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跟爸妈“异地”,怎么比异地恋还痛苦?

作者:壹读 来源:壹读 公众号
分享到:

03-23

“母亲临终前在医院的ICU里住了一段时间,我就坐飞机在上海与合肥两地间不断往返去照顾她。有一天,我坐在病床前和姐姐讲话,我说我今天回上海,上完课以后明天再回来。说完这句话的一瞬间,ICU里的报警器立刻就响了,我看着母亲的心电图线一下子降了下来,不动了。”

“她为了给我便利,不想让我再奔波了……”这是主持人蒋昌建在《智造将来》中讲述的一段亲身经历。说到这里,他已经眼泛泪光,声音哽咽。


耶鲁大学博士后、复旦大学副教授、科技类节目知名主持人,集各项成就于一身的蒋昌建,年轻时自然少不了在外奔波。54岁白发斑驳的他在提起母亲时依旧如此动容,也是因为当年无法陪伴母亲,无奈留下的遗憾。

说起“异地恋”的困难程度,年轻人们几乎都有了解,殊不知“异地亲子”的问题正在随着社会发展不断增加,而伤害也远比我们想象得更严重。

远距离亲情,就怕心也远了

现如今,“原生家庭”是年轻人们经常探讨的热门话题之一。家庭的问题,很容易投射在幼年时的孩子身上。著名的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曾说:“孩子的问题,往往是成年人造成的,与父母早期的陪伴和教育方式有关。”只有心理健康的孩子才能真正成为幸福快乐的人。此时,父母的缺席,亲密抚养的缺席,情感的缺席,很可能会导致孩子缺乏爱的能力。


在亲子关系中,另一类问题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的父母赡养问题。新闻中的一幕幕悲剧正暴露出“空巢老人”困顿的生活境遇。2015年3月14日,延安市一位独居老人在家卧床吸烟引发火灾,不幸遇难;2016年11月,西安城南一小区里,一名70多岁的老人离世半个月后才被发现……

一边是留守儿童,一边是老人孤独终老。这两者之间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远距离亲子关系”。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表明,亲子关系正在因为距离而带来诸多矛盾。既要在外打拼自己的事业,又要照顾老人和孩子,想兼顾二者,年轻人们感到越来越为难。

或许,科技能帮你拉近心的距离。

“陪着你”是孩子最好的教育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报告了一项研究成果:让新生的婴猴从出生第一天起同母亲分离,以后的165天中同两个母亲在一起——铁丝妈妈和布料妈妈。铁丝妈妈的胸前挂着奶瓶,布料妈妈没有。

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不难看出,陪伴的力量比哺乳更加关键。

而为什么那么多孩子缺少父母家人的陪伴呢?

多数情况下,父母们也出于无奈。在农村地区,年轻父母大多外出打工,导致孩子成了传统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城市中也有大把的留守儿童——即使父母就在身边,没时间陪伴的孩子,也属于留守儿童。还有一类,就是从小失去了父母或其中一方,这种情况下,更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

在社会公益类科技节目《智造将来》的舞台上,一个97年的女孩来到现场。这个女孩叫王天月,她的父亲是一位美术绘画教师,儿时的记忆都是爸爸背着画架离开的背影,对她来说,最清晰的记忆就是父亲的声音,通过与父亲的对话来了解这个新鲜的世界,与父亲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时光。

然而,噩耗突如其来,父亲身患重病突然辞世。王天月希望将父亲的声音留下。就像小时候一样,虽然父亲不能经常陪伴在身边,但只要声音还在,爸爸的陪伴就还在。

科技项目“声音复刻技术”的研发团队,在了解女孩的需求之后,通过天月父亲仅有的少量声音样本,进行编辑处理,再结合声纹、口音等特点,寻找相似声音数据,最后让声音进行合成复刻,使父亲的声音再现。


“姑娘这么小,就一个人扛起咱这个家,我其实挺内疚的,我只希望我姑娘能够快快乐乐的。”女儿时隔数月后再次听到父亲的声音,忍不住留下泪水,她说:“我听到他对我说的这些话,我感觉他仿佛还在我的身边”。


“在身边”是老人最好的看护

随着越来越多的“80后”开始结婚生子,他们的父母也进入了老年。如何“二养四”(即两个独生子女赡养四个老人)的现实问题,已摆在了年轻人面前。

有数据显示,在中国,近1.7亿60岁以上的老人中,有40%以上过着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生活。预计到2030年,老龄人口将近3亿,而“空巢老人”的比例或将达到90%。这意味着,届时,中国将有2亿饱受孤独之感的“空巢老人”。


据参考消息报道,英媒称随着中国年轻人成家时间越来越晚,独居老人无人照料的趋势会变得更加明显。到2050年,每名65岁以上的老人可能只对应2.5名处于工作年龄的成年人,远低于目前对应8名工作年龄成年人的情况。生在偏远地区的中国人到远离家乡的大城市寻找工作,即便他们想把老人带在身边,也没有这样的条件。

在《智造将来》节目中,一位叫贝贝的女孩带着爷爷奶奶来到现场。贝贝的爷爷多年前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阿尔兹海默症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据统计,目前中国阿尔兹海默症患者数居世界第一。

贝贝的奶奶担心孩子们和外聘看护对爷爷照顾不周,便独自挑起了照顾爷爷的重任。20年过去了,奶奶年事已高而爷爷的病情也愈加严重,甚至出现过走失的情形。

基于贝贝家的这种情况,科技项目“智能人居”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远程看护方案,密切关注着爷爷的每一个生活细节。


除了起床睡觉等日常生活作息时间会实时发送至贝贝的手机上之外,老人在家打开冰箱门,会有语音提醒他什么可以吃什么不能吃;


打开药箱时,也会提示应该给老人服用哪种药物。针对爷爷可能走失的情况,“智能人居”为爷爷佩戴了智能手环,贝贝可以一键寻呼随时找到爷爷。


“智能人居”不仅在日常生活细节上为老人提供了便利,同时还考虑到他们的心理需求。节目现场展示的照片墙,每幅照片都是一个视频播放器,爷爷可以通过照片和视频慢慢回忆起家人。中间的全家福也被改造成视频通话系统,老人可以随时与家人连线。

科技改变生活,科技温暖人心,在《智造将来》节目中,一项项有爱的科技项目,正在展现着对人本身的深刻关怀,让观众收获无限温暖和感动。

19世纪,爱迪生用一只灯泡点亮了夜晚,驱赶黑暗。21世纪,人工智能和科技正在席卷全球,一点点改变我们的生活。

有人说,困难在哪里,办法也就在哪里。或许在今天,我们在自我发展和父母、子女的养育问题上意识到了越来越多的遗憾和无奈,那么明天,科技也将带我们缩短这一段距离,解决今天的“不可能”和“不相信”。

很多人都说,父母子女一场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也许有一天,科技,会让父母和子女之间的缘分延续,我们的背影也将更长久持续地一路同行。

如果你觉得今天的文章还不错

动动手指给壹读君点个赞

阅读39564
举报0
关注壹读微信号:yiduiread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壹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壹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壹读

微信号:yiduiread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