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当心!
已有16349人被抓!
很多人倾家荡产!
国家出手大动作!
公安部发话
全!国!严!打!
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
公安部日前通报了打击“套路贷”新型黑恶势力犯罪有关情况,截至目前,全国公安机关共打掉“套路贷”团伙1664个,共破获诈骗、敲诈勒索、虚假诉讼等案件21624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6349名,查获涉案资产35.3亿余元。
据通报,河南安阳公安机关经过摸排经营,打掉一个主要侵害对象为在校大学生的特大“套路贷”黑恶团伙,抓获涉案人员129人,受害人达1.8万余人;
浙江温岭公安机关打掉一个以信息服务公司为掩护,实施网络小额贷款的特大“套路贷”黑恶团伙,共抓获犯罪嫌疑人263人,涉案金额4亿余元;
广东佛山公安机关打掉一个通过金融借贷平台和小额贷款公司实施“套路贷”的特大黑恶犯罪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92人,查扣虚高空白合同以及抵押的房产、车辆一大批,冻结涉案财物价值5090余万元;
甘肃酒泉公安机关打掉一个涉及7个省市、14家网贷公司的特大“套路贷”黑恶团伙,抓获犯罪嫌疑人400余人,涉案金额近亿元。
“套路贷”年利率实际往往超过2000%
据介绍,“套路贷”违法犯罪活动隐蔽性强、获利快、收益高且易于复制传播,危害极大。
一是侵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许多受害人一开始贷款金额很小,但在犯罪嫌疑人的“套路”和威逼利诱之下,很快就背负上巨额债务,有的受害人为此倾家荡产,只能卖房还债,甚至被逼自杀。
二是扰乱正常金融秩序。“套路贷”团伙普遍不具有金融资质,以民间借贷为幌子从事非法放贷活动,表面上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与借款人签订的是年利率24%的借条合同,而实际还款中往往是按照超过2000%收取利息,远远超过法律规定标准。
三是衍生出多种刑事犯罪。犯罪嫌疑人为催收债务,一般采取辱骂、恐吓、威胁等软暴力手段,有时还伴有暴力型犯罪行为,涉嫌非法拘禁、敲诈勒索、寻衅滋事等多种违法犯罪。
四是影响社会稳定。一些“套路贷”借助网络平台,从线下向线上蔓延,由传统的接触式犯罪转变为新型非接触式犯罪,侵害的群体人数更多、范围更广,社会危害大。
很多人因为“套路贷”倾家荡产!
有的人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你能想象
这样的事情
就发生在你的身边吗?
一起起 “套路贷”新骗局
也让不少人陷进了万年深坑
很多人倾家荡产!
女大学生陷“手机诱惑”
小额贷款惨变“无底洞”
为了购买心仪的手机,女大学生小刘经他人介绍,于2018年1月在管某处借款8000元,并签订了包含手续费、平台费等在内的15000元借款合同,约定每月还款1500元。
到了3月末,小刘未能将钱还清,管某又介绍小刘向陶某处借款6万元偿还前期债务;4月19日,小刘没能还清新的欠款,陶某又教唆她向郑某等人借款15万元偿还前期债务及各种费用,并约定每月还款1万元直至还清为止。
早先央视新闻曝光画面
后见小刘无力还款,郑某等人对小刘进行言语恐吓和人身威胁。为了躲债,小刘只好辍学在家。小刘的父亲了解情况后,选择了报警。
网上曝光的违法校园贷协议
学生们走投无路
有的父母,甚至被迫将治疗癌症的
手术费用于还债、 还贷!
最终沦为家庭负担!
好多学生终因不堪重负
怕拖累家人走上绝路
坑人!血泪教训!
再次敲响警钟!
擦亮!眼睛 !警惕三种“套路贷”
公安机关表示,这类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种是“房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名下有房产的客户,诱骗其贷款,层层设置违约陷阱,制造银行流水痕迹,通过暴力讨债或法律诉讼,达到强占受害人房产的目的。
第二种是“车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针对抵押机动车的客户,故意设置各类陷阱,以没有按期还款或者车辆GPS信号失联为理由,恶意造成受害人“违约”,将车辆强行“拖走”或者使用备用钥匙悄悄开走,迫使车主支付高额的“违约金”和“拖车费”。
第三种是“现金贷”类“套路贷”。犯罪嫌疑人以网络借贷平台和借贷APP应用为依托,以有消费需求又无经济实力的年轻人、在校大学生、无业人员等群体为主要侵害对象,以“无利息、无担保、无抵押”进行虚假的宣传,引诱其落入“套路贷”陷阱。受害人签订借款合同的时候,除了要提供正常借款需要收集的姓名、身份证、住址、银行卡、社保、公积金等财产信息以外,一般还被要求提供超出正常收集范围的个人信息,比如微博认证、手机里面的通讯录、微信通讯录,甚至手机服务密码。一旦发生他们认定的所谓“违约”情形,犯罪团伙就通过微信、电话对受害人的近亲属、好友,以及所有的社会关系人进行骚扰、辱骂、威胁、恐吓,采用发受害人头像PS的丧葬、低俗、淫秽照片等手段进行催收。
面对“套路贷”陷阱,要做到“三要三不要”:
一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量入为出,理性借贷。
二要选择有贷款资质的正规金融机构贷款,不要轻信没有资质的非正规公司发布的虚假宣传广告。
三是一旦发现遭遇“套路贷”,要及时向警方报案,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紧急扩散提醒!
2019,请每个人警惕!
千万不要陷入“套路贷”骗局!
重要消息
快提醒告诉更多的亲友!
来源:央视新闻
版权归属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
编辑丨张丽萌 监制丨宋士超 执行总监丨姚享
推荐阅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河南交通广播”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河南交通广播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