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会员▲收听音频
到公众号回复“早茶”,领取每天精神食粮
文 / 巴九灵(微信公众号:吴晓波频道)
3月26日,昆明,天气晴。
按照中国习俗,这天是褚老的“三七”。在昆明世博园内,褚马学院成立仪式如约举办,千人赴会。
马静芬为学院顾问团颁发证书
因褚老走得突然,工作人员也曾问马静芬,仪式是否要延后。这位与褚时健相濡以沫64年的老人说,不了,已经都发出去了,那么多人,不能麻烦他们。
在仪式上,受邀担任褚马学院荣誉院长的吴老师通过视频说道:
今天是褚马学院成立的日子,我们用一种最好的方式来纪念褚时健老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他和妻子用自己荣光而苦难的生涯,证明了企业家精神的存在。
01
在上台之前,马静芬悄悄打了一会儿坐。
日程从早上8点半开始,持续到晚间9点,接待、对谈、采访、听讲,满满一天的活动安排,即便对于一个青年而言也并不容易。但这位87岁的老人从始至终没有消失在众人的视线中,摇臂镜头扫过,总能看见老太太端坐在椅子上,全神贯注地聆听着台上的演讲。每当有嘉宾提及“马老”,她都会在台下双手合十,以示感谢。
她的牙口和胃口都不错,午餐时还吃了两块生鱼片。一波一波的人举着酒杯来到她身边,致敬道:您今天辛苦了。
她都稳稳地端起酒杯,回:不苦,不苦,是甜的。
在紧凑的日程安排里,马静芬依然精神矍铄
但她毕竟是一位耄耋之年的老人,坐在椅子上感到有些瞌睡时,马静芬就悄悄打个坐——几乎没有人察觉,只有她的司机问:马老,您刚刚打坐,是不是?
她曾经花3天时间教习员工打坐的方法,但年轻人少有如她一样可以迅速沉静下来,通过类似冥想的方法,重新观照自己与环境,从自然中获取能量,感受内心的平静。
“譬如说我高兴,我不会太激动的,有的人打麻将,和了,一拍桌子,人就倒了;再譬如说难过,老头子不在了,我也可以控制自己。”
而此时此刻,她也在通过这种方法控制自己身体的疲倦,和心理上的紧张不安。虽说也常参加大型会议,这褚马学院的成立仪式却是褚橙庄园团队首次主办千人量级的活动,她说自己有些怕。
“我坐在座位上,老往后面看。我就怕大家觉得我们讲得不好,人走光了。”但她的担心似乎有些多余,直到下午3点,她回头看了看,会议厅里还是乌泱泱地挤满了人。
临近仪式尾声,会场里仍挤满了人
台上的女嘉宾正在分享《我眼中的马奶奶》:
“我认识的马奶奶,她非常爱美。她热爱世界上一切美好的细节。”
巨大的摇臂镜头对准马静芬,她正不急不缓地梳理自己的头发:用黑色的发箍将银丝一丝不苟地拢到脑后,然后用缀着蓝色花朵的发夹绾紧。即便巨大的荧幕上直播出她的影像,她的动作也毫不慌乱。
下一个就轮到她上台了,老人把自己的状态调试到了最佳。
02
马静芬的上台,把会场气氛推向最高潮。
人们惊讶于马老现场表现出的幽默、风趣和能言善道,而熟悉她的人则说:马老是天生的营销高手,对于别人心里想要什么,她极其敏锐。马静芬自己对此亦深以为然。
刚开始种植褚橙的时候,褚时健很是担忧。
“老头子和我说,将来怎么办?如果种多了,卖不出去怎么办?我和他说,你要种到最好吃,你种多少,你产多少我卖多少。”
于是,褚时健就研究怎么种到最好吃,马静芬就研究怎么卖。一开始的确无人问津,甚至要一卡车一卡车倒掉。马静芬就琢磨着做了一个横幅,就写了几个字“褚时健种的橙子”。褚时健不同意,但她还是偷偷带去展会拉开,果然没一会儿,橙子就卖光了。从那次开始,“褚时健种的橙子”成为他们的品牌核心,而70多岁的马静芬第一次发现自己的敏锐竟然可以在商业上得以施展。
马静芬在褚橙采摘仪式上
“工农商学兵,我当过兵,当过老师,当过工人,下乡改造的时候也当过农民,就是没做过商。他的橙子出来以后,我才学着做生意的,才学着卖钱的。”
什么个人IP,马静芬不太懂。只是为了那句“你产多少,我卖多少”,七十多岁的老奶奶开始“一边学一边做”的实战摸索。
“会做的赶紧做,不会做的,就一边学一边做。要坚持,要有耐心,要不怕苦、不怕累去做,如果遇到困难,犯了错,也不要逃避,纠正过来继续做,这样什么事都能学会了、都能做好。 ”
很多人不远万里爬上哀牢山,想问褚时健“做什么成什么”的秘诀,大抵就在这句话里了。七十余岁,开始从头学习种植甜橙,在田间地头与老农讨价还价修理水泵。到后来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天天跑基地,就每天打电话询问湿度、温度、日晒等数据。据说他对数据极其敏感,一长串数据汇报下来,他记得分毫不差。
马老则随身携带笔记本,她说自己最大的弱点就是不会背。小时候因为背不会乘法口诀表就连学也不上了,所以现在都认认真真写在本子上。“我的笔记本有很多,我都把它们抄下来了,每一句有用的话,只要我看见了,必须把它抄下来。我字是这样练好了。”工作人员说,马奶奶坐飞机的时候,也在吭哧吭哧写笔记。
马静芬形容褚老和自己“文化水平都不高,但也因此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书呆子”,所以他们信奉“一边学一边做”的理念。但除此之外,“我们的性格完全不一样”。
年轻时的褚时健与马静芬一家
褚马两位老人,似乎恰好体现出了企业家的两个理解面:褚时健是中国传统的企业家形象,内向、严肃、工作狂,执拗而富有匠心,烟厂的锅炉出事了,就亲自钻进锅炉里,三天三夜才修好;而马静芬则偏向于西方企业管理者形象,冒险、活泼、擅长个人表达和管理。“褚柑”是由她负责的产品,但她不管技术,只是跟着学一点。
“我有技术人员,还有总经理,他们是管生产管种植的专家。而我负责管理人。”马老说这句话时口吻坚定,目光灼然。
马老接受访谈,目光坚定
03
“大家说,你特别会管理人会用人,你的管理、用人之道是什么?我就说一句最关键的话:企业家如果要管好你的企业,首先要管好你自己。”
怎么管好自己?会议后我追问马老。
“一个鸡蛋从外面打破,是食物。从里面打破,是生命。”这句话在褚马学院成立仪式的一开始,褚马学院执行院长马佳就说过,这也是马老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并不是很懂,坐在我面前的马老似乎看到了我的迷茫,于是又解释道:
人也是一样的。外面穿的衣服,再怎么漂亮也只是衣服。它也许会让你很开心,但是不会改变你的人生。可是如果从心态来改变的话,你整个人生说不定就变了。
我就是这个课题最实在的样品。所以我对老头子和很多人说,我以前叫褚马氏,现在我就可以叫马静芬,我是一个企业家,我有自己的事业。
我的心态变了,就像小鸡一样自己把壳子打破了,出来就是一个生命。
而这就是产生建立褚马学院的意念源头。
有一次,王石带一些朋友来褚橙庄园拜访他们。席间马老将自己的这些想法分享给他们,没想到有几对企业家夫妇听完马老的话就表示“不离婚了”。
后来,马老在某次会议上遇到董明珠,后者说自己想要退休。马老就对她说,你才60岁,不要退,我80岁了,也没有退休。你在工业上创新,我在农业上争取能够创新,我们一起来做,把产品都卖到全国、全世界去。
马静芬在对外会议上分享自己的经验
我觉得来到这个世上,是有使命的。为什么我经历这么多变化,我觉得好像是在培养我要做这件事,就是把我的一生告诉大家。我掉到坑里的,或者从坑里爬起来的,或是走很宽阔的大路,或是走很偏僻的小路,我都告诉大家,希望大家走路更平稳一些,这就是我的使命。
于是,马老开始筹备褚马学院。从2017年开始,花了两年的时间,做了近60场游学活动,不断试错、学习,到今天,两年过去了,褚马学院正式成立。他们邀请王石、吴老师担任荣誉院长,并根据课程需求,找到相关领域的实战导师,组建起堪比一流商学院的师资力量。
在未来,褚马学院将以“传承褚橙精神,建构中国企业家的精气神”为目的,在红塔集团和褚橙庄园的游学之旅等基础上,不断去帮助中国企业家完成自我成长。
04
“我和褚老,一开始种褚橙的时候,有一个愿望。
“刚开始种树很难,就那么一棵小树苗,还没有手指头粗。我们俩天天去看着它,每天早上去看,下午去看,第二天早上又看,但好像总是那么大一点,我说这怎么成。
“后来过了两年,小树苗才长出它的样子来。我就跟老头子说,种这么多树,将来结这么多果子,我们要是卖得很好,卖了很多钱怎么办?我们两个用得了吗?”
说到这里,台下的听众都哈哈笑起来,马老自己也呵呵笑。
“我的老伴褚时健怎么说?他说,我们成立一个公益基金会。后来褚橙卖了钱,我又拿着这笔钱去租了田地,种褚柑。现在老头子走了,这个基金会还没有成立起来。
“但是今天褚马学院成立了,我想我们的这个愿望,也很快就会实现了。”
如果你现在去褚橙庄园,就会发现,在距离褚橙最近的山头田间,种着马老自己的“褚柑”。“褚橙”“褚柑”遥遥相对,共浴流岚,同沐朝夕,似乎是另一种方式的陪伴。
毕竟,人有百岁,树可千古。
本篇作者 | 媛眉 | 当值编辑 | 冯迪
责任编辑 | 郑媛眉 | 主编 | 魏丹荑
1、头条易读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
2、本文内容来自“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文章版权归吴晓波频道公众号所有。