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记者潜入爆红“夸夸群”,被猛夸整整三分钟后……

作者:南方都市报 来源:南方都市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13


“今天起晚了”

“那说明你上升空间很大,前途无量”

“说明你睡眠充足,身体健康”


近日,一种无论你说什么都会被人围起来夸奖一番的“夸夸群”火了。


先来感受下

↓↓


结果,有人看中了里面的“商机”,在网购平台推出按群成员人数收费的“夸夸群”服务。


网购临时“夸夸群”

按群人数收费


近日,有网友吐槽,在妇女节当天男友拉她进了上百人的“夸夸群”,被群成员夸了整整三分钟。男友还解释,自己是从某宝上买的定制“夸夸群”。


11日,南都记者在某宝上输入“妇女节夸人”关键词,果然搜到了五间店铺,上面一律写着“妇女节限量专属群聊夸人”。仔细对比一下,店铺的销量还不错,最高月销有772次。其中一家店的客服告诉记者:“妇女节的时候生意很火,订单多数是送给闺蜜或伴侣。”。


某宝出售的夸人服务。


定制套餐从十人群28元到百人群98元不等。据悉,费用是根据群人数而定的,群人增加,价格也更高。但不管哪一种套餐,进群之后就开始计时,只会夸三分钟。随后,客服还补充,群里的夸人者都是店员和自家亲戚,这项服务已经做了许多年,非常专业。


为了直观感受“夸夸群”的效果,南都记者下单了十人群套餐,客服告知要按订单顺序处理。等待了一天后,才收到客服人员的联系。


客服询问了受赠者的昵称、双方关系和年龄信息之后,定制了群名。过了几分钟,记者进入定制好的夸夸群。此时,客服让记者把受赠者拉进群里。受赠者进群后没有第一时间说话,但客服提醒记者在群里只能围观,不能发任何内容。整个群沉默了将近一分钟之后,记者不得不私聊受赠者。客服说,只有受赠者在群里说一句话,其他人才会开始夸赞。


余下的两分钟里,群成员完全无视受赠者说的内容,轰炸式地夸赞受赠者,而且大部分语句看起来像复制粘贴的,偶尔还有重复。三分钟过去,记者和受赠者马上被踢出群。


说明:为更清晰阅读

下图中头像标示为A的即为受赠者

其余为夸赞的群成员


时间满后,被夸者立刻被移出群聊。


参与体验的受赠者表示这样的称赞一点都不走心,觉得很莫名其妙。记者了解到,就算受赠者一直不出声,时间也会照算。所以进群之前还需要提前通知受赠者,连制造惊喜的作用都没有。


高校“夸夸群”

学生称其为正能量源泉


也有网友表示,某宝平台上的夸人服务,其实是源于最近在高校学生之间流行的“夸夸群”。南都记者在微博上搜索“夸夸群”,出现了众多高校夸夸群的聊天截图,当中不乏一些著名高校的夸夸群截图。对比以盈利为目的的夸夸群定制,高校学生自发组织的夸夸群更加积极和单纯。


一个由500名群成员的中大“夸夸群”公告显示,群的主旨是给中大学生提供互相安慰、商业互吹、赞美他人的平台。在群里,无论你说什么,都会收到大家眼花缭乱的夸赞,以此来减轻心理压力,获得积极正面的反馈。



3月12日,中山大学大三学生小满刚被舍友拉进了一个中大“夸夸群”,据她介绍她今天进的已经是中大的第三个“夸夸群”了,前面两个“夸夸群”因人数已满已经无法加入。“之前就听舍友提起,也在朋友圈看到,果然很有趣,大家的夸奖都很真诚”,小满称获得大家的夸奖能缓解压力,看着别人花样夸别人也很好玩。其称,会继续留在群里,有空就去夸夸别人。


去年刚从复旦毕业的古小姐告诉记者,自己前两天通过同学邀请加入了学校的“夸夸群”。她透露,这个群有两百多人,两周之前在朋友圈看到的。“群里都是自己的师弟师妹,有亲切感,而且群友夸人的角度也很清奇、刁钻”,受过夸赞的她也常常在群里夸别人,“我觉得大家真的很开心,会共同维护群里的氛围。遇到小烦恼就分享在群上,有些人还会写打油诗给别人加油打气,聊天变得很有意思。”古小姐认为夸夸群是正能量的源泉。


留意到网上有“夸夸群”服务出售,古小姐觉得这种做法很无聊,并且表示自己不会想花钱定制“夸夸群”,因为一旦为了盈利,“夸夸群”就已变质。


专家:

“夸夸群”能释放压力,但不宜太依赖


对于年轻人产生“求夸”的心理以及“夸夸群”服务的出现,广州白云心理医院心理咨询师霍小雯分析出三大原因。

第一,受传统思想影响,父母教育孩子要低调、谦虚。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也常常受到父母责备,加上攀比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他们内心压抑,渴望得到认可和赞赏;

第二,在心理学里,夸人者的行为是共情技术的体现。尤其是讨好型人格的夸人者在称赞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感到快乐,这是双方取悦的方式。

第三,成年人心理上出现退行状态。比如把自己当成婴儿,期待别人的正面、积极回应。这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表现。


南都记者也在微博上看到想进“夸夸群”的网友配文“工作压力大”、“丧到极点”。霍小雯认为,“夸夸群”的存在是有好处的,因为它能够帮助年轻人释放压力,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难。需要别人支持、安慰的人群会更加倾向加入“夸夸群”。不过,如果年轻人太依赖这些群,可能会造成惰性或消极逃避现实的心理。


“夸夸群”最初的起源来自大学生群体,原本是学生之前相互打气的方式。对此,霍小雯解释,因为大学生正好是学生和社会人士的交界,身份逐渐转变的过程中会出现诸多不适应。他们处于想独立,但是还没有完全独立的能力,所以心灵比较敏感、脆弱。


知多D

“夸夸群”来自哪里?


据了解,“夸夸群”可不是最近才出现的新鲜事物。南都记者从豆瓣上看到2013年已经出现了类似小组,号称“豆瓣第一治愈小组”,而人数最多的表扬小组有超10万名成员。画风跟现在的“夸夸群”一样,多为发帖求表扬。


南都君曾做报道,传送门↓↓

暖!在这个小组里,做什么都会被夸!简直是“没杠精的天堂”


不过也有人说,“夸夸群”是从复旦大学的一个“哈哈群”演变而来的。最初,群里规定只能发笑话和“哈哈哈哈哈”。有人不满足于此,提议让大家夸夸他,于是第一代“夸夸群”出现了。一开始,大家从别人的头像、网名进行夸赞。后来,群成员研究出了五花八门的夸人方式。就算你在群里说一句无关要紧的话,群友都能把你“夸”出天际!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南都记者 叶孜文 实习生 何晓敏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南都君特选(戳下方标题)











点个“好看” ↓↓

阅读39917
记者 
举报0
关注南方都市报微信号:nddaily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南方都市报

微信号:nddaily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