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abag,牛津字典上写的意思是:邋遢的人;肮脏的动物;廉价低级旅馆。
2016年,一部BBC英剧以此命名,黑色喜剧风格,每集27分钟,烂番茄达到100%鲜,IMDb均分8.3。
今年3月4日,第二季回归,IMDb直接飙至9.4分。
这部英剧就是《伦敦生活》。
▼
“伦敦生活”这个翻译实在是太渣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是讲都市女子生活,完全看不出“Fleabag”带有的“邋遢、随便、廉价”意思。这对于理解这部剧造成了阻碍,毕竟这部大丧剧,与伦敦生活实在沾不上什么边,倒是女主角把“邋遢、随便、廉价”全占上了。
整个第一季,都在讲女主是怎么邋遢、随便、廉价的。
她没有名字,官方介绍里就叫Fleabag。
Fleabag不是在和别人上床,就是在找和别人上床的机会。所以本剧给人的第一个印象就是,尺度大。
她遇到的所有麻烦都跟性有关。
比如跟男友分手,是因为对着奥巴马演讲的视频自慰;上了自己最好朋友的男友,导致令她愧疚一生的惨剧发生;甚至连关系不好的继母,开的展览都是性主题。
《伦敦生活》真是十分后现代了。
你看不出这剧有什么主导的价值观,只能看到性,连欲望都没有。这部剧在讲述一个,全部生活就是性,生命意义在于性的女人的故事。这不像郁达夫笔下的零余者,也不是书写欲望的新女性文学,而是赤裸裸的性。
性给她惹了很多麻烦,也是她解决麻烦的办法。
她有个姐姐,那种只有姐妹关系没有朋友关系的姐姐;有个父亲,那种凌晨两点敲门都不愿意收留她的父亲。
她和姐姐、父亲的关系都很糟,他们不信任她。
而她弥补一切爱的缺失的方法就是性,还不是快感,是身体被别人渴望的满足。
其实你也不会信任她的。作为一部很后现代的作品,本剧以打破第四面墙的方式,让Fleabag直接和观众说话。
她说的基本上就是她的心理活动、对接下来发生的事的判断等等,这种絮絮叨叨的预测和告白,和我们日常的思绪很像,很真实,造成某种喜剧效果。
但是,也使Fleabag这个人的形象,变得真实得虚伪、懦弱、狂妄。她跟别人说出来的话总是与真实想法不符,总是在开玩笑,从来没有严肃过。
能到现实中找到虚伪成这个样子的人,也是不容易。
第一季的前几集IMDb都是7.9的水平,到了最后一集,突然蹦到了8.9分。
因为Fleabag终于真实了一回。积淀了很久的情绪终于爆发,对自己和对别人的不满都不再隐藏。
尽管这种发泄没有解决什么问题,却让人感觉到,就算男友、炮友、姐姐、父亲、继母都不把她当回事,但她还是对自己有那么一点点爱和负责的。
最后跟放贷人的倾诉,也终于正视了种种问题——心中的真实想法、恐惧、愧疚。
也证实了对她来说:性是生命的全部。
虽然她也知道,这是有问题的。
▼
Fleabag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松子很像,后者是因为小时候父亲把关爱都给了生病的妹妹,而只能靠讨好的方式获得关注,从此一生都在讨好别人、寄希望于别人,最终难逃悲剧的命运。
和松子相似,Fleabag通过性来获得对自己的认可。《伦敦生活》整部剧都围绕这一点展开,在第一季结尾处让她哭着说出了“如果有一天再也没人想和我做爱,那我宁可死掉”这种话。
其实性只是肉体欲望的极致体现,滥交只是放纵的一种。
在Fleabag身上能看到很多都市年轻人的共性——
与父母关系疏远,真正的朋友并不存在,却又极度依赖于外界;
不关心高深的思想觉悟,更不相信任何宗教;
更重要的是,
生活中处处碰壁,在自卑与自负之间摇摆不定;
最终浑浑噩噩地生活,沉沦于多种放纵:懒惰、暴食、酗酒、网瘾。
第一季确实没什么价值观可言,黑色幽默的形式使Fleabag这个人物得不到客观的评判,只是真实地面对自己和得到了贷款的结局,给人带来一丝希望。
最后一集飙飙到8.9分,是她终于表现出对现状不满意了。
本剧没有标榜着“女权主义”,但无处不在对“女权”的戏谑与表达。比如在女权讲座中,主讲人问道“有谁愿意用5年生命换取完美的身材”时,只有Fleabag和姐姐举了手。
在以往的文学、影视形象中,生活无聊,在情爱场上寻欢作乐聊以慰藉的多余人和零余者,都是男性。《伦敦生活》以女性为主角,即使没有普遍性,也让人看到了女性形象的更多可能性。
第二季能看到承接第一季的新主题,仍然离不开性,但如果说第一季是讲Fleabag怎么邋遢、廉价、随便的,那第二季就是在探讨摆脱这些的可能性。
别说你觉得这样很酷,因为第一季已经明显地展现出Fleabag的痛苦与矛盾了。
在第二季,Fleabag去看了心理医生,还爱上了一个神父。
心理医生的诊断看似古板却切中要点,Fleabag没有亲近的家人、唯一的真心朋友死了、滥交、而且总是在通过开玩笑掩盖真实想法。
爱上天主教神父这点是神来之笔,既保持了黑色幽默的一贯调性,又在宗教与世俗层面探讨了性与禁欲的问题。
Fleabag因为爱上了一个神父,不再滥交,但神父就算喜欢她,也不会和她发生关系。就像信仰对神父生活的指导意义,对神父的爱也使得Fleabag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
她也说过:“我是永远都不会放弃性的”。
这是一个有趣的难题。
▼
你怎么看《伦敦生活》?
请到文章末尾评论区留言
与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观影感受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看电影杂志”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看电影杂志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