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明天又是周一了,你有没有周一综合征?
每个周末如约而至的“焦虑感”似乎已经成了现代社会上班族的共通点。
有实验表明,这个世界上有近一半的人从周末就会开始焦虑。尤其星期天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这种焦虑的感觉达到了顶峰。
“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新一周的工作”似乎成为了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特别是一周刚开始的早高峰,当我们涌入黑压压的人群,压抑,提不起精神,恨不得这一天赶快过去。
别慌,本期咪咕悦读汇为你推荐来自阿尔伯特•埃利斯的《控制焦虑》,带你破除焦虑感,杀死周一综合征。
控制焦虑
(节选)
作者:阿尔伯特·埃利斯
01
重新定义焦虑——ABC理论
ABC理论认为,人的情绪和行为不是由事件直接引起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有不正确的认知、信念,才导致情绪和行为的后果,这就是ABC理论。
我们一般认为是某件事引起人的某种情绪,比如“考试不及格”引起“心情低落”,即A引起C。而ABC理论则认为,事件A只是个间接原因,人对事件A的看法B才是引起情绪C的直接原因。
也就是说,你对“考试不及格”(A)的看法(B),比如“会被老师骂被同学笑”、“还得交钱补考”等等,才是让你不开心(C)的直接原因,比如说你是上次48分这次58分,同样没及格但是进步了,那反而该高兴。
仔细思考后我们不难发现B这个容易被忽略的中间环节,往往就是你心里“必须做到、一定要成功、无论如何不能失败”这样的信念,它们在左右你的情绪,降低你的幸福感。
02
控制焦虑的方法
改掉“必须”强迫症
一是针对我自己的“必须”信念。如“我必须……我应该……我一定要……”,这样极易产生焦虑、抑郁、自轻自贱和不安情绪。
二是针对他人的“必须”信念。如“他必须·……他怎么能?……他就应该……”,这样会导致生气、暴怒、仇恨和斗争等情绪的出现。
三是针对客观世界和环境条件的“必须”信念。如“工作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天气状况完全要符合我的心意……”这就会导致出现抑郁、拖延的行为。
同样一件事,100人会有100种看法,会有100种心理体验。造成焦虑的根源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的非理性信念。
我们总是不给自己留后路,总是用“绝对必须、一定要、无论如何”等刚性化字眼,来逼迫自己和他人。“你必须完成这个目标,否则你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对于控制焦虑来说,最怕的就是这个。
成本-效益分析法
当你担心会遇到一些可怕的情况时,你往往会倾向于逃避从而摆脱焦虑感。但逃避只是暂时的,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只能增加焦虑感。
如果你对电梯有恐惧感,即便你从来没听说过有人曾在乘电梯时受到伤害或导致死亡,你也会尽量避免乘电梯。在乘电梯之前你也会不断对自己重申电梯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这样反而增加了恐惧感。
然而如果你冒险尝试着去乘电梯,几次下来,你会发现其实没有什么可怕的,这就打消了你之前的灾祸顾虑,也就克服了你的恐惧感。因此,你应该总结一下避免乘电梯的不利之处,列一个表,每天看几遍,说服自己不乘电梯的最终代价远远要大于其所带来的益处。
通过这种成本–效益分析,你鼓励自己冒着短期风险,通过克服这种恐惧感来收获长期收益。这样的话,你就能在不健康的焦虑感控制你之前先行控制它。
以吸烟反复戒断引发的焦虑感为例。
第一步:认真思考吸烟的弊端,并列出一个表格。
第二步:每天不同的时间看五遍,保证这些观念根植于自己的意识之中。
第三步:写下无法戒烟诘责自己所带来的明显缺点(自责是带来焦虑最主要的来源)。
第四步:每天看几遍,保证自己真正实现无条件的接纳自己。
克制过度思考法
像其他人一样,你变得焦虑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你对情绪困扰因素中A(不幸事件)的错误认知或夸大。
因此,由于飞机坠毁事件的戏剧性和突发性,你会认为乘飞机很危险。事实上,每年因飞机失事而丧命的人只有不到300人,而每年死于汽车事故的人却多达6万人。然而,越来越多的人在乘坐飞机时总感觉会比乘坐汽车要恐慌得多。
同样,几乎很少有人因求爱被拒而受伤或死亡,然而更多的人对求爱被拒的担心远比损失金钱或工作要大得多。因为他们错误地认为,“既然我心爱的人都拒绝了我,我再也不会找到更好的爱人了!”
你可以对那些经常导致你产生焦虑的夸大、误解以及错误认知进行审视和重新估量。这样,你也就可以重新定义这些错误认知了。
理性情绪意象法
第一步:想象一下最糟糕的状况,让自己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焦虑感和恐慌感。
第二步:改变这种不合理的信念,你并不像病人和其他人认为的那样一无是处,用理性信念代替非理性信念。
第三步:每天至少练习一次,知道自己能自发地产生一种遗憾和失望感,而不是恐慌和遗憾心理。
第四步:继续坚持练习,知道你真正做到能够控制自己的焦虑感。
更多内容
点击下图,直接阅读
▼
吴晓波频道和咪咕阅读联合推出
——咪咕吴晓波悦读会
每日可收听《每天听见吴晓波》和50本图书
同时享咪咕阅读全站图书8折优惠
每月免费收听两节在线音频课程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