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最高10元的教龄津贴已不足以表达“诚意”!有望提高吗?教育部回应了

作者:临海教育 来源:临海教育 公众号
分享到:

03-02

30年间,什么都在变,唯独教师的教龄津贴没有变——依然停留在30年前的岁月里原地踏步。


1

10元教龄津贴已不足以表达“诚意”


教龄津贴的初衷是展现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随着工资水平整体提升,10元封顶已不足以表达“诚意”。


针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5号“关于进一步提升教师获得感、幸福感、尊严感的建议”,教育部近日在其官网公开了相关答复。其中,对于“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的建议,教育部称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接下来“将继续努力争取”,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上世纪80年代,我国出台了《关于教师教龄津贴的若干规定》,开始对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发放教龄补贴。教育部上述回复提及,教龄津贴于1985年设立,曾经对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发挥了较大作用。


“国家设立教龄津贴是为了体现对教师职业的特殊尊重,当时教师工资普遍只有每月几十元,每月3-10元的教龄津贴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目前教师工资已经普遍每月三、四千元,教龄津贴仍然每月3-10元,已经失去了其应有的功能。”教育部在回复中称,广大教师对此意见较大,希望国家提高教龄津贴标准,将尊师重教落到实处。


关于提高教师教龄津贴标准的建议,教育部称,这有利于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教育部将继续努力争取,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记者注意到,事实上,近些年来,各级两会上时有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希望国家有关部门提高教龄津贴。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称,建议适当提高教龄津贴,让长期在一线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不在待遇上吃亏。


“目前的职称评价标准往往重视发表的文章及获得的奖项,有些老师在教学上付出了相当的努力,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工作,但在科研上却较少去重视,低水平的教龄津贴导致一线教师的工资水平较低。”马秀珍接受新华社采访时说,设立教龄津贴不仅体现了社会对教师的重视,也符合教育发展的规律。


她建议,教龄津贴要随着其他津贴、补贴的增长而增长,按当地教师队伍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提高,按照最初教龄津贴占工资总数的比例算,目前的教龄津贴应该调整为每月200元-300元。这样有助于在一线专心于教学工作的老师安心做好教育。


根据2017年1月《江西日报》报道,该省人大代表聂仕雄建议,教师的教龄津贴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增长,按当地教师队伍平均工资增长幅度提高。“按照最初教龄津贴占工资总数的比例算,目前的教龄津贴应调整为每月200元至500元。在国家未出台新标准之前,我省可出台地方性政策,制定新标准。”


对于舆论呼声,《中国青年报》2018年3月也曾载文,建议国家将教龄津贴调整政策纳入工作日程,不采取固定数额的方式,而是依据社会整体物价水平或教师基本工资的数额,建立一个按比例协调联动的办法,规定一个合适的百分比。


“例如,教龄满5年不满10年的,每月的教龄津贴发放标准为其本人基本工资的3%;满10年不满15年的,为5%;满15年不满20年的,为7%;满20年以上的,为10%。”上述文章称。


2

为什么教龄津贴30年不涨?


原因其实很简单:重视教育,但不重视教师。


一直以来,教育投入都是雷声大,雨点小。


教师工资水平不低于公务员的水平,唱了这么多年,有些地方依然是“空调”。


同一个市,不同县的工资差别都很悬殊。因为教师的收入有一部分属于县财政拨款,每个县的财政状况不同。而教师的队伍庞大,一些财政紧张的地方,首先会砍掉老师的支出。教龄津贴是全国统一标准的,这个和地方应该没有关系。


让人不解的是,教龄津贴怎么30年都不提高?


解释只有一个:教育部并没有把教师的福利待遇,真正放在心上。


国家鼓励教师终身从教,却不落实具体激励措施。按照当今的物价水平,教书20多年,每个月才拿10元的教龄津贴,连个盒饭都买不到,简直就是个笑话!


教书一辈子,每个月拿10元津贴,打了谁的脸?


教龄增长的背后,是一个教师青春年华的消逝,是无数个春夏秋冬奉献教育事业的见证。

提高教龄津贴,可激励教师的工作热情、稳定教师队伍,能让一线的教师安心搞好教育。


只有把调整提高“教龄津贴”的“真金白银”发到教师手中,才算是对老教师们的一份告慰。盼望教龄津贴的“原地踏步走”解禁为“向前走”!


综合整理自:澎湃新闻、同学哈

忘记在底部留言点赞哦~


编辑墨池   监制昍朤    

声明:本公众号为公益性非官方平台,由台州墨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管理运营

台州墨池:书法考级(回复考级)、网络教育、小程序、收银系统、人工智能标准化建设等

大家都在看








阅读39181
教育部 
举报0
关注临海教育微信号:gh_868620bd33d1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临海教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临海教育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