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每日7点,文化早餐 |
博文 | 通识 | 知古 | 鉴今 | 有品有趣 |
文:向尚瞰(读史专栏作者)
晚清禁烟英雄林则徐,四岁读书习字,七岁就能写出好文章,十三岁中举人,二十七岁中进士,在家乡素有“神童”的美誉。
不过,幼时聪慧过人的林则徐,性情刚烈,脾气急躁,其父林宾日亲笔写下“制怒”二字悬于林则徐的书房之内,并为其改名“则徐”,意思是要他控制脾气,处事舒缓。
为官之后,林则徐牢记父亲的教诲,亲自书写“制怒”二字牌匾,挂在书房、厅堂,用以时时警策自己。久而久之,林则徐还从中悟出了一些制怒养身的道理。
林则徐认为:性子急躁,遇事不顺心,便易发怒;发怒多了,肝火就旺;肝火旺,既坏事,又伤身。老年人得中风,十有八九就是肝火旺的缘故。
此说在电影《林则徐》中也得到了印证:广东海关监督豫坤和洋人勾结破坏禁烟,林则徐知道后怒不可遏,把茶碗摔破。当他一抬头,“制怒”二字映入眼帘,顿时沉住气,控制了感情。第二天,他仍然若无其事地接待豫坤,经过巧妙周旋,终让豫坤乖乖地交出了修建虎门炮台的银两。
这一细致入微的情节,再现了林则徐制怒的意志力。
说到制怒,我还想到了《世说新语》中的蓝田侯王述。王述是个性情急躁的人,有一次吃鸡蛋,用筷子去夹取鸡蛋,没有夹着,就大发脾气,拿起鸡蛋扔到了地上。鸡蛋在地上转个不停,他就用木屐齿去踩,又没有踩着。他气极了,再从地上捡起来放进口里,咬破就吐,以示解气。
就是这么一个性情急躁的人,碰上比他更粗暴的人,反倒没脾气了。有个谢无奕,此人是东晋宰相谢安的哥哥,淝水之战前线总指挥谢玄的父亲,比他更牛。
谢无奕性情粗暴固执,因为一件事与王述闹矛盾,亲自上门去数落王述,肆意谩骂。王述连忙转身对着墙,不敢动。过了半天,谢无奕离开很久了,他才回过头问身旁的小官吏说:“走了没有?”
小官吏回答说:“已经走了。”他才转过身来坐回原处。
这一次,他也算控制了自己的脾气。当时的人赞赏他虽然性情急躁,可是能审时度势,让过比他脾气更暴躁的人。
明代朱衮在《观微子》中说,一个有涵养的人,“能忍人所不能忍,容人所不能容,处人所不能处”。遇事爱发脾气,不是嘴巴不好,而是意志薄弱,失去自我控制能力,缺少涵养的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为个人得失恩怨,动辄发怒,就不是理智行为。任着性子,小事生烟,大事冒火,不仅于事无补,还易铸成大错。
“发怒是祸水,冲动是魔鬼”。怒于人际关系有害,很伤人;怒于事情处理有害,很坏事;怒于个人身体有害,很伤身。
倘若为个人小事动怒,只能说明自己缺乏修养,气量狭小,是情绪不健康的表现。在正常情况下,遇到矛盾和问题,还是提倡以冷静理智处置为主,以柔克刚方为上策。
发脾气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有句话很有道理:“暴怒能使小过变成大祸,有理变成无理”。
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的相逢相处是一种缘份,应当互相尊重,互相体谅。朋友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闹点矛盾和误会这很正常,只要大家冷静对待,心平气和,各自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想问题,多作自我批评,多作解释说服工作,火气就升不起来,即使上了点火,也会很快烟消云散,不致把关系搞僵,矛盾加深。
如果不知道控制自己的情绪,彼此以火相攻,大发雷霆,说出激愤的言语,采取暴烈的举动,就会导致裂痕扩大,误会加深,矛盾升级,酿成乱子。
古人说:“小不忍则乱大谋”。发脾气从微观与宏观上看,都危害极大,切不可以等闲视之。
凡成功者,一般都能像林则徐那样,有着超乎常人的意志力,“每临大事有静气”,忍得住,能沉住气。这里的“忍”是一种修养之忍,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智谋,是圆融无害的处世智慧。理智的人尤其是领导者应当尽量少怒,尽可能不怒,善于制怒。绝不怒而决断,怒而行事。
“三思方举步”,戒急、戒气、戒躁,这是避免发怒失误的妙法。
. End .
好书推荐
喜欢的朋友一定要点 好看 哦 !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读史”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读史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