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夫妻在一起生活久了,
会呈现出人们所说的“夫妻相”。
却不知夫妻生活久了,
还可能会得“夫妻病”!
这不,就在近日,
湖北一对夫妻
同时被查出患上甲状腺癌!
图文无关
难道癌症也会传染?
错!只是因为这对夫妻
都有一个相同的饮食习惯,
医生说了:
它才是夫妻俩同时患癌的重要原因!
39岁的熊女士和41岁的丈夫都是湖北黄冈蕲春县的农民,平日里两人身体状况不错。半个月前,在县城居住的亲戚邀请下,夫妻俩到县医院做了体检,没想到体检结果让夫妻俩大吃一惊,两人被同时诊断为甲状腺结节。
图文无关
在当地医生的建议下,夫妻俩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乳外科,医院为方便夫妻俩相互照顾,特地将他们安排进一个双人间病房。
该院甲乳外科吴高松教授细致地查看了夫妻俩的病情,结合彩超报告高度怀疑为癌症,并迅速实施手术。
果然,病检报告证实了吴高松教授的判断:夫妻俩均患上甲状腺癌。
图文无关
吴教授和熊女士交谈中了解到,从10多年前开始,熊女士每逢过年时都要腌制足够吃一年的鱼肉和咸菜,她和丈夫几乎每餐都要吃腌制菜。
吴教授表示,最新的《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致癌物清单》明确将腌制食品列入一级致癌物,常吃腌菜是夫妻俩患上甲状腺癌的重要原因。因为咸菜和腌制品里面含有较多的亚硝酸盐,虽然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进入体内会和胃内的蛋白分解物结合,形成致癌物亚硝胺。
一类致癌物中的食物类
确定时间 | 主要成分 | 常见食物 |
---|---|---|
2012 | 黄曲霉毒素 | 发霉的花生,自榨花生油等 |
2012 | 亚硝酸胺类化合物 | 中国式咸鱼 |
2012 | 苯并芘 | 烤肉 |
2012 | 乙醇 | 酒 |
2012 | 槟榔素 | 槟榔 |
2012 | 亚硝酸盐 | 隔夜菜 |
2012 | 砷及无机砷化合物 | 雄黄酒,含砷的饮用水 |
2012 | 华支睾吸 | 未煮熟的螺类、鱼类 |
2012 | 镉及镉化合物 | 被镉污染的水和食物,如“镉大米” |
2012 | 马兜铃酸 | 包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
“甲状腺癌早期临床表现不明显,夫妻俩长期共同生活饮食习惯高度一致,一方若查出甲状腺癌等癌症,另一方就要提高警惕。”吴教授提醒,大家要养成均衡饮食的习惯,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吃腌制食品。
其实,生活中
不仅是饮食习惯,
就连在飘香的厨房、翻炒的锅灶里,
如果不注意,
也会藏着致癌、致命隐患!
我们中国饮食多以“煎、炒、烹、炸”为主,但烹饪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油烟,很多人炒菜不爱开抽油烟机,或者炒完菜立刻关闭抽油烟机,这种做菜习惯可能会害了自己、害了家人!
烹调油在高温状态下会产生油烟,其中含有许多具有刺激性的有害物质。另外,厨房油烟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因素。国内外研究发现,女性从事烹调的年头越长,每天炒菜的次数越多,患肺癌的风险就越大。
这是由于厨房做饭时高温油烟产生有毒烟雾,使局部环境恶化,有毒烟雾长期刺激眼和咽喉,损伤呼吸系统细胞组织,很容易使肺癌发生。
很多人刚学做菜的时候,家里的老一辈经常强调要“等锅里的油冒烟了再把菜放进去”。
当油锅开始冒烟的时候,说明油温已经挺高了,这时就很可能会产生一些致癌物质。
炒菜时温度越高、时间越长,产生的丙烯酰胺(2 类致癌物)越多。
炒菜油温越高,出来的食物颜色越深,产生的有毒和致癌物也会较多。另外,如果食物烤到焦糊或炒完菜不刷锅,锅表面会附着有食物残渣,再次加热,也会产生有害物质。
2012 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监测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食盐摄入量每天为10.5克。这大大超过了6克的每日限定量,也就是说,中国人平均吃了限定量的两倍。
做饭放盐过多,除了会高血压的等心脑血管疾病,还会增加胃癌的发病风险。研究发现,食盐的致癌的原因之一是高渗透压对胃黏膜造成损害,从而造成一系列病理改变。
炸东西时,用油量比较大。浪费似乎不太好,很多人就会把煎炸过的油重新收集起来,存着下次炒菜时接着用。
你不知道的是,在用过的油里,会含有上次煎炸时的各种残留的有害物质。这些油脂如果持续受热,还会继续产生一些致癌物,比如著名的「苯并芘」——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认的1类致癌物。
有些人常吃煎炸的食物,家里经常会炸一些食物,但这会增加患癌风险。
像土豆、馒头这样高碳水化合物、低蛋白质的淀粉类食品,以及一些蔬菜,在煎炸、烧烤等高温(温度通常超过 120℃)烹调时,也更容易产生丙烯酰胺等致癌物。
有些人喜欢使用未经精炼的“毛油”、“土榨油”,觉得这样的油天然、味道香、更健康。
其实,这些油未经过精炼加工,杂质多、烟点低,容易形成大量油烟,更容易产生致癌物。
如果你是家里的掌勺人,
请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别让这些习惯害了家人!
来源|健康时报、北京卫视
编辑|芦李娜
推荐阅读
给晨报君加油,点个“在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闻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闻晨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