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他担任过部长,80岁再婚,人生最美的16年扎根在新疆...

作者:新疆我的家 来源:新疆我的家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他才华横溢,著作满身

曾担任过文化部部长

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

他扎根新疆16年

把新疆当成了人生的纪念

他把一生最好的年华都留在了这里

他就是,文学泰斗王蒙



年少得志的文坛新星


1934年,王蒙出生在北京,从小学开始就展现了非凡的文学细胞。 


1941年,上小学二年级的王蒙买了一本书《小学生模范作文选》,读到的第一句话是“皎洁的月儿升起来了”。“皎洁”二字,让年幼的他有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原来月亮那明亮、干净却又不刺眼的光芒,可以用这个词表达得那么贴切!


童年时期,王蒙最爱读《唐诗三百首》,虽然读不懂内容,但是诗词的韵律美着实令他着迷,久而久之,王蒙能够做一些简单的打油诗。“千里追风谁能匹,长途跋涉不觉劳,只因伯乐无从觅,化作神龙上九霄”。



除了童话和诗文,小小的王蒙对武侠也爱到了近乎痴一般的地步。王蒙乐了:“我小时候特喜欢武侠,非常向往武侠中人物的那些功夫,甚至还练过‘金钟罩’、‘铁布衫’,当时竟然真的拿一些硬东西往头上砸,好疼啊!有一次砖头太大了,几乎把自己砸晕,从此停止了‘特异功能’的练习,但他还是很希望有人来研究这个!”



1953年,时年19岁的王蒙,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正式进入了文坛。但上世纪50年代的“反右”运动,也让王蒙也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窘。


王蒙在1956年4月,21岁半的时候,写下了改变了他一生的《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但正是因为这部揭露反官僚主义的书,他被划为“右派”,在那个年代揭示反官僚主义,是多么有勇气的事。



然而,面对这样几乎灭顶的残酷打击,王蒙却说“我既不觉得它完全是冤枉,也不觉得它有道理”。王蒙说,在那段“接受考验的日子里”,给他最大鼓励和安慰的,就是文学。


“一条清蒸鱼的中段”


1962年,王蒙被平反,摘掉了“右派”的帽子,在一切看起来开始变得风平浪静的时候,王蒙却主动要求携妻子一起去往新疆。


1963年王蒙来到了新疆。从此,王蒙从一个少年得志、前途光明、带有理想主义的青年作家,一个猛子扎到了生活的最底层。


1962年母亲与姐弟四人。左起:妹妹王鸣、弟弟王知、王蒙、母亲董敏、姐姐王洒。


王蒙开始在乌鲁木齐工作,1965年4月又直接下到边疆地区伊犁的农村巴彦岱,兼任公社一个大队的副大队长,实行毛主席提出的“三同”,即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


1969年的革命大联合时,文联的两派群众组织“大联委”致函巴彦岱公社革委会,声称王蒙是没有改造好的右派分子,因此要扣发工资,只发60元生活费,并要求巴彦岱革委会冻结其存款。公社革委会明确告诉王蒙,不会同意“大联委”的要求的,因为他们一直认为王蒙在巴彦岱“表现很好”。



1965年4月,王蒙来到了巴彦岱的伊宁县红旗人民公社。经过短短的熟悉过程后,即分到二大队一小队参加生产劳动,后又担任二大队副大队长,住到了一生产队水利委员,维吾尔族老农阿卜都拉合曼的家里。这家的女主人叫赫里倩姆。


在六年的时间里,王蒙只要没外出,差不多每天都喝她烧的奶茶。房东家养着一头奶牛,女主人每天挤的奶主要做奶茶。王蒙早上总是一面看着赫里倩姆以娴熟的技艺做着奶茶,一面欢声笑语地唠着嗑,开始是结结巴巴的汉语维吾尔语加手势,慢慢维吾尔语越来越熟练。


王蒙说:青春是伟大的财富,信任是永远的靠山,率真是制胜的法宝,好奇点燃了学习的热烈,友善铺就了向前的坦途。



为了彻底与维吾尔族农民打成一片,王蒙下苦功夫很快熟练掌握了维吾尔语。他朗诵维吾尔语《纪念白求恩》,与各族农民一起聚会饮酒闲谈,妙语联珠,谈笑风生。  王蒙还从维吾尔语文本阅读了鲁迅的《呐喊》,高尔基的《在人间》,以及《纳瓦依》、《圣血》、《布哈拉纪事》、《骆驼羔样的眼睛》、《我们时代的人们》、《鲁拜集》等一大堆书籍与手抄本。以至于有次他在房里用维吾尔语朗诵毛主席著作时,一位偶然路过的的维吾尔族大妈还竟然以为是电台的广播。



由于从1969年初起,王蒙的工资被扣发,每月只发60元生活费,以至于他感到手头日益拮据。同时,离开了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联已经六年,想回去探探“家”。于是,1971年初春,他乘长途汽车回到了乌鲁木齐,来到的文联。1971年4月,根据上级的决定,他和文联的其他人员一起,下到了位于乌鲁木齐市南郊乌拉泊的五七干校。在那里他一直呆了三年。


当时的五七干校由两种人组成,一种是“五七战士”,也就是没有所谓的“政治问题”的革命干部,属于人民一份子。而另一部分则是有“政治问题”之人,挂在那里接受改造,以观后效。



王蒙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属于什么人,于是还是以静制动,见机行事。不久,在一次会上,他终于发现与会人员全部是“五七战士”,心里终于有了点底。在接下来的另外一次会议上,他委婉地提出了自己的身份问题,得到了干校校长,原文化厅厅长的“确认”,他这才放下心来。



既然是自己人,扣发工资就失去了依据,于是王蒙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1971年底,他被扣的三年的工资两千多元人民币,终于回到了他的口袋里。这在当时不是一笔小钱,他感到是发了一笔小财。他妻子当时在信中就“欢呼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



在那段时间,王蒙的创作曾一度遇到困难,他把他的遭遇告诉了房东阿卜都拉合曼。阿卜都拉合曼安慰他道:“您现在在这儿,每天扫地也好,农村劳动也好,这是暂时的,你早晚还要回到你的文学的岗位上。“这位老农的智慧、常识和信心直的赛过了许多读书人。阿卜都拉合曼的话很快就应验了。


1973年,王蒙离开五七干校回到乌鲁木齐搞创作,算是回到文学岗位了,重新拿起了笔杆子。虽然受当时环境限制,发挥不了多大的文才,但毕竟可以读书写作了。特别是有机会读到了一些外文翻译过来的内部资料,为他文革后施展才华储备了不少有用的知识。



极致的极致就是从容。一个历经世事的文人,“呆若木鸡”般的深藏不露,淡定从容冷静。仍然保持着创作的热情,坚持创作。



70万字的《这边风景》是王蒙在新疆16年里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写于1974年至1978年,尘封30多年的手稿直到被儿子儿媳在北京旧屋无意中发现,才于2013年得以出版。这部书被评为2013年的中国好书,也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有两句新疆谚语让他印象深刻——一句是:除了死以外,其他的都是“塔玛霞儿”。游戏、散步、歇着、唱歌,或者欣赏都叫“塔玛霞儿”,意思是人应该寻找快乐。还有一句谚语,是说如果有两个馕,一个可以吃掉,另一个应该当手鼓,敲着它跳舞。正是这种乐观的情绪,影响了王蒙和他的创作。




这部小说里,王蒙写人物心理,写人物品格,写生活对人的吸引力,写男男女女,爱怨情仇,写汉族、满族、蒙古族十几个民族,吃喝拉撒睡,柴米油盐酱醋茶,维吾尔族人怎么打馕,维吾尔族人怎么结婚,什么都写。“几个农妇,张家长李家短,一边喝茶掰馕吃一边说话。


王蒙说:"《这边风景》记录了我39岁到47岁之间的人生,就像一条鱼的中段,在我的作品里面,可以说是最具体最细腻最生动最感人的,从头到尾都是掏心窝子的真情实感,这是我今天再也无法抵达的写作状态了。"



1979年6月12日,在新疆生活16年的王蒙踏上了北京征途。“我去新疆的时候呢,29岁,1963年。回来的时候45岁,1979年。盛年都在新疆度过了。”“我是在一个艰难的时候到的新疆,到了伊犁、到了农村。但是,我在那确实得到了快乐……”


自 70 年代末从新疆“归来”后的王蒙创作了《歌神》《买买提处长轶事》《杂色》等一系列描写新疆伊犁的作品,特别是长篇小说《这边风景》与《在伊犁》系列小说,更是构成了王蒙新疆小说特别是“伊犁叙事”的“双璧”。


王蒙通过他的《这边风景》等小说,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美学范式——“新疆美学”。没有新疆16年的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王蒙,当然,更不会有王蒙描写新疆生活的 200 多万字的作品。


  

文化部部长王蒙


“1985年就传出了上边正在物色新的文化部长的消息,说法不一,一会一个样,王蒙也没当回事。第二年的春天,一天下午,中组部的一位负责同志找到王蒙,正式提出了让他当文化部长的事。他一听就很吃惊,对于掌管一个部门,没有心理准备,推辞未果。


在任期间,他并不认为自己是一个“干得不错”的文化部长,“我对部长的工作缺少足够的投入与献身精神,缺少对部长的工作以死相许、以命相托的责任感,这对于信赖和支持我的上下同志同事,都是一种辜负,是一种对不住”。


1994年与巴金在一起。


后来,王蒙眼看推辞已无任何意义,只好接受,但提出一个要求:“只干三年。”


任期一到,王蒙立马闪人,重回他的文学世界,又变成了无官一身轻的作家,甚至有点大逃亡的味道,王蒙表示,他一直都认为是在“服役”,他从未想过要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他的归宿始终都是回到写字台前。


生活万岁·爱情万岁

在北京街头,即使碰到一位卖馕或烤肉串的新疆老乡王蒙也要与他们搭讪一番。王蒙经常到北京的新疆餐厅用饭。甚至人生非常重要的“金婚”都选择了新疆。


2007年,王蒙与妻子在新疆饭店举行了金婚纪念。王蒙与妻子从1953年恋爱,到1957年结婚,经过了政治运动中的没顶之灾,经历了远走新疆,把户口本从北京迁到乌鲁木齐,再到伊宁市,再回到北京。



不幸的是,2010年王蒙的原配妻子查出了结肠癌症。当时的王蒙正率一作家团出访美国,当得知她的患病情况后提前赶回了北京,从机场直接赶到她所住的好医院。化疗、陪住、伽玛刀治疗、凌晨排队看中医,王蒙虽然对妻子照顾的无微不至,但依然没能阻止死神的降临。2012 年3月23日,崔瑞芳去世,享年80岁。


“然而我失去了你,永远健康与矜持的最和善的你,比我心理素质稳定得多也强大得多的你。妻子的离世对于王蒙来说犹如天崩地裂。但他没有忘记妻子的临终遗言:坚强。



2013年,怀念着也苦想着瑞芳、万念俱灰的王蒙在友人的关心下结识了《光明日报》的资深知名记者,被称为美丽秀雅的单三娅女士。王蒙说:“我们一见钟情,一见如故,她是我的安慰,她是我生机的复活。我必须承认,瑞芳给了我太多的温暖与支撑,我习惯了,我只会,我也必须爱一个女人,守着一个女人,永远通连着一个这样的人。我完全没有可能独自生活下去。三娅的到来是我的救助,不可能有更理想的结局了。”



王蒙于2013年10月1日与单三娅结婚,已过80岁的王蒙不禁在书中欢呼:“生活万岁,青春万岁,爱情万岁。”



王蒙多次说,新疆是他“独一无二的创作本钱”。新疆是他的第二故乡,新疆是他的人生的纪念,新疆是他的快乐与坚毅的源泉。新疆在诸多方面对王蒙产生了深刻影响。



王蒙扎根新疆16年

把人生最好的年华都留给了新疆

一代文学泰斗

一直在用他的作品描绘新疆

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更真实的新疆


他常说新疆在他困难的时候庇护了他

但他又何尝不是在用一生回馈新疆呢


来源:综合网络

编辑:彼出于是  审核:月之  终审:海峰

其他人都在看


高手在民间,评论更精彩

往下拉查看或提交您的评论

新疆风俗 新疆人情 新疆故事 新疆我的家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阅读39315
新疆 
举报0
关注新疆我的家微信号:gh_bc3636a258b8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新疆我的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新疆我的家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