肆意践踏中国主权,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即山东问题。就此,当时中国的北洋政府未能捍卫国家利益,在列强面前显得软弱,使国人异常不满,从而上街游行表达不满。
当时最著名的口号之一是“外争国权(对抗列强侵权),内除国贼(惩除媚日官员)”。
1919年北京学生运动:
1919年5月1日,北京大学的一些学生获悉和会拒绝中国要求的消息。
当天,学生代表就在北大西斋饭厅召开紧急会议,决定1919年5月3日在北大法科大礼堂举行全体学生临时大会。
1919年上海工人运动:
1919年6月5日,上海工人开始大规模罢工,以响应学生。
上海日商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日华纱厂、上海纱厂和商务印书馆的工人全体罢工,参加罢工的有两万人以上。
1919年6月6日、7日、9日
上海的电车工人、船坞工人、清洁工人、轮船水手,也相继罢工,总数前后约有六、七万人。上海工人罢工波及各地,京汉铁路长辛店工人,京奉铁路工人及九江工人都举行罢工和示威游行,自此起,运动的主力也由北京转向了上海。
1928年抵制日货:
1928年5月,南京成立了"首都各界反日运动委员会",痛陈国力衰微,经济绝交乃是阻止日军侵略的惟一方法,号召对日进行经济战。
一场声势浩大的抵制日货运动,在当时执政党的大力推动下,激荡全国。违反抵制日货者,甚至被剥夺一定的公民权。这种经济上的坚壁清野,成为另一种形式的悲壮抗战。
二、新中国成立70周年
1949年9月21日至9月30日,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9月29日,会议通过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9月30日下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产生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其他56人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
历史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进程。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独立、主权降到不可能再低的程度,中国人受到了无比的欺凌和盘剥。
在失败和屈辱中,中国的先进分子一直在思考和探索国家发展的方向。中国最终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个选择经过了严酷的历史实践的检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奠定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确立了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三、互联网诞生50周年
互联网(Internet),始于1969年美国的阿帕网。
互联网是网络与网络之间所串连成的庞大网络,这些网络以一组通用的协议相连,形成逻辑上的单一巨大国际网络。通常internet泛指互联网,而Internet则特指因特网。这种将计算机网络互相联接在一起的方法可称作“网络互联”,在这基础上发展出覆盖全世界的全球性互联网络称互联网,即是互相连接一起的网络结构。
互联网并不等同万维网,万维网只是一建基于超文本相互链接而成的全球性系统,且是互联网所能提供的服务其中之一。
基本优点:
1.互联网能够不受空间限制来进行信息交换;
2.信息交换具有时域性(更新速度快);
3.交换信息具有互动性(人与人,人与信息之间可以互动交流);
4.信息交换的使用成本低(通过信息交换,代替实物交换);
5.信息交换的发展趋向于个性化(容易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需求);
6.使用者众多;
7.有价值的信息被资源整合,信息储存量大、高效、快速;
8.信息交换能以多种形式存在(视频、图片、文字等等)。
社会影响:互联网是全球性的。这就意味着这个网络不管是谁发明了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经济影响:互联网经济兴起,增加了大量就业机会。
网络及传媒:正如我们所看到的,互联网的出现固然是人类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然而,如果仅仅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互联网的意义显然远远不够。
互联网的发展早已超越了当初ARPANET的军事和技术目的,几乎从一开始就是为人类的交流服务的。
多功能互动:互联网就是一个能够相互交流沟通,相互参与的互动平台。
互联网迄今为止的发展,完全证明了网络的传媒特性。一方面,作为一种狭义的小范围的,私人之间的传媒,互联网是私人之间通信的极好工具。在互联网中,电子邮件始终是使用最为广泛也最受重视的一项功能。
网页出版物:如果理解了“网络及时传媒”,就很容易理解作为互联网的功能之一的环球网的网页实质上就是出版物,它具有印刷出版物所应具有的几乎所有功能。
语言影响:互联网的出现对传统语言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出现了网络语言。这种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它以简洁生动的形式,一诞生就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
发展阶段:
从1987年至今我国的互联网前后经过三个不同的阶段。
(1)从1987年到1993年的试验期。这个期间互联网只是小范围的电子邮件服务
(2)1994年到1996年的起步阶段。1994年4月,中关村地区教育与科研示范网络工程进入Internet,从此中国被国际上正式承认为有Internet的国家。之后,Chinanet、CERnet、CSTnet、Chinagbnet等多个Internet络项目在全国范围相继启动,Internet开始进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至1996年底,中国Internet用户数已达20万,利用Internet开展的业务与应用逐步增多。
(3)1997年至今为高速发展阶段。国内网络用户数据自1997年后以每半年翻一倍的数据增涨,2003年截止数据6800万人,至今互联网使用人数高达上亿的用户使用率。
从1987年至今,经过短短的30年发展现,我国的互联网行业可谓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出现了很多优秀的以互联网公司,如百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搜狐,京东,网易,新浪。
百度,2000年1月创立于北京中关村,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
阿里巴巴,1999年9月,马云带领下的18位创始人在杭州的公寓中正式成立了阿里巴巴集团,集团的首个网站是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阿里巴巴。
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成立于1998年11月,由马化腾、张志东、许晨晔、陈一丹、曾李青五位创始人共同创立。是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综合服务提供商之一,也是中国服务用户最多的互联网企业之一。
四、中美建交40周年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世纪70年代初,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共同的要求。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同周恩来总理举行会谈。
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中美建交的影响:
1.结束了长期的对峙,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新阶段。
2.提高了两国的战略地位,改变了国际战略格局,对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重大的意义。
3.有利于两国的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4.中国处于美苏之间的关键性制衡地位,使中国战略地位空前提高。
中美建交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西方关系突破的标志性大事。30年来,在两国几代领导人和各界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中美关系取得了历史性发展,双方在广泛领域的交流合作卓有成效,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与日俱增,中美关系的战略意义和全球影响更加突出。
五、亚太经合组织30周年
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简称亚太经合组织,成立于1989年,是亚洲一太平洋地区级别最高、影响最大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亚太经合组织是经济合作的论坛平台,其运作是通过非约束性的承诺与成员的自愿,强调开放对话及平等尊重各成员意见,不同于其他经由条约确立的政府间组织。“APEC”与“Asia-PacificEconomicCooperation”均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注册商标。
亚太经合组织目标宗旨:
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
APEC的大家庭精神是在1993年西雅图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宣言中提出的。为该地区人民创造稳定和繁荣的未来,建立亚太经济的大家庭,在这个大家庭中要深化开放和伙伴精神,为世界经济作出贡献并支持开放的国际贸易体制。
在围绕亚太经济合作的基本方针所展开的讨论中,以下7个词出现的频率很高,它们是:开放、渐进、自愿、协商、发展、互利与共同利益,被称为反映APEC精神的7个关键词。
APEC的宗旨:
为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而保持经济的增长与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放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
APEC的作用:
推动了本地区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以及经济技术合作。
中国参与APEC的意义:
APEC作为亚太地区级别最高的经济合作论坛,为中国领导人开展首脑外交和对外宣传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场所。
APEC成员遍及除西欧、非洲以外的世界主要地区,每年一度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是中国从高层处理与这些国家关系的重要途径。
1993年,正值中美两国关系处于低潮,江泽民主席利用出席西雅图首届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之时,与克林顿举行了重要的双边会晤,打破了僵局,对巩固和发展我国与各大国及周边国家的关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APEC是我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推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渠道。
APEC包括了美国、日本在内的我国大部分主要贸易伙伴。它不涉及政治、人权等敏感问题,而是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通过自主自愿的行动计划来实现共同的目标。
虽然APEC是论坛,有别于世界贸易组织和其他机制性、约束性的贸易集团,但是由于成员的共同需要,合作在朝着实质性方向推进,因此它对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和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有利于我国摆脱长期游离于多边和区域经济组织之外的不利境地,加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发展。
10多年来,我国在电信、交通、能源、人力资源开发、环保和科技、海洋资源保护等领域,充分利用了APEC的信息和技术。目前,我国已成为APEC成员投资的主要市场之一。
中国与APEC之间的关系:
中国在亚太地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APEC的重要经济体;中国坚持APEC以经济合作为主要方向,切实地为本地区人民带来好处。中国高度重视APEC,并积极参与它的各项活动,在APEC 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六、澳门回归20周年
澳门主权移交指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葡萄牙共和国结束统治澳门的历史事件。
历史背景:
(1)早期租地:
早在明朝,葡萄牙人已开始在澳门进行贸易和修建洋房居住。
1583年,在澳门居留的葡萄牙人在未经明朝政府同意下,自行成立澳门议事会进行葡萄牙社区的自治管理,但葡萄牙仍每年付白银予明政府与其后的清政府为地租。
由于澳门有葡萄牙人聚居和日本倭寇的活动,明朝于1608年(万历三十六年),香山知县蔡善继以《条议制澳十则》加强对澳门的管治。1614年,朝廷接纳两广总督张鸣冈的上书,加强澳门的军事防范。
(2)变相强占:
1616年,葡萄牙任命卡洛告为澳门总督(简称:澳督),但并没有到任。
1623年,葡萄牙任命马士加路也为澳督,并正式到澳门就职。最初只负责澳门防务,澳督官邸亦设于大炮台。
1749年(乾隆十四年),清政府颁布《澳夷善后事宜条议》以完善对在澳外国人的法律,并将其葡文石碑竖立于议事亭。
1783年4月4日葡萄牙海事暨海外部部长以葡萄牙女王名义发布《王室制诰》后,议事会逐渐失去大部分权力,作为葡萄牙国家代表的澳门总督的权力则不断扩充膨胀。
1842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后,葡萄牙派代表与清朝钦差大臣爱新觉罗·耆英谈判,要求豁免地租银,并由葡萄牙军队驻防澳门半岛。清政府断然拒绝葡萄牙的要求,但维持已给予葡萄牙的各样优待。
及至1845年11月20日,葡萄牙女王玛丽亚二世单方面宣布澳门为自由港,除容许外国商船停泊进行贸易活动外,更拒绝向清朝政府缴纳地租银。
1846年4月澳督亚马留上任后,随即推行一系列殖民统治政策。
1846年5月,亚马留单方面宣布对澳门华籍居民征收地租、人头税和不动产税,把只对葡萄牙居民实行的统治权,扩大到华籍居民。亚马留之举引起驻澳的清朝官员的严重抗议与交涉。
从1849年开始,亚马留将清朝官员赶出澳门和捣毁清朝海关,并停止向清政府缴纳地租银。亚马留的举动,进一步激起了华籍居民的民愤。亚马留在同年8月22日被刺杀身亡。
(3)条约定案:
1862年葡萄牙曾与清政府草签《中葡和好贸易条约》,欲将澳门地区转为葡萄牙之属地,但被发现而告终。
直至1886年(光绪12年),葡萄牙与英国代表藉鸦片缉私征税的合作与清政府谈判。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先后签订了《中葡里斯本草约》、《和好通商条约》,条约列明:“由中国坚准葡国永驻管理澳门以及属澳之地,与葡国治理他处无异”。
为避免主权彻底丧失,清政府保留了将澳门让与他国的权利,葡萄牙若想将澳门让与他国,必须经过中国同意。
澳门回归意义:
从1849年中国丧失在澳门的实际主权,到1999年中国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历史走过了整整150年。澳门的回归在世界范围内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首先,澳门回归祖国在亚洲解放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1553年葡萄牙入居澳门,到葡人获得统治权,再到现在已近500年。如今中国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中华民族耻辱的一页,不仅意味着西方在中国的殖民主义的结束,而且最终结束了白人在亚洲统治的历史。
为了使澳门早日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历届政府曾作出过各种努力。但只有在今天,中国一发出收回的声音,葡萄牙政府即顺应了潮流,这足以说明现在中国的强大。
而且中国在解决澳门这个历史遗留的问题上,又表现出了体谅和现实态度,将在本世纪内收回澳门的具体时间,放到了本世纪最后一年的最后一个月,充分反映出一种宽宏的气度。
其次,澳门回归祖国奠定了中葡两国关系发展的新基础。中葡联合声明妥善地解决了历史遗留下来的澳门问题,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葡萄牙同亚洲国家,特别是同中国的关系开辟了前景。
中葡联合声明既重视中国对澳门的主权,也尊重葡方的利益,是相互理解和友谊的典范,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历史性文献。
中葡两国的友好合作是澳门顺利回归的保证,而将来澳门回归后,两国关系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澳门也将成为中葡两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纽带。
另外,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性。“一国两制”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份,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同中国国家统一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在客观地分析了台湾、香港和澳门的历史和现实之后得出的正确结论。
香港问题、澳门问题的圆满解决,充份显示了按照“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实现中国统一大业指导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所以,“一国两制”方针将能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和民族的全面振兴。
七、戊戌变法120周年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维新变法、维新运动,是晚清时期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戊戌变法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实施。
主要内容:
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吸引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陆军海军同时规定,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但因变法损害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利益而遭到强烈抵制与反对。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戊戌政变,光绪帝被囚,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日本,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被杀,历时103天的变法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历史意义: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2、它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
3、戊戌变法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接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功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编辑丨墨池 监制丨昍朤
LINHAIJIAOYU
百万家长关注我们了
大家都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