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莺/都市快报微信公众号
3月10日,记者在浙江省博物馆的“古埃及文明特展”现场发现一位“讲解员”,她没带话筒,声音很低,有六个孩子跟着她,其中一个高个子女孩叫她妈妈。
从展厅入口的古埃及地图开始,她一件件展品,一幅幅展板讲,还加入“法老的诅咒”、“法老传奇人生”、“木乃伊制作方法”等,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不少游客围过来跟着她看展览。
记者了解到,她不是博物馆讲解员,而是一名中学老师,为了带孩子看展览做了近半个月的准备。她比较低调,不愿透露姓名,只知道她女儿上初一。
展览她自己先来看过,刚好听到一位“金牌”讲解员的讲解,把地理、历史、科学等多方面一网打尽,还把古埃及文明与中华文明作对比。她当时全程录了音,计划着带女儿再来听这位讲解员的讲解。但后来一打听,周末人特别多,那位金牌讲解员也不常来,就想着回去自己整理录音,让女儿也听这么精彩的讲解。
讲解录音一整理,有几个G,近两个小时,转成文字有15000多字,其中有不少错字,而且没有标点。
她决定自己讲,开始校对文稿,一校就是四五天,然后背了两三天,除了一些人名地名,感觉大致顺序和故事基本掌握了。趁一个工作日午休,她又去了趟省博物馆,从入口处开始演练。这样彩排后,她有些信心了:“感觉这么讲下来孩子会喜欢,有些人名地名记不住,到时就带着讲义看一下。”
准备就绪,她让女儿请朋友一起听:“反正给一个孩子也是讲,几个孩子也是讲。”为了让孩子们感到被尊重,并激发他们认真对待,她特地制作了邀请函,写上名字,让女儿送给伙伴们。
几个孩子跟着她听,全程讲下来,差不多两个小时。孩子们又抢着看她手里厚厚的讲义,女儿还去看博物馆里播放的埃及历史的视频。她特别开心:“我觉得博物馆学习就应该这样,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让他们去探索更多的东西。而且我也学习到了不少知识。”
本期编辑 邢潭
推荐阅读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