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金秋十月,新中国将迎来70华诞。历尽千年沧桑,穿越百年尘烟,中华民族在复兴征程上昂首前行。
南方都市报从即日起开设《爱国情 奋斗者》栏目,将推出“广东新乡贤”等多个系列,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主题,多视角、多形式讲述70年来中华儿女挥洒汗水建设祖国的追梦故事,弘扬他们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矢志奋斗,为建设强大祖国不畏艰辛的壮志豪情,凝聚爱国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新乡贤之叶绍文
祖籍广东顺德大良,生于澳门,现为澳门老牌食品进口批发企业宏基行掌舵人。身兼多个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负责人,包括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理事长和大良同乡联谊会会长等。
叶绍文生于澳门,但血脉却与故乡顺德紧紧相连。
他是顺德在海外的50多万乡亲之一,成长中从来不缺顺德印迹:凤城、美食、乡音,还有父辈们的念念不忘。
及至上小学,叶绍文才有一次返乡的机会。初识家乡,便一见倾心。从此,家乡不再只是想象。而他也在随后频繁的互动中,敦睦乡谊,反哺桑梓。
如今,在商业领域,叶绍文是澳门老牌食品进口批发企业宏基行的掌舵人,公司进出口的食品与澳门市民日常的柴米油盐息息相关;在社会领域,他身兼多个行业协会、社会组织要职,为顺德澳门两地的联谊奔走呼号多年;既对顺德的慈善事业慷慨好施,更为顺德下一代的成长尽心尽力。
66岁的叶绍文依然精力充沛,粤港澳大湾区成为国家战略让他兴奋。他坚信澳门连接葡语系国家的窗口定位,将是内地城市通过湾区平台走向海外的一条捷径。
首次返乡
吃到“住家饭”很感动
叶绍文在澳门出生长大,对于家乡顺德的记忆始于父辈。
上世纪50年代初,父亲离开顺德大良到澳门谋生,受乡里帮衬,在营地大街(澳门一条老街道)的一个地铺创立了第一家“凤城珠记”面店,制作传统顺德美食。
“凤城”是顺德别称。那时,顺德美食已在澳门家喻户晓,经营餐饮的顺德人都会在招牌上用上这两个字:“珠记”则是叶绍文母亲的名字,“妈妈单名一个‘珠’字”。
店铺面积不大,主要做街坊生意,是当时一家人的经济来源。店铺为下铺上居,1952年出生的叶绍文的童年就是在这里度过。
印象中父亲一直忙于工作,很少说家乡事。但父亲张罗的这家面店却维系了一帮乡邻,“到澳门的叔伯乡亲时常会在这里吃饭、聚会”。
1965年父亲去世,母亲接过店铺独自支撑,年仅13岁的叶绍文也一边上学一边帮忙。耳濡目染中对家乡也有了更多的想象。
首次回到家乡是在读小学时,他跟着阿姨回去“省亲”。但路程非常曲折。
上午7点准备过关,除了出示社团会员证,还要办理回乡介绍书,直至中午才过关;先要搭车到中山石岐,中间要过三个渡口。回到大良旧时的长途车站时已是深夜11点左右。
叶家旧居位于现时大良莘村华盖路附近的横街,下车时周围黑蒙蒙,餐馆早就收档了。
这一趟叶绍文待了差不多三天,每天都在会亲人,“当时年纪还小,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觉得家乡人很亲切,像一个亲情的聚会”。
在澳门,除非有佣人的大户人家,亲戚朋友很少在自家聚餐;但在大良,亲人们为了给叶绍文准备两餐饭,大清早就张罗买菜。他回忆,“在家里食住家饭更有氛围,那时就很感动”。
初期,因为路途颠簸,叶绍文两三年才回乡一次。如今,驾车从澳门到顺德大良只需一个多小时,他来往的次数越来越多。
近年来,因为担任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的要职,加之与内地的生意往来,他几乎每个月都会到顺德,每个星期都会来内地。
十余年前,叶绍文就在广州和顺德两地开办进出口公司,后来索性放弃广州只保留顺德一个,作为华南地区联络点。这样的取舍常常被外人所不解,但他自有坚持。
而这份坚持,少不了他对于家乡的眷恋。目前,他在顺德的分公司,已累计投资超过千万元。
华盖步行街雕塑位置七十年代的旧照。资料图
敦睦乡谊
组建澳门顺德总商会
顺德是著名侨乡,顺德人移民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景泰年间,至今逾560年;有超过50万的海外乡亲分布在世界58个国家和地区。
为了维系与家乡的血脉联系,各地纷纷自发成立联谊总会或以经贸交流为主的商会。早在1962年12月,澳门就成立了顺德联谊总会,以联系乡亲、共谋福利为宗旨。
当年华盖路44号是顺德县委办公处。资料图
叶绍文正是成长于这样的环境中,并逐步实现事业的发展和腾飞。如今,“凤城珠记”这家老字号在澳门已有60余年历史,镇店“三宝”云吞、水饺、鱼皮角依然备受街坊追捧。
叶绍文的事业起步于有浓厚顺德印迹的“凤城珠记”,其成长和发展亦离不开旅澳乡亲的帮扶。而他也在商海浮沉中,事业蒸蒸日上,商业版图在数十年间不断扩大。
叶绍文接手运营的宏基行是澳门老牌食品进口批发企业,与澳门人日常生活的柴米油盐息息相关。他担任董事长职务的公司多达17家,涉及进出口贸易、超市零售、餐饮、会展策划、物流等领域。
如今的叶绍文反复感念于“叔伯兄弟”在事业关键时期的扶持,因此也热衷参与到各项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乐于帮扶青年。
他同时身兼多个行业协会、社会团体负责人,包括担任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会长、澳门顺德联谊总会理事长和大良同乡联谊会会长。
而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更是由叶绍文一力促成。早期,顺德有关部门鼓励组织筹划商会,但当时他担心力有不逮,未能下定决心。
近一年后,叶绍文被情谊与责任所说服,2012年,联合在澳门发展的顺德籍商界精英成立澳门顺德总商会。总商会原定目标会员是80人,但在叶绍文的多方奔走之下,参会人员超过100人。
叶绍文将这归功于旅澳乡亲对家乡的情谊。
如今,总商会会员近200人,云集了原顺德籍商界精英和友好人士。这群有着共同公益理想的澳门侨商,反哺桑梓,敦睦乡谊,共同建立了慈善基金,致力于帮助家乡。
在以叶绍文为首的乡亲的推动下,旅澳各镇街乡亲也纷纷成立同乡联谊会。叶绍文说,希望通过协会纽带,推动顺港澳青年更多交流与合作。
如今,华盖路步行街焕然一新。
反哺桑梓
捐助是为“抛砖引玉”
行善事是总商会成立的出发点。频繁往返澳门顺德,除了张罗生意,叶绍文也在不断推动家乡的慈善事业。
在顺德区和大良街道政府部门的穿针引线之下,总商会成立第二年就捐助50万元,在大良慈善会创立“澳门顺德总商会扶持残疾人再就业基金”。
“基金的宗旨是从精神和物质上帮助顺德籍领证残疾人再就业。”叶绍文将澳门的慈善救助理念注入基金之中——“授人以渔”,希望有一技之长的残疾人,可以通过慈善会平台展示自我能力,获得社会认可。
随后三年,基金会主导在顺德连续举办了三届残疾人作品展销会,为残疾人搭建作品销售的平台。展销会被命名为“凤城残障人士手工艺品展销会”,顺德本地媒体记录下最后一年举办的情况。
2015年1月17日举行的第三届展销会上,100多件优秀作品展示了“残缺天使”的艺术天赋。这些作品包括刺绣、掐丝珐琅画、水墨画、儿童绘画及特色手工艺作品。
活动现场还设立了专场互动,让年轻人与残障人士互动表演。这一年,叶绍文带领了澳门顺德的6个社团乡亲共40余人参加了活动。工艺品展示出来的精湛技艺和质量,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基金支持他们再就业,就是要鼓励他们残而不废,自力更生,同时给予他们生活的自尊。”
每一年展销会上评选的作品获得相应的奖金和证书。在第二届评选中,患严重性地中海贫血的颖儿(化名)创作的《巨型公主包》获评二等奖,她这样解释自己的作品:“每个女孩都有自己的公主梦,我也一样”。这是一个手工编织作品,颖儿花了三个月完成。她说能感受到,得奖并非出于同情,而是真的认可她的劳动和作品。
据大良慈善会统计,展销会惠及顺德二十多家公益机构,现场达成销售额近20万元,惠及顺德残障人士逾千人,在增强他们工作技能的同时,又让他们有所收益。
在完成三届资助之后,澳门顺德工商业联合会(总商会)决定停一停,观察一下。叶绍文惊喜地发现,此前的付出达到了“抛砖引玉”的效果,越来越多人关心残障人士,“商会基金始终资金有限,但大家的爱心却没有终点”。
如今,大良慈善会在西山庙展厅设立了“永不落幕”的残展会,长期对外开放,市民可随时参观残障人士的精美手工艺作品,并可联系相关机构订货购买。
叶绍文经常为家乡捐款,资助优抚对象。
完成对残障人士的资助之后,叶绍文又把爱心投向了其他领域。2014年,他率领十余名澳门同乡回乡访问,为家乡捐助50万元,帮助全区200名优抚对象。
2016年,澳门大良同乡联谊会捐资20万元冠名大良医院“肾健之友”血透助医基金,致力于关爱和帮助大良辖区内需要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
截至目前,该基金累计为43位困难家庭病患提供帮助,累计帮扶资金92.12万元。
关注青年
为两地青年搭建历练平台
在澳门,曾担任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的叶绍文被誉为“拓展青年事务的实干派”。1992年,澳门顺德联谊会设立青年委员会,叶绍文众望所归成为委员会首届主任。
“青年人有朝气,非常有理想,但如何才能让青年人在未来更好地接班?”叶绍文心系澳门的青年一代。
这是青年委员会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一方面,要让澳门青年一代有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要强化他们对于家乡顺德的认识,保持血脉乡情。
为此,叶绍文不断鼓励澳门二代、三代进入到青年委员会中,让他们担任职务,负责组织活动。包括主题性研讨会、与其他社团的联谊会、交流会等,并带领他们回家乡顺德看看,与顺德团委开展联谊活动。
受此启发,香港、马来西亚顺德联谊会也相继成立青年委员会。1995年,在叶绍文和澳门青委会同仁的倡议下,首届顺马港澳青年交流活动在澳门举行。
活动以四地青年联谊为宗旨,每年接力于不同地方举办,推动四地互动互访,并经常组团参加家乡重大庆祝活动,吸引了不少年轻的顺德乡亲入会。
青委会为年青一代提供了历练的平台。叶绍文说,每筹备一次活动都是一次经验的积累,“有了这些经验,他们在其他社团或公司筹备活动时,也会得心应手”。
叶绍文回家乡参加活动。
在青委会中历练的澳门青年有不少到外面社团担任了主要职务,或直接在顺联总会负责更高层次工作,甚至在内地开展了业务。
澳门顺联青委会联谊澳门与家乡的作用,在随后的几年逐渐显现。
在澳门出生、家族做服装生意的吴皆妍自小在美国、加拿大读书,英语好过中文。在青委会和澳门青年企业家协会任职期间,加深了对内地的了解。
2004年,已接任澳门顺联青委会主任的吴皆妍参加了在顺德举行的世界顺德联谊总会第四届恳亲大会。那时,她不仅在顺德有投资,还在上海、大连、成都等地经营生意。
吴皆妍看好内地巨大的市场空间。她于2003年在顺德开设工厂,做自有服装品牌,全部内销。短短一年发展迅猛,在全国专卖店就超过90家。
叶绍文同样关注内地青少年成长。担任广州、顺德两地政协委员期间,他除了参与政协组织的社会调研之外,还自发地关注青少年教育问题。每年春节前后,他都会向学校发放奖学金,以提升青少年的学习动力。
“包括我孩子在内,不勉强他们在哪里读书,但至少要达到大学的文化水平。”简单而质朴的话语,浓缩了他对两地青少年的期望。
湾区视野
通过澳门将顺德推介至世界
年过六旬的叶绍文依然精力充沛,在粤港澳大湾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他认为,澳门与内地之间的合作将迎来新篇章。
“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下,三地合作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融合。”为此,他推动或参与了在东莞、广州、佛山等地的多场论坛,通过自身资源,加速三地交流互通。
早在去年,“粤港澳大湾区”刚刚成为热词时,叶绍文就受顺德区政协邀请,参与了《论道顺德》的讨论。当时,他就提出应该重点关注贸易和人才流通的问题。
在商言商。叶绍文在多个场合都呼吁:“做生意,澳门市场虽小,但影响深远。对于内地来说,澳门更像一个窗口。”
在他看来,澳门以博彩业引发的旅游产业,背后是数以千万计的游客市场,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八大葡语系国家。数据统计,常住人口仅为65万的澳门,每年接待游客量已超3000万人次。
叶绍文希望,将家乡顺德推介到世界更多的国家。
在定位中,澳门除了是“旅游休闲中心”外,还是连接葡语系国家的重要平台。而葡语系国家在中国对外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据统计,葡语系国家人口超过2.7亿,2017年中国与葡语系国家的贸易总额高达11175.88亿美元。澳门发挥了无法代替的桥梁作用。
按叶绍文的理解,澳门就像一个葡语系国家的商品集散中心,在澳门经营的商品有可能辐射到其他葡语系国家,“内地商品要打开海外市场,借助澳门这个平台不失为一条捷径”。
叶绍文熟悉的酒品销售中就不乏成功案例:比如,一款酱香型白酒,从未试水海外市场,进驻澳门不久,就积累了足够的口碑,目前已开始布局国际市场。
同样,澳门市场亦给内地市场带来影响。叶绍文称,在每年到访澳门的3000多万人次的游客中,差不多七成来自内地。商品在澳门的展示销售,将提升品牌的国际影响力,从而反射到广阔的内地市场中。
企业品牌是这样,城市品牌更应如此。看中澳门的窗口作用之后,叶绍文亦通过各种形式推介家乡顺德。
他从最熟悉的餐饮行业入手,以“世界美食之都”推动了两地经济和慈善的交流。
2018年10月15日,澳门工商业联合会牵头在澳门举办“世界美食之都”系列活动,国内三大美食之都——成都、顺德和澳门均派出顶尖厨师到场,炮制美食慈善宴,期间还举办美食论坛、书画联展等。
美食是城市宣传的最好名片。叶绍文介绍,美食的号召力极大,三地餐饮知名品牌都会参与,既是一场比拼亦是一场享受。而参宴者须自己购买餐券,慈善宴所有收入,将平分给三地,用于当地的慈善事业。
“如同美食一般,慈善同样是无国界的。”叶绍文亦希望,将家乡推介到世界更多的国家。
桑梓情
当时年纪还小,记得不是很清楚,但觉得家乡人很亲切,像一个亲情的聚会。
美食是城市宣传的最好名片,美食的号召力极大。希望通过美食把家乡推介到世界更多的国家。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报道
出品:南都采编指挥中心
统筹:南都人物新闻工作室
采写:南都记者 胡嘉仪
摄影:南都记者 郑仲
* 南方都市报(nddaily)原创内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星+置顶南方都市报
一秒找到南都君
▼
点个“在看” ↓↓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南方都市报”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南方都市报公众号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