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快到了,如何送出一份自己喜欢,别人满意的礼物呢?
以沐小姐为例,给大家科普三个送礼“姿势”,看完保证很长见识。
首先,你先从网上下单几组酒。
是的,要想赶上端午,现在可以把酒预备起来了。
下单后,经过两三天的等待,酒到了你身边。
打开一看,你会发现一箱有两瓶,上面还绑了一个漂亮的方巾。方巾作用可多,如果你喜欢的话,就把它偷偷拿下来私藏,没有人会发现的。
又过几天,端午终于来了,备好的酒终于派上用场。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01
送好友的正确姿势。
假期的早上,你睡到自然醒,在床上伸个懒腰感叹:睡到自然醒可真是太爽了!
磨蹭了好一会儿,就在约定时间快到了的时候,你总算…………
从床上下来啦!
飞速洗脸化妆,你提溜着礼盒就出了门。
迟了约20分钟到达约定地点,然而你猛地发现,朋友……
居然也没有来!
这个画面让你简直……
松了一口气——果然是亲姐妹呢,一点都不拿准时当回事。
好不容易朋友到了,然而尴尬的事情却发生了。
朋友见你居然带了礼物,吓得一个托马斯回旋后空翻地不敢靠近。
她可能在想:两人都已经是见面不用洗头的关系,你来见我居然还送礼?这是把我们的友谊置于何地?
这时送礼法则第一条横空出世:
送礼的最高境界,就是让人看不出你在送礼!
于是你大方地拿出酒,摆在桌子正中间,豪气冲天道:“同事送我一组酒,我带来我们俩一起喝!”
此计名为:“暗度陈仓”。特意买的偏说是送的,既化解了她的尴尬,又顺利送出酒,还能自己捞回一杯,简直皆大欢喜。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02
送长辈的正确姿势。
见亲戚的当天,你依旧……顽强地在床上赖到十点!
总算起来,听到你妈催你化妆,然而……
化妆?化什么妆?!所有亲戚都像直男一样,根本看不出你有没有化妆!
刷牙洗脸,拎着礼盒出了门。
到了亲戚家里,你还没出声就已经被人热情洋溢地请了进去,亲戚见人第一句:“哎哟,好久不见了哦!”
坐在屋内,你们展开了亲切友好但又不知所云的交谈,然而,某一瞬间,话题突然滑向了不可预知的方向:“何时才能喝上你的喜酒?”
敏锐的嗅觉让你立刻意识到危机,对此你身经百战,夺门而逃是不可能的,正好此时有酒,你利落拿出酒,同样语重心长地握住亲友的手,诚恳把酒交到她手中,顺便道:“这不是给您送酒来了吗?”
亲友被你这一番骚操作得不知改如何是好,而你站起来,撩一撩头发,深藏功与名。
这种操作方法的核心就是:敌乱动,我不动。对话不投机的人,咱以不变应万变。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用场之三:
送前辈的正确姿势。
节日,真是个走亲访友的好时候,见领导、见师傅、见导师……统称:见前辈。
见前辈如何送礼?
首先,化成辣妹不合适,所以你得先给自己捯饬出一个清新小美女淡妆,其次,穿得太休闲不合适,所以你得稍微打扮下自己,让自己看起来像个情绪稳定且混得还行的大人。
好不容易收拾完成,拎着礼盒来到前辈的家,门一开,前辈礼貌周全地把你迎进家门。你友好而忐忑地把礼物递过去。
这个时候很尴尬对不对?前辈一定会说:“来就来嘛,还带什么礼物。”
然而礼物带都带了怎么办?
有一计,叫“共有礼物”,方式特别简单,你只要礼貌而不失客气地说这么一句:“这个酒之前偶然尝过,很好喝,带给您品品。”
这话当然不是瞎说,里面有非常深刻的科学原理。
有人做了个实验,找了几个人分成两组接受礼物,两组礼物完全一样,唯一不同在于其中一组被测者接受到的信息是:你们的朋友也有同样的东西。
测试结果出来,被告知朋友也有同款的测试组得分更高。
这就是“共有礼物”的魅力,告诉前辈:我真没有刻意在送礼,我也有这个东西,我觉得这个东西很好,带给您看看——拉进距离的万能说辞。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以上。
囊括送礼三种人群,不管送什么,怎么送都不尴尬。
接下来要说说送礼的主角:酒。
送礼其实很有讲究的。
送酒的习惯很久之前就有了。追溯古代,附属国、大臣都会给皇帝送酒,也就是我们说的“贡酒”,现在逢年过节,各种红酒,白酒,保健酒也是礼品热门选择。
送酒流行的原因之一,也是它寓意好。
“酒”和“久”同音,送酒代表你愿望两人感情长久,和酒一样,越久越醇。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送酒,数量上很有要求。
送出去的东西,都讲究吉祥,而好事成双,酒也要一双一双地送,以前他们为了送一双酒,特意把两瓶酒装袋子里,还有的在两瓶酒上拴根绳拎着。
在这点上,沐小姐就不错。
首先,沐小姐满足大家对酒的美好寓意。
其次,我们不仅有两瓶,成双成对,这两瓶还给你礼盒装设计好了,拎走就能送人。
重要的是,我们的礼盒装设计,颜值摆在那里,送人的同时还十分有面子。
尤其要说一句,我们的酒,还会送一块宋画古典方巾,独家的,有九种用途,别处根本买不到。
再说,送礼也要送出气质,白酒太刚,红酒太装,像你这样永远十八的少女,就应该送甜甜少女心的小甜酒。
端午快到了,礼物——沐小姐,备好了吗?
(点击图片即刻购买↑↑↑)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陆琪”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陆琪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