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被老师批评“太好动”,来自义乌的杨女士(化名)没想到,8岁的儿子在学校表现不好的原因,是铅中毒引起的。更令她没想到的是,竟然一家五口都中了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综合自都市快报、广州日报、中国儿科前沿论坛及网络等
一家人集体铅中毒
上周五,杭州市红会医院职业病科的病房住进了四个新病人,他们来自同一个家庭,杨女士和丈夫,还有他们的两个子女,集体发生铅中毒。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事情要从去年5月说起。当时,8岁的儿子军军(化名)时常被老师批评,说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好动。杨女士担心儿子的身体,带他到当地医院检查,没想到查出血铅指标高达270.8ug/L,明显高于国家标准(正常值为100ug/L),在当地接受了治疗。
回去后,军军上课时候的状态仍旧时好时坏。杨女士不放心,1月28日,等到放寒假,她又带着儿子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再次检查。原本以为血铅指标应该正常了,可检查结果却提示血铅为313.5ug/L,比上次检查的指标还高。
因为不明确患儿铅中毒的原因,医生警惕性很高,建议军军的家人都查一下血铅指标。到了2月底,检查结果一出来,一家人目瞪口呆,除了军军之外,杨女士和丈夫,还有大女儿和奶奶,全部铅中毒!
经过医生仔细询问和追溯,最后发现原来“罪魁祸首”是去年清明节祭祖时锡壶盛过的酒。
杨女士家盛酒的锡壶和祭祖用的酒
在杨女士的家乡义乌,每年的清明、农历七月半、冬至、小年、除夕、正月十五,都有祭祖的习惯。而在祭祖时,按照习俗需要用锡壶盛酒,而且还需要加热,不能用冷酒。
杨女士说,祭祖结束后,家里人觉得把酒倒掉太可惜,于是将锡壶中的酒倒入塑料瓶里当做料酒烧菜用。不知不觉中,全家都中了毒。奶奶由于恶心、呕吐等症状比较明显,留在当地治疗,她和丈夫还有两个子女转到杭州市红会医院职业病科治疗。
铅中毒会影响人体多系统
经过治疗,杨女士一家已于3月3日出院,不过后续要进行多次驱铅治疗,还要定期到医院复查。
杭州市红会医院职业病及中毒医学科主任李国辉主任医师介绍,锡本身没有毒,但是目前的锡壶大多不是纯锡,往往含有铅,加了料酒后,锡壶中的铅会慢慢地融入酒中,而加热,加速了这一个过程,人们食用了含铅的酒后继而出现了铅中毒。
铅中毒最典型的症状是腹痛,通常是脐周的部位,因为铅会导致人体的小肠麻痹,此外,还会引起贫血、肝功能异常、溶血等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功能受损,甚至影响肢体运动和正常呼吸。引起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等多系统的异常表现。
比如,对于神经系统,铅可透过血脑屏障,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认知功能障碍、痴呆、中毒性脑病。还可影响周围神经系统,出现铅麻痹。因此,铅对儿童的影响更大。对于消化系统,铅中毒后可出现腹痛、腹胀、便秘、肝功能异常等情况。对于血液系统,铅可抑制血红蛋白的形成,造成贫血。
作为一种具有神经毒性的重金属元素,其实铅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可谓无处不在。
1、在新装修房子里:
市场上一些伪劣油漆、涂料装饰材料中,会含有高铅;一些车内装饰品,也存在高铅风险。
2、孩子常接触的日常用品和学习工具中:
比如铅笔、蜡笔、水彩笔、涂改笔,颜色亮艳的儿童玩具和陶瓷器皿都很可能含高铅。
3、目前科学已证明的食品中含铅:
爆米花、松花蛋(制作过程中含有氧化铅)、用锡焊的铁皮罐头等。
4、家庭中必备的日常用品:
比如含铅的药品、化妆品、电池。
5、汽车尾气:
城市空气中的铅60%以上来自汽车含铅汽油的燃烧。
6、看身边是否有化工厂:
污染物会通过空气和土壤扬尘两种方式进入体内。疾控专家介绍,近些年来多地密集发生的儿童血铅中毒事件,都有一个相似的特点:孩子的生活周边有着含铅等重金属类的工业企业分布。
7、母体内高铅会传给孩子:
这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通过母体胎盘传输,另一种是哺乳时,通过乳汁进入婴幼儿体内。
因此,女性在准备怀孕的前三个月内,为了宝宝的健康考虑,有条件的尽量做一下血铅水平检测,未超标的要严防超标,而已超标的要积极药物治疗,等血铅回到安全水平后再要宝宝。
勤洗手
正所谓“病从口入”,预防铅中毒最重要的一步是保持环境的卫生。尤其是在接触了含铅的物质后。
远离铅制品
铅制品上的铅会直接影响健康,铅制品一般有铅蓄电池,铅玻璃,电瓶之类的,要尽量远离。
远离汽车尾气
汽车尾气也是含有铅的,但我们前面有一辆尾气很大的车时,不妨绕路而行。如果无法避让,也要减少吸入。
少吃松花蛋
众所周知,松花蛋在制造过程中,加入了铅的成分,经常食用会在体内累计大量的铅,存在风险。
多喝牛奶
牛奶是一种很好预防铅中毒的食物,牛奶中的蛋白质可以中和重金属,而且牛奶本身就很有营养。
多吃水果
水果,特别是还有维C的水果对于预防铅中毒具有很好的效果,在接触铅后建议食用一些带有酸味的水果,比如橙子,猕猴桃等等。
编辑:赵然然 责编:陈广泰
赶紧转发提醒身边的人
不要被铅毒害啦!
猜你喜欢↙点击“阅读原文”,获取更多健康资讯
点个好看让更多人知道!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广东卫生信息”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广东卫生信息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