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热议 | 两会体育热点大盘点!听苟局长分析中国足球为何持续低位运行

作者:体坛周报 来源:体坛周报 公众号
分享到:

03-20

今年两会,体育界的热词会有哪些呢?


2019全国两会已经闭幕,创新、教育、民生、改革等领域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在今年的两会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在部长通道环节中针对冬奥、足球改革等问题进行了回答,而诸多来自体育界的人士或是关注体育事业发展的基层代表们也纷纷带来了自己的意见和提案。


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各界关注的焦点,而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两处提及了体育事业。第一处是在报告的第一部分,也就是在2018年工作回顾中指出:“全民健身蓬勃开展,体育健儿在国际大赛上再创佳绩。”对过去一年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以及所取得的成就进行了总结。


第二处则出现在报告的第三部分。在提出2019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报告指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扎实做好2020年奥运会、残奥会备战工作,精心筹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办好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社会就充满活力,国家就繁荣兴旺”,对新的一年我国各项体育事业的发展给出了前进方向。


在今年两会的“部长通道”中,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苟仲文针对不少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和解答。


在谈到北京冬奥会我国的参赛项目的一些准备情况时,苟仲文表示:“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这是我们国家的一件大事,体育界上下倍感压力,因为把这样一个奥运会办好,是全国人民的期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北京冬奥会‘办赛精彩,参赛也要出彩’。全项目参赛就是办赛要精彩、要出彩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全项目参赛是有科学依据的,美国两次做冬奥会东道主都是全项目参赛,我们同样能够做到,因为我们有雄厚的体育基础。”


他介绍说,全项目参赛就是指作为东道主,中国队的运动员要通过努力获得北京冬奥会全部比赛项目的比赛资格,在此基础上力争取得好成绩。这是运动员拼搏的象征,只要给我这个机会,我就要争这个机会。


苟仲文用“飘、升、奏”来形象比喻全项目参赛。“‘’,就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时候,在冬奥会的赛场上,我们中国运动员要参加所有的项目的比赛,并力争取得好成绩。‘’,就是在一些项目上力争拿奖牌,同时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就是在优势项目,特别是冰上,我们有很强的优势项目,我们要力争拿金牌。金牌总数我们也力争要超历史最好成绩。我们希望,也愿意,也要努力去让《义勇军进行曲》多次在我们祖国大地奏响。这是全项目参赛的含义。”苟仲文解释道。


他表示,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做了这样几个规划,分四个阶段实施。一是扩面。二是固点。三是精兵。四是冲刺。2018年我们主要做了扩面的工作,分几个方面。


“一是扩项目覆盖面。在平昌冬奥会周期,我们只有70个项目参加了比赛,也只有70个项目开展了。现在我们通过集训,已经有109个项目有了队伍,而且有些队伍还是相互之间形成竞争。”


“第二扩大训练规模,就是扩大人的规模。你刚才提到我们缺人,而且我们有些项目没有开展。但是大家不要忘了,中国的夏季奥运会项目在世界上属于强的,我们历来在二三位这个位置。而且在国外,冬季项目很多人也是由夏季项目转来的。所以我们通过两万人的海选,不拘一格,选出四千人来参加训练,有13岁、14岁的滑板少年进行滑雪,我们也有年过四十的极限马拉松选手,同时来自舞蹈学校、杂技团的,也有来自武术学校的,他们一些人员也参加到这个训练里面,表现出良好的素质。同时,我们夏季运动员水上的、体操的、田径的参加一些项目,他们也参加这次四千人的队伍进行训练。我可以告诉你,中外教练对这四千人的素质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也都积极参加到我们这四千人的训练中。”


我国短跑名将张培萌已经转项钢架雪车。


“第三个,扩参与面。过去我们就是黑龙江、吉林省两个省主要开展冰雪运动,我们的队伍主要来自这两个省。我们可以告诉你,现在31个省区市全有队员在进行训练,可喜的是我们一些南方城市,像广西、广东一些城市也有些队员,我相信你们会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赛场上看到他们的英姿。 另外,我们还有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藏族、纳西族的运动员也参加到这次训练里面,他们的表现让外教很吃惊,我们对他们的表现,在2022年也是有期待的,我相信他们会为大家作出好的奉献。”


“第四,扩合作面。过去体育就是体育部门一家在做,这次我们开放门户,向社会打开合作大门。这次备战我们要做到有地方和企业参与,比如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斯威克斯公司合作,培养出刚刚在鸟巢越野滑雪取得亚军的新疆籍运动员,这个运动员也才训练了两年。同时,我们和地方开展合作,比如广东和黑龙江,他们也在开展合作等等。地方和企业的合作,企业和企业的合作,这为我们广揽人才打下了一些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们也走出国门,向国外学习。我们现在跟15个国家,像挪威、奥地利、瑞士、瑞典、芬兰这些国家展开深入的合作,我们有运动员到他们那里训练,他们也有教练到中国来,现在在中国有关的外国教练大概80多人,这个是历史上从来没有的。”


最后,他总结道:“总之,经过第一阶段的工作,我们体育界是有信心做到为北京2022年冬季奥运会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我也相信有吃苦耐劳和敢于拼搏的中国运动员,也有我们夏季奥运会经验的支撑,同时有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我们的队伍能够成为一支作风优良、能征善战的冰雪队伍,他们会在北京冬奥会上争金夺银,不辜负全国人民的希望。”


在谈及有关中国足球的问题时,苟仲文表示:“中国足球一直在低水平徘徊,我们也很着急,应该说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这里面的原因跟我们的足球管理体制机制的顽疾有直接的关系。但是,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我们没有很好地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在这个方案里面,把中国足球的未来和当下都讲得很清楚,我们在落实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同时,我们在发展足球上不免有一些形式主义,也有一些急功近利的情况,所以造成现在有些方面大家都不满意。”


同时,他也介绍了中国足球的“下一步”,他表示:“下一步有几点要做:第一,坚定地走改革之路。坚定不移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落实到位,一茬一茬的人去做,我们一张蓝图绘到底。第二,我们要抓青训。要实实在在地抓青训,不能把抓青训放在口头上,抓青训也要放长远,不能急功近利,特别是要解决青训方面一些存在的固有的障碍。第三,做好足协换届。我们要按照总体方案的要求,而且体育总局要负起监督和指导的责任,我跟大家特别强调,体育总局是监督指导,而不是领导。同时我们要建立一个具有广泛代表性、专业性、权威性的这样一个足协机构。我想再强调,广泛的代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会使中国足协真正成为中国足球发展的龙头。”


2020年东京奥运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两项大赛临近,因此东京奥运会的备战情况以及北京冬奥会的筹备和备战工作成为了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由于明年就将迎来2020年东京奥运会,因此关于2020年奥运会、残奥会的备战工作成为了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体育界别关注的话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表示,东京奥运会备战、北京冬奥会备战以及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预选赛是今后几年体育系统面临的三大任务。目前,两个奥运会的备战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会全力以赴,力争取得好成绩。


东京奥运会的吉祥物“Miraitowa”(左)和东京残奥会的吉祥物“Someity”(右)。


他分析说:“今年是东京奥运会的最后完整备战年,也是预选赛、资格赛的关键一年,应该说是备战最后阶段。目前东京奥运会面临的挑战比较严峻,最主要的是来自东道主日本队的严峻挑战。日本作为东道主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特别是充分利用《奥林匹克2020议程》改变后设项的有利条件,在东京奥运会增加了5个大项、18个小项,包括空手道、棒垒球、滑板、冲浪、攀岩,很多都是日本队的优势项目,加上它原来的传统优势项目,再加上东道主的优势,所以日本队对我们形成了严峻的挑战。”


高志丹介绍说,东京奥运会的备战工作做了充分准备。首先是保证优势项目要有最好的发挥,按照东京奥运会的规则、赛制和时间去全面准备。其次是强化思想备战,加强党的建设,组织运动队伍开展“祖国在我心中”教育活动,提升队伍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打造能征善战和作风优良的国家队。此外,还要在训练中进一步强化体能训练,解决运动员作风问题和一些落后项目战斗力不强的问题。“今年要全力以赴打好预选赛、资格赛,每个项目尽量都争取资格,同时打好世锦赛,锻炼好队伍。从备战角度来讲,每一个项目都要去争取最优异成绩。”高志丹说。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坦言:“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2年伦敦奥运会、再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金牌数量有所下滑,也折射出我国竞技体育的下滑。日本作为2020年奥运会东道主,正在紧紧追赶我们,2019年是备战东京奥运会的关键一年,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压力很大,目前我们的备战进展很顺利。”李颖川同时指出,所有项目的备战都要做好反兴奋剂工作,拿遵纪守法的金牌,拿干净的金牌。


今年5月份,2022年北京冬奥会将迎来倒计时1000天。冬奥会的筹办和备战工作,同样备受体育界委员们的关注。


北京冬奥会的会徽“冬梦”和北京冬残奥会的会徽“飞跃”。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体育界别小组讨论时说:“我们可以说是在一个比较低的起点向世界冰雪运动大国迈进,现在还不敢说是冰雪强国,因为我们在2018年平昌冬奥会只拿到1枚金牌、9枚奖牌,在世界排在第二流或者第三流。但是在申奥成功之后,北京将成为第一个双奥城市。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我们备战工作有了良好推进。”


而全国人大代表张建东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也介绍说,“就今年而言,是冬奥会筹办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在继续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工作重心要逐步的向场馆运行、场馆管理来转移。”他表示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今年还需要重点抓好三项工作:第一,要全面推进场馆和基础设施建设,这仍然是工作的重中之重;第二,我们不仅要把场馆建设好,还要把场馆运行好;第三,通过举办一系列的测试赛,对场馆管理和场馆运行进行检验,已经确定了20场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测试赛,这些赛事都是冬季单项体育组织的世界杯或者世界锦标赛的赛事。


为了服务冬奥会,“水立方”将变身成为“冰立方”,作为冰壶项目的比赛场馆。


他还表示,5月份将举办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千天活动,下半年将发布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吉祥物。而在筹备工作中的具体几个大家非常关注的方面,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也详细介绍了不少相关情况:


基础设施和赛事保障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副部长沈瑾坦言:“现在,距离明年2月举办延庆高山滑雪世界杯这一首场测试赛已经不到一年,时间非常紧迫,任务非常繁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要在今年10月底达到测试赛要求,其他竞赛场馆都要从明年开始陆续完工,满足测试赛要求。同时,京张高铁、延崇高速今年底建成通车。”


全国人大代表张建东则介绍道:“从去年开始,我们已经启动了场馆的管理工作,选择了国家游泳中心、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和云顶滑雪公园作为示范场馆。这三个场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它们既举办冬奥会,还将承办冬残奥会。通过对这三个示范场馆开展运行设计,形成了可推广、可复制的场馆管理模式。今年我们将向其他场馆来推广,全面加强场馆管理工作。”


冬奥会雪上项目能否顺利举行在很大程度上依托于精准的气象数据服务。因此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体育部副部长王艳霞介绍说,北京冬奥组委与中国气象局签署协议,成立北京冬奥会气象服务中心,任命首席气象官,抽调52名天气预报员组建北京冬奥会气象预报员团队,赛时每个竞赛场馆都有专职气象预报员在场。


人才选拔方面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介绍说:“通过跨界跨项选材,我们把全部(冬奥会109个)项目队伍都建立起来,这是很大的突破。在刚申办成功时,我们有三分之一的冬奥项目没有开展,还有三分之一项目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只有三分之一项目具备竞争水平。现在我们发展势头很好,当然距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差距,如果继续抓下去,我国冰雪运动在2022年冬奥会将有大突破,在2026年和2030年冬奥会一定能有大发展。”


平昌冬奥会上代表中国队出战自由式滑雪U型场地的“00后”小将张可欣。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表示,从2017年开始,国家体育总局与相关项目中心和协会持续加大冰雪项目选材工作力度。共有来自田径、武术、体操、舞蹈、杂技等总共2万余人参加冰雪运动员选拔。“全项目参赛,难度极大。而除了全项目参赛,我们还要争取好成绩!”


此外,王艳霞介绍说,由于我国冬季运动基础相对薄弱,办赛人才相对欠缺。如今,通过引进和培养,北京冬奥会竞赛核心团队已基本组建,并派往国内外大赛进行“影随计划”,在实战中培训和演练。


冬奥遗产创造方面


全国政协委员沈瑾表示,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非常注重可持续性,所有场馆都将使用清洁能源,而上月刚公布的《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遗产战略计划》,也将努力创造体育、经济、社会、文化、环境、城市发展和区域发展7个方面的丰厚遗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建议,作为《奥林匹克2020议程》颁布后第一届从筹办初期就开始全面规划管理奥运遗产的奥运会,北京冬奥会除了留下场馆、人才等遗产之外,很重要的一方面是如何在后奥运时代,让奥运赛场发生的故事继续起作用。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纷纷为冬奥献策


针对北京冬奥会和冰雪运动以及产业的发展,不少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纷纷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建言献策。


尤立增:关注冰雪人才培养

全国人大代表尤立增在去年的两会上就提出了扩大冰雪人才培养规模的建议。而在今年接受采访时,他表示:“今年带来的建议相当于去年的深化和拓展,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成立京津冀青少年冰雪运动教育训练中心的建议。通过顶层设计,让三地真正形成青少年冰雪运动培训的互动互通共享。二是关于加强张家口市冰雪运动人才和英语专门人才师资培训的建议。不论是专业运动队的训练,还是外语翻译类人才,从师资培养上来讲,张家口市还存在较大缺口,建议教育部出台相关政策,充分利用京津院校的优质资源为张家口市冰雪人才培养提供专业教师。三是引入社会资金,利用俱乐部运营的形式培养冰雪运动员。一方面,能够激发各俱乐部运动员之间的活力,在竞争机制中选拔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能为专业运动员的训练和培养提供物质支撑,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利用。四是建议将群众性、全国性的冰雪赛事升级为等级赛事,同时,积极引进国际滑雪联合会的高水平等级赛事,以吸引更多专业运动员参与到冰雪赛事中。”


而在吸引更多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方面,他也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通过媒体宣传,让更多孩子喜欢冰雪运动、爱上冰雪运动,兴趣是使他们的冰雪技能快速进步的前提条件。二是建议把冰雪运动纳入学校的体育课程,从而吸引更多孩子参与。三是把青少年参与冰雪运动的门槛放低一点,比如扩建更多普惠制雪场。


丁世忠:培育内生增长动能破解冰雪产业发展瓶颈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中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用好黄金期、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有效激活冰雪产业的内生增长动能。”


丁世忠坦言,虽然近年来冰雪运动参与热潮兴起,但由于发展时间相对较短、运动普及度不高、地理环境限制较多等因素,我国冰雪产业的有效供给和需求扩大仍面临瓶颈,消费处于低水平,全国滑雪者超过1330万人,其中超过75%的为一次性体验者;冰雪场地供给及运动参与内容供给存在缺口;青少年运动人口培育面临挑战;冰雪产业自主品牌较少,核心竞争力不足。


丁世忠认为,破解冰雪产业发展瓶颈,应当以培育内生动能为突破口,扩大冰雪运动人口、促进冰雪消费升级。他建议,“积极举办冬奥及冰雪文化主题推广活动,加快冰雪运动场地设施及城市地标建设,大力发展冰雪运动自主品牌,加快构建包括职业联赛、青少年联赛在内的冰雪运动竞赛体系。”


丁世忠还特别关注了青少年体育运动的发展情况。他说:“以冰雪运动为例,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冰雪运动技能学习纳入体育课,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与校外俱乐部的合作发展模式,还可依托移动互联网、VR、电竞等高科技平台,丰富青少年了解及参与冰雪运动的场景。”


卞志良:推动冰雪运动装备的研发生产

从我国体育产业内部结构看,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的总产出和增加值依旧占据大头。全国政协委员、泰山体育产业集团董事长卞志良的提案就围绕着我国冰雪装备制造业展开。


他指出:“我国冰雪运动装备制造业由于投入不足,研发生产往往捉襟见肘。而且国产品牌冰雪产品的认知度需要一个市场认知过程。”他表示,应给予冰雪装备项目重点支持,利用研发人才和高端技术,开展冰雪装备用品、冰雪服务软件、智能装备硬件、云平台的搭建等智能化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和往年一样,有关青少年体育事业的发展问题也成为了代表和委员们关注的焦点之一。针对这一问题,各位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也纷纷带来了自己的建议。


冯建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表示,希望各相关部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如果各部门把这一理念执行好,学校体育一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冯建中坦言,如果在学校体育方面只说具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全局的问题。因此,他对教育部门提出了十点建议。


第一是系统梳理在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方面的经验;第二是总结这一理念在体育教育的政策导向、科目设置等方面是否有偏差;第三是教育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安排是否符合青少年健康第一的需要;第四是教育经费在青少年体育方面的分配、投入比例是否适当;第五是总结教育部门在学校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可行性;第六是思考体育教师配备为何多年来缺口很大,体育课为何经常被占用;第七是总结学校体育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第八是总结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置有哪些不足;第九是建立具体的学校体育考核指标;第十是建议教育部门设立科研课题,研究如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而对于体育部门,冯建中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第一要总结开展学校体育的经验;第二是思考如何进一步完善体育部门在青少年身体健康中的地位和作用,体育的职责应当“宽一点”,不能只负责青少年后备力量培养;第三是总结体育部门关于青少年体育、后备力量培养等政策的效果如何;第四是从青少年健康、意志品质锤炼、后备力量培养等方面进行专题研讨。


另外,冯建中还建议,在城乡建设中加强研究青少年体育场地资源配置是否符合需求,加大对青少年体育活动的投入,同时对这方面的投入进行跟踪评估。


池建:打造新型青训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池建表示,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就,这依托于当时完善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体制——三级训练法,即业余体校、专业队、国家队,层层选拔为上一层输送人才。


但是,池建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三级训练法如今受到严重冲击,甚至已经不复存在。他说:“最基层的业余体校基本没了,为什么?首先,随着机构改革,县区体委基本撤销,基层体校没有经费保障。第二,过去没有重视体校学生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没有准确把握全面育人的理念,体校运动员没有掌握应该掌握的文化知识。第三,竞技体育成材率很低,优秀运动员身后不知有多少运动员作为陪伴,过去的训练法只看到金字塔塔尖的人,看不到金字塔中间和底层的人,这些人没出路,意味着这样的体制难以维持。”


池建表示,如今应该建立新型青训体系,而新体系不能只依靠体育部门一家,还需要教育部门大力配合。他将新型青训体系概括为“三有”:有学上,参加新型青训体系的运动员能有学校读书,从人的全面成长来说,18岁以前必须以学习为主,这在西方很多国家有立法保障;有书读,过去尽管有运动员到学校读书,但是在新体系下,学生身份应是第一,运动员身份其次;有出路,一方面,如果在运动方面取得成绩,可以继续深造,另一方面,如果没在运动方面取得成绩,由于有了一定的文化知识,同样可以有出路。


杨扬:完善青少年赛事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我国冬奥会首金得主杨扬表示,近年来青少年儿童体育教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目前学校体育普遍存在重小学、轻中学,中学以上校园联赛体系缺乏或不足的虎头蛇尾现象,建议重视中学和大学体育赛事建设,完善学校体育发展。


杨扬指出,如今我国大部分体育项目的中小学校园联赛,参与的学校和学生还是以小学为主,到了初中和高中,无论赛事数量、参赛队伍、参赛人数都呈现断崖式下降。这导致大量已经在小学阶段培养了运动兴趣和特长的孩子升入初中后,不得不放弃自己的爱好,中断训练和比赛,从而造成我国青少年体育培训体系出现严重“断层”。不仅会让前期的投入功亏一篑,更会对体育运动普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校园体育文化营造、学生素质教育造成潜在负面影响。


杨扬建议,中学和大学应与小学衔接,建立健全各类体育项目社团、校队和各类体育项目联赛制度与体系;规划并贯通从小学、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一条龙竞赛体制,打造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将体育社团、校队和联赛体系建设纳入教育部门相关考核指标,并投入经费予以保障。“教育部门需要和体育部门通力合作,联手举办更多校园体育赛事,促进资源共享,体教结合,为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运动员打通上升通道,使得未来有更多选择。”杨扬说。


而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协主席姚明也说:“初中和高中的赛事变得越来越重要,体育是一种游戏,就像学下棋,下棋不和别人对弈、天天看棋谱,就会索然无味。体育最终还是要落到赛事。在初中和高中,学生的运动水平在往上走,(有赛事的引导)对于孩子们继续留在体育项目非常重要。赛事功能并不仅仅停留在教育层面,更有对校园文化的影响。”


姚明:继续推进“小篮球”计划

去年的两会上,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就带来了一份有关推广“小篮球”项目的提案。而在今年的两会上,姚明表示希望在青少年群体中加大力度开展“小篮球”运动,让更多的年轻人在球类比赛中培养团队精神。


姚明介绍,经过一年多的推广努力,目前在篮协注册的“小篮球”项目参与者数量已超过10万人。“中国篮协希望通过与相关部门进一步合作,普及‘小篮球’,使它得到更多家庭的认可。”姚明表示,绝大部分6至12岁青少年多在学校生活,希望“小篮球”项目能够在学校中得到更好的反响。希望这一运动的发展,为我国篮球事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丁世忠:加快青少年体育标准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丁世忠表示,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育相关消费呈现爆发式增长,但也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事青少年体育培训标准缺失,难以有效评估培训产品质量,不利于体育培训产业的健康发展;二是场地设施标准执行力与创新不足,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不利于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三是青少年体育用品标准研发工作亟待升级,需要大力提升行业整体竞争力;四是青少年体育组织运营机构标准等级尚未有效建立,导致各类活动或赛事运营水平参差不齐,存在安全隐患乃至引发社会问题。


之前出现的“毒跑道”事件令人震惊。


为此他呼吁:“针对青少年身心特点和体育运动特定规律,制定青少年体育标准化工作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建立依托运动项目协会或运动项目主管部门与行业标准管理机构的标准化工作对接推进机制;鼓励及大力支持青少年体育从业各方积极参与标准化建设工作。”


除了关注青少年以及奥运相关的体育话题,在今年的两会上也有不少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们关注了其他和体育相关的领域,并提出了不少的建议,我们不妨也来回顾一下。


李颖川:用优质赛事带动消费

我国拥有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消费市场,但是目前我国的体育消费意识还不够。如何培养体育消费意识呢?不少代表认为应该用优质的赛事来带动体育消费。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李颖川就指出,目前体育消费之所以还没有成为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消费的必要组成部分,很大原因与我国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健身休闲活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有关。


李颖川说:“为何美国体育产业体量大?因为他们有20多个运动项目(赛事)进入了市场,冰球、篮球、橄榄球、棒球等联赛对于拉动体育消费作用很大。反观我们,只有篮球、足球这两个相对成熟的赛事进入市场。虽然近些年我们创造了自己的品牌赛事,也从国外引入一些赛事,但我国赛事总体供给还是不充分,我们需要用竞赛项目来拉动产业消费。”


另外,李颖川还表示,目前体育产业还有政策的堵点、难点。“政策法规不太完善,比如全民健身用地问题、场馆设施用地问题还存在政策互相冲突的现象。此外,相关优惠政策执行不到位,水电气暖价格优惠没有到位,比如滑雪场水价成本高,经营难度大。下一步我们会继续完善政策,强化政策措施落地。”


杨扬:推动学校为全民健身开放场地

全民健身一直是我们所倡导的,但场地设施不足的问题长期以来都是全民健身发展的一大阻碍。通过开放学校运动场地等方法可以比较有效地缓解这一问题,然而现实中仍有不少大中小学的操场是关闭的,并不对外开放。


对于这样的现状,杨扬有自己的看法,“这牵扯很多公共安全问题,比如在学校场地健身受伤怎么办?场地开放后很多人到里面遛狗怎么办?这些都对学校管理造成压力。”但她同时表示,这些可以利用各种方式来解决,比如通过学校、体育部门、社区居委会建立公民健康系统,利用大数据等管理办法,继续推动学校为全民健身开放场地。


而姚明也说,他看到许多学校场地都锁着,而锁着就是怕受伤。他建议引入保险机制,“开放学校场地,不能光靠我们(体育人士)来想,如果引入保险机制,这些专业人员或许可以从反向考虑,也是一条可行之路”。


张常宁:降低运动员转型成为体育教师的门槛

去年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张常宁就提出了一项有关帮助退役运动员转型的提案,而今年,她依然聚焦在退役运动员的问题上。


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张常宁表示:“运动员12岁左右开始系统训练,进入艰苦单调的训练生活,基本失去了完整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运动员是个庞大的集体,顶尖的运动员毕竟占少数,那些没有成绩或者还没出成绩就退役的运动员会面临退役转型困境。”


张常宁用家乡作为例子,“江苏省政府对于我们省运动员还是非常关心的,在退役运动员安置方面也给予了很大帮助。像江苏女排拿到全运会冠军以后,退役的这批运动员基本都有了工作。而且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对于我们本土的运动员也有教育上的优惠政策。”


但她同时也表示,在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上岗前的考试等方面,退役运动员在笔试上还是比较吃亏的,通过率也不高。因此她希望政府能够对运动员有好的安置保障,在中小学入学上给予一些优惠政策,降低一些门槛,可以考虑先入职再文化学习和理论深造。这样还能同时解决中小学缺体育老师的问题,可谓双赢。


谢敏豪:加快体育类保险和法制建设

在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体育界别的小组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医学研究所副所长谢敏豪呼吁,体育类保险和法制建设需要尽快提上日程。“现在夜跑的群众越来越多了,体育部门管也不是、不管也不是,因此体育类保险和法制建设需要尽快提上日程。”谢敏豪说,以前是人管,以后要法治,在“放管服”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相关层面的建设。


谢敏豪认为,目前非常急迫的还有引入运动康复的保险。“随着运动人数的增加,风险会增加,受伤人员更可能给现行的社会和医疗保障增添负担,跟全民健身的宗旨也是相悖的。”他说,“这涉及保险行业、医疗行业、体育行业。如果引进和建立类似的保险,还可能促进我们的全民健身。”


谢敏豪表示,健康中国的建设要更广泛建立医疗体系、加强对疾病的预防,不仅仅是体育锻炼、健康生活方式、食品安全等。“国外有很多很好的经验,比如滑雪场在建设时,要有一些防护损伤和现场救治的机制,并且作为运动场地的一个刚性条件。这一块我们能不能借鉴,也是这次两会我想提的。”他说。


谢敏豪说,政府正不断努力创造条件保证群众运动锻炼,与此同时,“运动处方”的事情越来越受到关注。“我认为可以在国内开展类似工作,并更多加入中国元素,融入一些中国传统体育运动,并进一步分类,针对锻炼、有疾病等不同的群众开出不同的方案,这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


霍启刚:“体育+”助力中国体育更上一层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副会长霍启刚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自己对于体育的作用的看法。


霍启刚表示:“不同时间有不同的使命,最早我的爷爷霍英东先生,大家谈得最多的是奥运重返世界大家庭,那时候也是利用奥运这个渠道去接触世界,令世界接触中国,是那样一个使命。到我父亲这一代,可能使命就不一样,是展示国力,金牌大国,举办奥运。我记得2008年的时候我非常感动,确实有那么一个国家站起来的感觉。但是到了我这一代,第一,我觉得体育肯定是我的使命,一定要薪火相传下去,一定要参与其中,但是手法一定不一样。我觉得,新时代使命也是不一样的。体育强中国就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我的理解就是全民体育、全民参与、全民健康。所以体育这个板块来讲,我们可以推动更多的中国自己的体育IP品牌。”


另外,霍启刚也提到了“体育+”的概念,“我们必须做更多的“体育+”的概念,以后体育不光是体育了,是体育+文化,体育+旅游,体育+教育,体育+科技,这些方面我们希望可以集思广益,把中国的体育联结,让世界体育更上一层楼。”


黄达昌:推进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需要体育文化烘托,国际品牌能推进大湾区体育事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广东千色花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达昌建议,基础良好的企业应参与培育具有潜质的本土体育品牌,发展与国际接轨的体育经济,在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迈出新步伐。


黄达昌认为,粤港澳大湾区体育产业蕴含着较大的发展空间,而举办足球联赛是政府鼓励企业“走出去”、以体育促进对外交流的生动实践。随着大湾区对外开放程度逐步深化,引进体育文化人才、学习先进国外经验、联合举办权威赛事是企业立足本土文化、培植体育品牌的重要手段。


黄达昌建议,企业应塑造体育文化内核,借助粤港澳大湾区优越的地理环境和资源禀赋、交通物流、人才资本等要素条件,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科技创新水平、强化合作交流等方面协同发力,打造华人华侨文化交流平台,向世界传递城市名片。从经济层面来看,发展体育产业有助于拉动内需,企业应努力打开市场,将体育品牌合理变现能力作为衡量企业发展状况的重要标尺,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生力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资料来源:新华社、央视、新京报、澎湃新闻、长城网等)



往期回顾


话题 | 那些来到中超的“小”人物们,谁能挑起大梁?


深度 | 因凡蒂诺坚持2022世界杯扩军,是为了让中国圆梦世界杯?


综合整理|从心

实习编辑|从心

美编|吴双

2019赛季中超重启,体坛周报版中超观战指南开始火热预售,点击上图进入体坛周报官方商城购买,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哦!

阅读40062
体育 中国 足球 
举报0
关注体坛周报微信号:titansport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体坛周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体坛周报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体坛周报

微信号:titansport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