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分享到朋友圈

毕业生叫苦就业难,单位却焦虑招人难

作者:澎湃新闻 来源:澎湃新闻 公众号
分享到:

03-23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清华大学校园招聘会现场学生众多。  澎湃新闻记者 廖瑾 图


 “受到世界经济增速下滑等因素影响,今年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依然严峻。”3月21日,在清华大学本年度规模最大的校园招聘会上,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张超介绍,根据教育主管部门数据,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834万人,比2018届增加14万人,今年清华大学预计毕业7000余人,拟参加就业有3700人,其中本科生约700人,研究生3000人。


招聘会上,多名清华大学学生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即便毕业的学校较好,但依旧面临就业压力,“没有那么好找工作”。


不过,澎湃新闻从现场招聘单位了解到,诸如人工智能、芯片制造等一些新兴领域,却处在招人难的阶段。


人工智能人才获青睐


“从周围了解了一下,现在就业形势不太好,没那么好找工作。”一位法学专业的学生告诉澎湃新闻,其从今年2月底左右就开始投简历,“现在还在看,没有明确要去哪家”。


另一位环境学博士告诉澎湃新闻,自己从去年11月开始准备找工作,感觉这两年就业压力一年比一年大,他已经做好薪资待遇比前两年低的心理准备。


这位博士说,他打算跨行业从事信息或者金融类工作,“之前一直跨领域在一级市场实习,而一级市场需要很多跨领域的工科背景”。


学生叫苦“就业难”,但一些单位却焦虑“招人难”。


“我们中科院今年的指标就没有招满。比如我们组要招两个,还能解决户口,但是现在只招了一个。”招聘会上,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负责招聘的希老师向澎湃新闻介绍,虽然收到了很多简历,但是存在岗位和人才不匹配的问题。


“比如人工智能的方向,因为在各个学校属于比较稀缺的方向,所以培养的人数就非常少,但对人工智能的人才需求又很大,诸如BAT、小米等企业都需要这样的人才。”希老师举例,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目前做芯片研发的人才也很少。


她认为,这主要是因为学校培养的方向可能是满足普遍需求的,对一些比较新的方向,学校培养的人才类型偏少。


据人民网报道,早在2016年,工信部教育考试中心副主任周明就曾透露,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超过500万人。一些业内人士也表示,国内的供求比例为1:10,供需严重失衡。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东理工大学副校长钱锋提案呼吁:对于国内高校来说,当下培养具有人工智能意识和能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是最为紧迫的战略任务。


在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浪潮下,多家高校正在采取行动。目前国内已有多所高校成立人工智能学院或人工智能研究院,如南京大学、吉林大学、天津大学等。


从2018年清华的签约数据也可以看到,更多的学生开始进入互联网或者新兴产业。


张超表示, 2018年到民营企业就业的学生数量已经超越国有企业,“按照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在行业上的差别,民营企业在新型产业、互联网产业是比较多的,所以到民营企业就业,我理解的是,更多的同学投入到了互联网或者新兴产业,比如人工智能、云计算领域等”。 


用人单位:看中学习能力、实践能力


除了专业选择,哪类学生会成为招聘企业的“香饽饽”呢?澎湃新闻在与多家招聘单位沟通后了解到,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成为关键词。


“主要看学生有没有做过相关的一些项目,学习能力强不强,经过沟通,专业是不是对口,最好实习过,成绩其次。” 希老师说。


除了学习能力,华为的人力资源负责人则表示,对应届生企业还要看他们对未来的认知能力。


中国电信集团的负责人则强调,主要是技术能力和实践经验。“比如实习,不一定越丰富越好,主要看他做过相关方面没有。”


人民交通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在招聘会现场打出“单身宿舍、央企福利、带薪休假、(解决)北京户口、工作午餐、六险二金”等优厚条件,求贤若渴。


“我们首先关注他们的专业能力,对交通、土木、桥梁相关方面比较专业。因为有相应的专业才能看懂我们的稿子,做得了书。同时,他们在校的成绩也会看,还有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因为有些书肯定不是一个人来完成。还有开拓能力,能挖掘市场新的创新点。”上述公司招聘人员说,更希望能招聘到复合型人才。


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就业,让用人单位找到更合适的人才,清华大学正在采取多项措施,把学生和用人单位“闪婚”的关系转变为“谈恋爱”。


“我们希望构建新型的合作关系。学生选择就业单位有时候是比较草率的,和用人单位的互动关系就像闪婚,认识没几天就‘结婚’。我们希望把‘闪婚’变成‘谈恋爱’。我们把优质的用人单位的资源引入到职业辅导的课程,让学生和用人单位密切互动。”


同时,清华大学还提高了专业化的辅导水平,面向全体新生开展了全覆盖的职业辅导。


“我一开始对就业定位并不是很准确,学校组织了很多招聘会,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但有种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清华应届博士刘呈说,后来预约了职业发展中心的老师,沟通良久,选择从事了自己最想去和最擅长的交通安全领域工作。




本期编辑 周玉华


推荐阅读




阅读39576
毕业生 就业 焦虑 
举报0
关注澎湃新闻微信号:thepapernews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即可关注
声明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澎湃新闻”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澎湃新闻公众号所有。

评论
更多

文章来自于公众号:

澎湃新闻

微信号:thepapernews

邮箱qunxueyuan#163.com(将#换成@)
微信编辑器
免责声明
www.weixinyidu.com   免责声明
版权声明:本站收录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文章内容全部来自于网络,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禁止一切商业用途。其中内容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如果您发现头条易读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站声明:本站与腾讯微信、微信公众平台无任何关联,非腾讯微信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