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9家科创板受理企业名单出炉,分别为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科技、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容百、和舰芯片、安瀚科技,武汉科前生物。
其中四家属于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三家属于专用设备制造,一家医药行业、一家化学制品行业。
招商、中信、民生证券各保荐2家科创板受理企业。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这是科创板推进过程中又一个重要的时刻,上市公司主角登场了,后面各路资金就进入到公司调研实操阶段。
媒体和投资人此番对科创板首批公司给与了巨大的热情,关注度极高,早在数周前就有各种公司版本出来,此情此景,让小编不免联想到了创业板首批公司受理的情况。
眼下9家公司到底有多少家能顺利登陆科创板还有一定悬念,但是小编的思绪早已经飞到了若干年后,科创板的样子,上市的公司到底和目前的创业板公司有何不同?
10年前创业板推出时,小编做了一期一个小时的专题片《冷眼热心创业板》,开篇这样写道:“广大投资者对创业板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高风险、高收益’。因而有人觉得它很刺激,正在期待着一场惊心动魄的博弈;还有一些人出于对主板市场存在各种问题的无奈,把它视为又一个‘散户的绞肉机’。创业板真的能像传说中的那样,能让中国的投资者眼前一亮吗?”
2009年《中国财经报道》节目片段
在这个创业板的献礼片前期采访中,我拍到了一家投行项目组召开神州泰岳(创业板首批上市公司)的讨论会,也走访了乐视网这家当时还并不起眼的小公司,还有去年创业板的一只大牛股,信维通信。当时不会想到,采访的几家公司竟然成了创业板的几个标识性的公司:一类是主业不灵求助转型,一类是盲目扩张昙花一现,还有就是善于长跑的真成长公司。
10年过去了,当科创板的钟声即将响起之际,当各路资金擦亮眼睛在科创板上开始选美的时候,创业板公司的老故事又是否值得回看几眼呢?
科创板承载着中国股市新的希望,那么它将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呢?小编还是想从自己以往的采访经历中谈谈具体的期待。
众所周知,科创板一个重要使命就是试点注册制。上市条件弱化了对盈利的要求,聚焦公司持续成长性。这一条小编就有特别真切的体会。大家还记得万福生科吧?一只湖南的农业股,造假上市被揭露后,一时间人人喊打,要求其退市的声音不断。(这个案例也开启了中国股市投资者损失由保荐人先行赔付的先河)。
当时风口浪尖上,我曾到过这家公司采访,了解了更多的隐情后,在痛恨公司造假的同时,我更多的是惋惜和无奈。这家公司从事大米深加工,对当地杂交水稻的意义,说小了能带动农民致富,说大了是关乎国家粮食战略储备的大事。但是创业板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实际的上市门槛却水涨船高,当企业发现高估了自己的上市条件,为上市投入的血本又不能白投,最后的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未来科创板,如果在上市门槛这些制度上能让科创企业不再动歪心思,而是毕其功于产品创新主业发展上,是否会有不一样的结果呢?希望如此,但是理论和现实还有很长的距离,还需要在更多制度的细节上下功夫。
例如减持套现方面。科创板的减持有了不同于创业板的新规定,但是否能够发挥出预期的效果,还需要实践来检验,一定还有不断调整完善的可能。最终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真正发挥出资本市场的奖励创新的机制。既不能过度诱惑让企业家们动了歪心思而“变质”,又不能让他们因严厉的减持条款而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小编就认识一家创业板公司的老总,技术领头人,几年前离任前“大举减持”,用现在的眼光看,真够市场口诛笔伐几天几夜的。但是他随后用套现资金组建了新的公司,进行跟公司产品相关的核心技术的攻关,还孵化更多的科技公司,这样的减持又有什么不好呢。
所以未来对科创板公司高管的减持,小编有一个“馊主意”,绩优股您随便减持,好公司不会因为您的减持而受损,就像马化腾减持腾讯一样。绩差股减持对不起,您先得经过股东大会的通过。
这几天,小编也采访了几位风投人士,想当然地以为,科创板上市通道更便捷了,资金是不是大规模地开始涌向一级市场甚至天使轮。结果并非如此,他们认为科创板的利好不仅限于缩短了上市时间,更重要的还是制度的推进,寄希望于科创板能让中国股市真正厘清上市公司、监管和投资者的责任。从试点过度到整个市场,不能仅仅是科创板公司造假就罚的倾家荡产,而是几个板的市场都要用一条准绳,唯此,中国股市的生态才能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最后说一个多年来报道中国股市的感触,电影《大决战》的一幕经常浮现在眼前,如果说“淮海战役是几十万农民兄弟用独轮车推出的胜利”,那么中国经济,中国股市则更是这样,从科创板开始,或许中国股民的历史地位能够正式确立。
最喜欢《股民老张》这首歌的一句歌词:
我来到这里的动机并不算高尚
我起得到的作用却能兴国安邦
投资者声音
长沙投资者 吴飞
中信建投证券白金投资顾问 黄聪海
转载请注明“央视财经”
来源:央视财经《交易时间》
作者:国小刚
本文编辑:常博远 廖莹 张爽
觉得好看,点这里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央视财经”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央视财经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