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正在征稿 | 网络直播众生相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来源:三联生活周刊 公众号
分享到:

03-01

2016年被称为“网络直播元年”,大小平台超过300多家,注册用户超过4亿,短短两年后,增长大幅减缓,直播平台和形式迅速更迭,“淘汰赛”阶段开启了,现在想想,曾经风靡一时的“直播答题”也不过是去年这个时候的事。

 

“直播答题”这种形式不算新颖,其前身是变着花样推陈出新的电视答题节目。从上世纪末的“幸运52”到今天的《一站到底》,选手们的背景越来越出色,题目也越来越天南海北,比如“咖啡的故乡在哪里”“辣椒的辣度单位是什么”……多人比赛式答题往往伴随着选手声嘶力竭的抢答看得人心潮澎湃,但电视节目一直以来较低的参与感,令“直播答题”油然而生。

 

《一站到底》


网络联合直播也花费了一些时间,从1997“央视直播年”到2016,几乎跨越了20年的时间。其间在2006年前后,土豆、优酷相继上线,互联网视频点播走入小高潮。视频点播也在多维互动上下了很多功夫,比如从日本引入的“弹幕”,让用户留言穿越不同时空汇合在视频的某个场景,直到今日依旧是潮流所在。

 

如今直播届发展得很热闹,从专业的游戏、体育直播,到非专业的美妆、旅游、娱乐直播,随便搜一搜就会发现什么样的直播都有,写代码的直播、上班直播、考研党自习室直播、虚拟主播直播……一些直播看上去令人舒爽,比如电竞游戏真的需要膜拜,大胃王鼻祖“吃货木下”不论真假,能享受那么多五花八门的食物真是“不羡鸳鸯不羡仙”。


 吃货木下


不过随之而来的法律及道德问题也让很多人担忧,毕竟网络监管来得更难了。除此之外还有“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写于1985年的书看起来毫不过时,“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让人喜忧参半的直播的心理基础是什么?厦门大学副教授陈经超借由本尼迪克特·安德森在《想象的共同体》的观点指出,“‘第一现场’、‘第一时间’的声画,增强了受众之间的共鸣,巩固了想象的共同体,赋予了受众所需的归属感。想象共同体的构建缓解了社会中个体的孤独感。”而网络直播究竟有何魔力,也许可以在《今传媒》“网络直播乱象及原因分析”给出的关键词“释放压力、窥私猎奇、缓解孤独”中可见一斑。

 

关于网络直播你有怎样的了解或感受?你看过哪些有趣的直播?是否参与过直播?如果可以想要做哪些直播?关于这些都可以向我们来稿,让我们站在不同角度发现网络直播的世界。



 中读投稿专栏“WeWrite”与《三联生活周刊》

 王牌栏目“生活圆桌”联手发起主题征稿啦!



征稿主题】

网络直播


【投稿要求】

1000字以上,畅所欲言;

署名必须为中读用户;

仅对文字进行征集。

标题请注明:生活圆桌投稿|XXXX


【投稿方式】

1、打开中读 App,点击页面右上角“+”,写长文,勾选“生活圆桌”专题进行投稿;

2、或打开中读 App,在首页 WeWrite 频道下找到本期征稿文,直接在征稿文下贴读感;

3、标题格式:【投稿】XXXXX;


【投稿福利】

入选稿件将发布在《三联生活周刊》中“生活圆桌”栏目下,稿件一经采用将获得稿酬500元




▼ 如何提高投稿命中率?

马上点击文章标题

查看生活圆桌往期精彩稿件:


《他来自江湖》

老爷子高兴得不得了,让徒弟表演摔跤助兴,最后自己也上台来了几个回合,这是我第一次看见老人亮出真正的摔跤功夫。搭衣,拱手,蓄势待发,一个弓步蹿身上前,四条有力的臂膀钳在一起,角力,较量,盘旋试探,猛然发力,一招制敌……那一天老人红光满面,意犹未尽。我想在他心中,那个武林的江湖是永存的,那一刻,21世纪的车水马龙、喧嚣聒噪,仿佛都隐退了声音,属于他的江湖又回来了。

《非典型性跳槽》

回头再看,我觉得跳槽需三思:一思跳槽跳跃的是自己的人生,可能跳到海阔天空,也可能是阴暗沟渠;二思跳槽若脚上无千斤之力,脚下无垫脚之石,脚前无平坦高地,无法做到稳、准、狠,也跳不到理想的位置,所以跳前得找准时机,积蓄资源与力量;三思跳槽跳来跳去,终需安定,喜爱与适合难以兼得,选你所爱,也要爱你所选。

《在别人身上看见生活的可能》

遇到如此有涵养的同龄人开豪车,我也不可免俗地会在心底产生羡慕之情,但很快会意识到,也许更多的是因为他们身上的活力、沉稳、果决而印象深刻,如若开不上豪车,有一份令人赏心悦目的涵养也是值得去努力的事情。

晚上下班我通常选择错开晚高峰去乘坐地铁,可以在去往地铁站的路上悠闲地步行,让身体尽情舒展,让思绪放空。而到达地铁,不同于早高峰,我会偶尔无意识地观察一些人,想象着他们的生活,感受着当下。



【关于“WeWrite”】


“WeWrite”是中读的读者原创园地与新秀选拔平台。只要你有写作的欲望,只要你有生活的感悟,都欢迎你向我们投稿。我们鼓励对生活的一切探索,尤其欢迎社科人文类的思考。如果你已经跃跃欲试,下面就是具体的投稿规则


每周发布一篇主题征稿,供才华横溢的你尽情发挥。


1. 被“WeWrite”采用并发布的文章达到一定数量后,你将获得中读加 V 认证,成为中读签约作者,获得中读 App 平台的推荐。

2. 你还将获得在三联书店旗下《三联生活周刊》《新知》《读书》《爱乐》杂志发表文章的绿色通道,以及作品集结出书的机会。


你和中读作者之间,也许只差这个机会了。我们在这里,期待着你的来稿。


内容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zhongdu@lifeweek.com.cn


▼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中读 App 

阅读38089
网络 众生相 
举报0
关注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号:lifeweek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三联生活周刊

微信号:lifeweek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