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旨在强化各方面重视就业、支持就业的导向;必须把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稳增长首先是要保就业。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凸显,新的影响因素还在增加,必须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
今年城镇新增就业要在实现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力争达到近几年的实际规模,既保障城镇劳动力就业,也为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留出空间,“只要就业稳、收入增,我们就更有底气”。
西安周至县丹阳村,20多名留守妇女在家门口的社区服装厂上班。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在任何国家,就业问题,从来都不只是一个经济问题。就业是社会财富一次分配的途径和手段,因而也是保证社会分配基本公平的基础,从而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基本保障。
就业稳,是收入稳的前提,是稳增长的结果;而稳增长的首要目的就是保就业,此即《政府工作报告》所谓“稳增长首要是为保就业”。如此对就业与增长之间关系的清晰表述,实际上交代了经济增长的驱动力究竟何在,说明了一个国家发展的目的究竟是为了什么。
在当今中国,所谓稳就业,并非只是稳定就业数量,更是将就业需求作为经济增长的前提性设定,以这个前提来扩大经济规模、调整经济结构、提升劳动力市场的容纳能力,以使经济增长的规模及其速度匹配或足以吸纳劳动力市场就业的需要。
显然,要做到这一点,殊为不易,但也绝非无路可寻。在此,以新技术来扩容就业规模,以新观念来改变就业导向,由新技术和新观念调整劳动力市场的就业需求,是一条被近几年的经济增长所证明了的行得通的就业之路。
恰在最近,有关“年轻人宁愿送外卖也不去工厂”的话题,就真切反映了劳动力市场上就业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种种就业观念的变化。外卖与工厂,代表的是两种不同的产业形态,其就业吸纳能力的消长反映了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如果观念跟不上就业结构调整的变化,那么,就会出现一方面就业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另一方面却有大量劳动力得不到就业机会的结构性偏差。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从经济发达国家的劳动力市场发展的历程看,在当今社会,第三产业的发展是解决劳动力就业的根本所在。
3月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张茅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中国去年平均每天新增1.84万户企业中的80%是服务业,90%以上都是民营企业。这个数字,与服务业和民营企业在劳动力市场上所吸纳的劳动力数量相契合。
有一个数据颇能说明当下劳动力市场就业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的“对接”结果:在美团270万外卖送餐骑手(其中60万为活跃骑手)中,有31%的就业者来自去产能产业的工人。这个数据,也充分说明了第三产业的新业态及其组合,可以在经济结构调整以及既有劳动力转移、新增就业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不仅如此,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吸纳巨量的劳动力,也可以拉动第二产业、其技术进步需求甚至也直接拉动第一产业的发展。
相关统计数据又表明,餐饮企业平均吸纳就业人数超过10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稳就业、增收入,就是要稳住、发展第三产业新业态。
文章来源:光明网评论员
投稿、合作QQ:892726843(加时请注明微信投稿or合作)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光明网”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光明网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