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著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丹·艾瑞里,他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当时《经济学人》杂志的订阅价格是这么设置的:
可以在电脑和手机上阅读的电子版,每年50美元;
电子版+印刷版(实物杂志),每年100美元;
艾瑞里教授在学院里找了100个学生进行实验,有68个学生选择了电子版,另外的32个学生选择了电子版+印刷版。销售额就是6600美元。
然后艾瑞里教授在已有的两个选项基础上,加了一个选项:
只买印刷版(实物杂志),每年100美元;
诚然,现在单卖一个印刷版也要100美元,谁还只买印刷版呢?不过,艾瑞里教授又找来另外100个学生做测试,确实没有一个学生只买印刷版,但是,有84个学生选择了100美元的电子版和印刷版。同样是100个客户,这一次的销售额有9200美元,比第一次实验增加了2600美元之多。
▲《经济学人》杂志
人与人之间最远的路
就是商家的套路
为什么一个选项的增减,会让结果产生如此大的差别?这其实就是“诱饵效应”。是指人们对两个难分高下的选项进行比较的时候,因为一个新的选项,也就是诱饵的加入,使得某个原来的选项突然变得更具吸引力。
同样,诱饵效应也应用到汽车行业。
4S店卖车一般有乞丐版、中级版和豪华版三种大类配置,据统计大多数人都会性价比最高的中间档配置的车型。
但精明的商家会把中间档的产能大幅度调低,然后你订这个车要大半年时间,实际上这个占优选项就是无效选项,其实消费者现在已经进了商家套路。因为你心理已经接受了中间档的配置,这个时候下调你的选择也就不容易了,因此很多人只能加钱买最贵的豪华版。
这也是诱饵效应中应用比较广的,叫占优选项干扰。
有那么多套路,到底怎样才能避开这些坑呢?而又怎样好好利用这些从套路中取得的教训,增值自己呢?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大神,江湖人称“老路”。老路他叫路骋,他曾是京东“兄弟连”里一位副总裁级别的“斜杠大魔王”;而且,他在聚美优品的时候,曾4个月创造从0到1.52亿的商业奇迹。
路骋【LU CHENG】
老路识堂创始人兼CEO;
历任京东集团副总裁,聚美优品POP事业部总经理等;
清华大学 – 麻省理工【MIT】国际MBA;
《用得上的商学课》主讲,上线一年全网订阅过60万份;
公司于2018年7月完成2160万Pre-A轮战略融资,投资方为英诺天使基金、红杉中国种子基金、水木清华基金及天使成长营;
2016年5月,老路成立了老路识堂。
而在老路识堂成立以前,他已经召集了一大批在互联网行业摸爬滚打多年的精英,组成了一支“特种部队”。
这支“特种部队”,两年的时间,只做一件事情,就是“打磨课程”。
有人不解,一档音频节目需要打磨这么久?
路骋的回答是,他要做内容,做精心雕琢的内容,做真正有价值的内容。
别忘了,路骋除了“死磕”的特质外,还是个匠人。
匠人,最大的特点是较真,是耐得住寂寞,是追求完美,是将就和瑕疵的绝缘体。
世界顶级学府MBA商学深造的阅历,加上多年来一线实战的经验,这些天然优势让路骋及团队,志在全力打造一门人人都能上得起、听得懂、用得上的商学课,让商学知识能够真正惠及到每一个普通人。
线下讲座学员互动
这是路骋每次走到人生岔路口的自问,也是他开设《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的初衷。
他希望每个人都有自我投资的需求,自我精进的意识。
希望这些商学知识不再是商界大佬和成功人士的私人订制课程,也不再是以动辄几十万的天价学费拒人门外。
而是屏幕前的你,看到的是在这个时代里
最划算的自我投资方式——《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
100天,99元
每天1块钱,每天7分钟
每天1个用得上的商学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3种实战用法
投资自己,扫码订阅
在这里,钱生钱的案例,商家不为人知的套路,和那些埋头攒钱的人永远不会知道的赚钱的秘密,老路告诉你。
当然,如果你学到的只有这些,那很有可能你低估了这门课的价值。
老路的商学课教给你的不只是具体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身处商业社会里,你本应该有但却欠缺的格局观。
下面这份沉甸甸的课程大纲,是老路团队,用了近一年时间闭门打造出来的成果:
▼《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讲什么?
名校MBA商科精华,职场实战经验分享
简单易懂的商业案例,幽默风趣的课程讲解
为你打开商业格局、开拓思想视野、提升认知高度
▼ 学习了这门课,你将获得:
更有料的大脑
更有趣的灵魂
更自主的选择
最划算的自我投资方式——《老路:用得上的商学课》
100天,99元
每天1块钱,每天7分钟
每天1个用得上的商学知识点
每个知识点3种实战用法
投资自己,扫码订阅
温馨提示
1、购买后马上可以开始学习,课程学习不限时间、不限次数。
2、关注我们公众号,打开菜单栏【商务合作—技能提升】然后找到首页【开始学习】,点击就能查看到你购买过的所有课程,打开课程随时学习。
↓↓↓↓点击“阅读原文”按钮,进入知识充电站,更多有用的技能等你来提升!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车早茶”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车早茶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