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全国政协委员、佛山籍香港乡亲、香港佛山社团总会会长、香港信业集团董事局主席苏长荣在委员驻地接受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专访。今年,苏长荣带来两份建议递交大会:一份是为促进专业人才在大湾区内流动提供便利的建议;另一份是加快大湾区内旅游文化产业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的建议。
作为佛山乡亲,苏长荣一直心系家乡发展。他表示,佛山要牢牢抓住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遇,在吸引人才方面抢占先机才能保持发展优势。特别要对标现代都市的发展水平,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化程度,进一步健全金融、会计、法律等专业服务体系,全方位培育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城市土壤和产业创新的服务支持。
点击图片听听他怎么说
↓↓↓
利用大湾区战略优势聚集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出台。苏长荣说,这给予包括香港、佛山在内的大湾区内各个城市极大的发展机遇。
“佛山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后想要继续保持优势,关键在于人才吸纳和专业服务体系的完善。”苏长荣说,佛山是制造业大市,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长足发展。今后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技术创新,这就需要把握好大湾区建设机遇,吸纳足够多来自科技、金融、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人才。
“类似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大湾区就像一个巨大磁铁,吸引全国人才的聚集。”苏长荣说,随着大湾区建设深入实施,佛山人才导入主要有两个方式:
一是大湾区内部人才流动,例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等青年人才到佛山开展创新创业;
二是大湾区以外、向往大湾区发展优势的国内人才大量流入。
苏长荣说,佛山是有近800万人口的特大城市,产业基础发达,区位优势突出,对吸引人才有天然优势。当下规划纲要已经公布,佛山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实际需要,旗帜鲜明地提出更有号召力、更有针对性、更有人性化的人才政策,为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足够的便利和空间。
“羊群效应,逐草而聚。人才也是一样。”苏长荣说,佛山要营造水草肥美的环境,吸引人才主动流入。
健全各类专业服务体系提升服务业水平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展示中国优越制度的重要平台。苏长荣说,大湾区加快建设必然推动各城市融合、产业协同发展、多元社会互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区域经济统筹发展等各个领域全面提升。
“科技是大湾区建设最大的推动力之一。只有科技创新,才能保持地区领先发展。”苏长荣说,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加快推进,必然催生大量融资需求、资产管理需求和产业跨界支撑服务等,进一步要求健全各类金融、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体系升级赋能。
“这种要求不仅对整个大湾区而言,具体到佛山更是当务之急。”苏长荣认为,佛山固然可以借助大湾区城市协同发展的便利,借力香港、深圳等城市优质专业服务来推动科技创新与市场对接,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让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但对于佛山自身发展而言,仍然需要吸引和培育专业人才,构建和完善专业服务体系,不假外求,才能更好地适应现代产业和现代都市发展的终极需求,加快发展更具先进性和独立性的产业体系和城市禀赋。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释放内需潜力。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稳定国内有效需求,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苏长荣认为,除了构建成熟的专业服务体系,佛山还要落实政府工作报告部署,在消费服务领域“补短板”。“仅以购物为例,目前仍有不少市民到广州、香港等地购物,尤其是高端消费没法留在佛山。”苏长荣说,佛山若能够形成完善、先进的消费服务体系,全面聚集本地购买力在城市内部并实现循环,可以想象,近800万人口的购买力将为城市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拉动作用。
发力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城市形象和内涵更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在苏长荣看来,佛山要抢抓大湾区发展机遇,还需要落实规划纲要部署,在城市更新方面下功夫,才能创造更好的环境吸引人才,提升城市品位。
当前,佛山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和粤港澳大湾区加速发展的关键期,如何寻求新一轮发展空间?
苏长荣认为,佛山土地资源紧张,推动城市更新的发力点应该在村级工业园提升改造上。他说,佛山部分村级、镇级工业园土地利用效率低,且园区内产业低端效益低,造成环境污染大,很大程度上与佛山现代都市方向发展不相匹配。
“规划纲要明确要求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佛山要抓住机会加快村级工业园的升级改造。”苏长荣认为,这些升级改造的举措力度要大,敢于破除阻碍城市发展的传统利益困局。目前省、市都推出很多推动城市更新的政策措施,佛山要因势而变,挖掘土地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利用的村级工业园的潜力,为城市发展释放新空间,以此补足城市进步的需求。同时,这也有助于全面提升佛山的城市形象。
今日精选
① 佛山⇌湛江只要2小时!广湛高铁预计2024年通车!途经……
文字 | 佛山传媒集团全媒体记者莫璇
编辑 | 徐嘉楣
佛山日报社全媒体整理发布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佛山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佛山日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